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63 3
2011-06-29
可笑的地方债务无风险论

来源: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06月29日

  地方债务有没有风险?一些官员说没有。话音未落,就有响亮的耳光。地方债务不仅有风险,还很大。
  《新世纪》杂志曝光,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滇公路)向债权银行发函,自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金,该公司在十几家银行有千亿元贷款余额。而早在今年1月份,银监会公布了中国境内商业银行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人民币,此次滇公路坏账一旦落实,约等于去年末四分之一不良贷款
  金融风险硬着陆。如果滇公路可以如此行事,那么,贵州、新疆等地是否可以如法炮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开一道口子,就有后来者有样学样。如此一来,中国的债务风险瞬间曝光。
  各地ZF已经坐困愁城。地方债务链基本建立在土地作为抵押物的平台上,只要土地资金链条断裂,多米诺骨牌就会全盘倾覆。
  哪有永远上涨从不下跌的土地市场?即便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土地财富链条已有崩溃之忧。据媒体披露,从2009年至2011年5月,北京市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从2011年初开始,大规模还本付息已经开始,每月需还本付息在100亿元以上,而今年1~5月,北京土地出让总收入不过250.6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险局已经出现,更遑论土地价格远非那么值钱的云南。去年昆明土地市场十分红火,共成交土地96宗,交易面积累计约5896.244亩,同比增长达69.82%,其中,住宅、商业用地出让金成交总额近209.13亿元,同比增加约248.55%。今年土地出让收益必然回落到200亿元以下,以区区200亿之数,偿还千亿元本息,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不必说,还有几十家同样盯着土地收益、并且得到了地方信用背书的ZF平台公司。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让土地价格永远上升的疯狂成为现实。如此一来,地方ZF、银行、投融资平台皆大欢喜,反正一切由最终消费者买单。但疯狂的结局是让所有的经济成果灰飞烟灭,这是饮鸩止渴的自杀举措。脱离民众财富增长的现实,把土地作为财富之饵把民间财富竭泽而渔,中国的未来经济前景必定比日本更惨。
  滇公路设想的解决办法是,加大二级融资平台的组建,力争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如果上市融资成功,市场又多了一个圈钱机器,A股市场本已千虱在身,现在已如僵尸市场,而发行债券,能否还本付息又是一个问题,所谓借旧还新,换句话说就是拖延问题,就是欲遮还羞粉饰太平。
  高速公路公司的债券违约,此前已有端倪。5月3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作出了自其成立以来对其会员最严厉的惩罚,对"10川高速MTN1"、"10川高速MTN2"两单中期票据的发债主体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高速)处以警告和注销其剩余发债额度的处罚。原因在于,四川高速在未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将所持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四川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2010年度四川高速年度审计报告,划转的成渝高速总资产占四川高速总资产9.29%,所有者权益占四川高速所有者权益19.98%,其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占川高速经营性现金流量32.28%,资产划出后,四川高速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可能会下降三分之一。今年半年时间,就有"10广州建设债"的资产划出事件,之后有注入资产迟迟未过户的"10华靖债",无论影响的资产是多是少,一些路桥公司现金流极度紧张,心中完全没有"信用"两字。
  地方投融资平台上的债务有没有风险,取决于两点:第一,借债是否过于激进,超过了自身偿还能力,现在从西南一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而言,这一点可以确定无疑;第二,投资项目是否具有起码的资产回报,如沪杭高速公路一样成为现金奶牛。这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些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暴利超过房企,但多数公路门前冷落车马稀,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开辟高速公路的下场就是赔本,资产质量十分低劣。公益路或者由ZF财政买单,或者由民间投资,以ZF行政公司四处圈钱修路,早已注定了违约的下场。
  滇公路违约事件,由地方ZF出面撤回违约通告,暂告一段落。但此事了犹未了,地方ZF出面平衡,但资产的质量,高速公路的盈利能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桌面上的难题。平衡得了一时,难道能够平衡得了负资产和高额负债吗?
  笔者大胆揣测,以后类似这样的高负债区域,不仅原先的公路收费难以撤销,恐怕今后还要向天再借50年的收费期。(每日经济新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9 08:50:52
中国10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尚无忧
来源:环球外汇网    2011年06月28日
  眼下当务之急,则应是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清理的同时,让既成事实的地方债从地下转到地上,尽快赋予地方ZF匹配的财权事权,修订预算法中不允许地方ZF发债的条款,从法律上正名并加以规范。

