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2292 6
2011-06-30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隆重征求管理解决方案。可提供多个,数量不限。对于思路开拓、解决效力强的好方案,兑现奖励。欢迎大家参与。凡参与者(灌水除外),不论之后是否中奖,均将把有关好方案整理后,发送一份,以备参考。


林场的激励难题


    2012年1月广西某山区,某珍贵木材家具厂老板林某请工人为他新开的2000亩林地挖洞。为激励工人的积极性,他公布如下奖励办法:挖洞深度0.5米(树苗栽入可以成活,但第1年长势不好,遇到较长期无水的干旱天气,可能死亡),奖励绩效分1分;挖洞深度3米(长势更好,即使遇到长期干旱天气,树木也能抵抗很长时间),奖励绩效分10分。每个绩效分奖励的现金为10元。
经考核,共招聘了100名符合条件人员当技术工人。由于林地面积大,因此每个工人各单独承包20亩地的挖洞工作,为尽快赶工,得加紧时间把所有土地挖掘好。合同约定的工作职责是,在个人负责的区域内具体挖多少多深的洞,工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但最后检查验收时,要求3米深的树洞的比例均不得低于个人所挖洞总数的30%。工人们高兴地上班了。林老板有事又返回了城里。
    一个月后林老板回来,发现几乎所有工人已经挖掘好的土地上,0.5米深的浅洞比例远远大于规定的70%,每块挖好的面积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3米深洞。
    林老板很不满意,也很诧异。因为3米深洞的奖励高,对工人应该有利,可是工人们为什么却只愿意多挖浅洞呢?经向住在林场值班的请来的老家亲戚了解,老板得知许多工人为赶进度,是先把挖深洞放一边,而赶挖浅洞,甚至不少人连晚上也架起简易照明灯,朦朦胧胧地干到凌晨一、二点方休。因为挖深洞技术复杂,老板检验要求也高,急着干不来。而挖浅洞技术简单,只要有体力,有意愿,通过加班加点赶着干甚至搓合着就能完成。亲戚还告诉老板,有些工人觉得他采取的激励方式不够合理,不应该预先限制工人承包地块总量,建议采取竞争方式,按总工期划分为若干小工期,每人先分得同等的固定面积的地块,但每期截止时,经统计挖洞(包括深洞、浅洞)的绩效越大者在下一期则得地越多,实行动态分地,可以鼓励工人多干活,提前完成挖洞目标,特别是优秀的工人能获得面积更大的地块,产出更多的绩效,而奖金拿得也越多。
    林老板并不完全同意某些工人的建议。他觉得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挖点深洞对林场未来发展更重要。上述的建议虽然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来配置地块资源,这样能力越大且越努力的工人,承包的地块就会越多,在限定的截止时间内,他比别人能够完成的产出更高。假想如果时间宽裕,优秀的工人当然也愿意且有能力去多挖深洞,以实现更高的绩效和获得更多的奖金,但正是因为时间有限,工人受趋利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先从易控制结果的简单绩效工作入手。在从事挖掘浅洞的工作时,个人更容易控制产出结果,凭着生产进度快、数量弹性大的优势,使个人的绩效排名更靠前,而且有时间多的话,还是可以再进一步对已有的浅洞进行开发,把之改造为深洞的。这样下来,实际是多挖和先挖浅洞对个人更有利。但这样给林场造成的问题是,树洞的深度不够,必将使林场未来的发展不能建立在一个具有可靠质量的基础之上。
    该怎么办呢?一个念头闪过林老板心头:工人之所以热衷于挖浅洞,也就是认为挖深洞对他们没利,即自己对他们挖深洞的奖励还不够。于是,他想再把挖深洞的绩效分数往上提点,比如提高到每个洞计算绩效12分甚至15分,这样工人的积极性必将极大提高。他和妻子商量此事,可是妻子却反对说,选择在这里建林场繁育珍贵树木是因为这里气候很好,一直风调雨顺没灾没难的,虽然挖浅洞有些急功近利,但对林场来说毕竟成本低,而且质量也是合格的,从未来看也并不见得就有什么多大风险。而直接提高挖深洞的绩效计分标准可能并不太好,如果工人看到有利可图都去选择挖深洞的话,从技术上说也不是太困难,先不说这样做导致的前期直接成本上升很快,资金周转可能不灵,还可能会引发工人在劳动报酬上漫天要价,这样形成惯性后,以后要让工人们多努力就不得不提高激励的奖励额了,否则老板的话就没人听了,对林场长远发展并不利。
    林老板认为妻子的话有一定道理。可是,眼下如不迅速采取办法激励工人,那预先制定的深洞占总数30%的计划就很可能到后来不会达成。他认为,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还是必要的。另外,珍贵树木只要繁育方法适当,十年左右就可长成获得,预期效益巨大,为此,在前期即严格质量标准,既抓进度又重质量的思路并没错。如果工人都被激励起来去挖深洞,在一定时间之后,可以再提高深洞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分级的质量管理,届时,最低级的深洞将代替目前的浅洞,成为工人挖洞必须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当务之急,是任由工人自主决定他们的工作如何进行呢,还是采取提高挖深洞的单位绩效分标准进行引导,或是干脆强制工人务必按进度保证挖深洞的比例否则就扣分,还是能有其他更好的激励办法。林老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这一年的寒假到来,林老板在某大学学管理专业的儿子回来了,他还带回了几个同学,一齐到林场来参加挖洞,原来他们是根据学校的安排来进行假期的社会实践来了。既然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林老板于是把他遭遇到的问题、不解和疑难向他的儿子及其同学们请教,请他们谈谈下一步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让工人们合理按计划协调好挖掘浅洞和深洞的比例,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挖深洞,以降低未来可能的风险,并利于林场的长期发展。(本案例作者:郑玉刚)