交易所回购创“天量”
中国10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尚无忧 央行28日恢复发行20亿1年期央票 上交所将实行“债券余额互通” 中期票据纳入基金投资范围 微博热议债券市场发展趋势 破译操盘密码 掌握主力动向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称,可研究赋予省级ZF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ZF推开规范地方ZF举债行为。

  他并表示,要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刘家义周一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ZF没有ZF性债务外,全国省、 市、县三级地方ZF性债务馀额共计107,174.9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ZF性债务馀额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

  从审计情况看,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ZF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馀额与地方ZF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後债务率为70.45%。

  去年中国GDP总量达39.8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为8.3万亿元。

  摸清家底

  尽管中国现行的预算法不允许地方ZF举债,但面对隐性的地方ZF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引发中国金融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审计结果,ZF负有偿还责任的67,109.51亿元,占62.62%;担保责任的23,369.74亿元,占21.80%;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695.66亿元,占15.58%。在这些债务馀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表示,相比起银监会、央行等部委,市场更愿意相信审计署的数据比较准确,因为前者都是间接利益相关者。

  中国央行在6月初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及,2010年末各地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馀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外界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馀额47.92万亿元人民币计算,得出其规模上限在14.4万亿元左右。

  媒体此前引述银监会的数据,至2010年末,地方ZF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银监会此前发布通知,要求银行自今年开始对地方ZF融资平台贷款每半年进行一次针对性的风险检查。

  风险化解

  面对审计署公布的地方ZF债务规模,尽管规模不低,但多数分析师认为风险可控,尤其在中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仅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远远满足不了地方建设的需求,“子债父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香港京华山一证券华东区首席代表唐浩夫表示,目前地方ZF债务规模不至于导致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地方ZF的压力也不会太大,因为体制原因,地方ZF不存在破产机制,最後肯定是中央ZF买单。

  他指出,审计署公布地方ZF性债务数额与地方追求经济成长有直接关系,从收支看,地方ZF面临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地方ZF究竟有多少手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答案是这样的手段很有限。主要是财政手段,缺乏货币手段,而地方债务举债发展经济实际上配合中央ZF的要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後的4万亿刺激计划相关。因此地方ZF债务问题应该要中央ZF承担一半以上。

  王军也指出,从近几年地方ZF举债项目看基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风险都属于可控,且从偿债率看风险亦属可控。

  他建议,地方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ZF只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筹资。如果赋予有经济实力的地方ZF举债权,通过正常的地方ZF发债,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方式,将一切纳入预算管理,风险也易于掌控。

  审计署的审计意见也明确提出,应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业已形成的地方ZF性债务。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或者是已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债务,应剥离ZF偿债责任,主要用项目自身收益偿还,必要时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ZF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应统筹制定偿债计划,通过预算安排偿债资金.可研究赋予省级ZF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ZF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大审查和批准。

  “建立全口径债务监管体系,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ZF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禁止ZF违规担保行为.对ZF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建立备案制度,避免债务人责任转化为ZF救助责任。”刘家义称。

  影响几何?

  不过,庞大的地方ZF债务规模还是让一些分析师们担心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稳定,并加剧通胀的压力。

  中国南充商业银行资金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旭敏表示,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来看,地方ZF融资平台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首先从国际惯例来说,ZF的债务馀额应该低于GDP总额的20%,按去年经济总量计算,目前近11万亿已远远超过这一标准,这会对未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指出,此外的影响还表现在由于ZF的负债率较高,将会对中国的私人部门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如此之高的负债率,将影响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发挥空间并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

  他认为,审计署也说明部分ZF融资平台存在还款压力,一旦无力偿还,将逼迫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来解决,从而推升通胀压力。

  唐浩夫则表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不过中央ZF也不会不管,其次,中国经济亦必然因此而有个回调过程,或者进入一个小紧缩周期,作为之前刺激经济的代价。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就认为,接下来地方债务规模可能还会有增加,但比例不太会增加了,因为根据银监会的新规定,银行肯定不会大规模发放此类贷款,在总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较大的压力下,再发放此类贷款是不划算的,银行会主动收缩这方面的投放,重点在消化之前贷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9 09:02:22
无语,静静的等待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9 16:33:38

ZF

ZF政*府债券属于金边的,理论上没有任何风险。

只要继任者承诺擦屁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