最佳答案

romantree 查看完整内容

感觉交叉火力的话,就要下一些功夫了。上面玩的是数字游戏,即满足30-40这个百分比的时候,工人会获得最高报酬。 除了这些,还有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来,给工人提供免费的工具和培训,让他们短时间内掌握快速挖深坑的技巧。 深坑、浅坑,单独算钱的话。我的意思是不作为系数浮动之类。那就再拉大深坑浅坑的薪资差距。 每周召开工人大会,对排名第一的或者前几的工人做额外奖励。 如果以上形不成交叉火力,那就来个更猛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30 03:01:10
感觉交叉火力的话,就要下一些功夫了。上面玩的是数字游戏,即满足30-40这个百分比的时候,工人会获得最高报酬。
除了这些,还有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来,给工人提供免费的工具和培训,让他们短时间内掌握快速挖深坑的技巧。
深坑、浅坑,单独算钱的话。我的意思是不作为系数浮动之类。那就再拉大深坑浅坑的薪资差距。
每周召开工人大会,对排名第一的或者前几的工人做额外奖励。
如果以上形不成交叉火力,那就来个更猛的。把山地租出去,自己爱挖多深挖多深,免费提供树苗,成功后分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0 03:12:13
大家踊跃参与啊。这里只提供讨论与分享之所,你自己想出的好方案的版权归您,您对有版权的方案也可以实名,绝不夺人之美!

评价原则:
1、尽量原创,如引用他人方案请注明来源何处;
2、请说明你主张的方案好在何处,最好能与相关做法做比较;
3、对于两个方案(无论是原创或转载),按如下顺序确定谁胜出:A.方案质量高优先;B.原创优先;C.时间上谁先提出谁优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0 08:36:56
早上有事,先出去
这个帖子先帮你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21:31:53
未命名图片.png
好处:第一种是组合法,可以保证30%以上的深洞率。但不利于控制总成本。
第二种,只算浅洞的分数,深洞的比率作为浅洞系数的浮动等级。
最合适的是深洞30%,浅洞70%,比原先的方案,多了8分。考虑到改革需要牺牲些成本。每100个坑多了80块钱,应该可以接受。
多的话,也没什么好处,利于控制成本。深坑30%和29%差别很大,保证了比率,易于控制总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8 20:00:34
romantree 发表于 2011-7-26 21:31

好处:第一种是组合法,可以保证30%以上的深洞率。但不利于控制总成本。
第二种,只算浅洞的分数,深洞的比率作为浅洞系数的浮动等级。
最合适的是深洞30%,浅洞70%,比原先的方案,多了8分。考虑到改革需要牺牲些成本。每100个坑多了80块钱,应该可以接受。
多的话,也没什么好处,利于控制成本。深坑30%和29%差别很大,保证了比率,易于控制总成本
1.谢谢朋友发言。
2.有些意思我没看懂。不过,“深洞的比率作为浅洞系数的浮动等级”这句话(不含前半句),于我心有戚戚焉。你与我的共同渊源应该是泰罗先生的差别计件制的思想,尽管形式上并不一致,但共同点是:区别某一个绩效标准或定额而实施的绩效奖励计量的差别化。
3、朋友所说的方案是局部手术,效果有一些,但效果不全,而不全的效果难以形成“交叉火力”,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