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由于该项目由民间发起,所以国家最初并没有对这一项目批准立项,这也就意味着光威得不到经费支持。
即便如此,陈光威仍然坚定地向全体员工发出了行动指示:“不计成本,全力配合项目。”
“自从遇见碳纤维,我爸就着迷了。原本他并不知道碳纤维能为国家军工所用,自从知道是国家需要碳纤维,他就更加着迷了。”陈亮对此形容道。
于光威而言,“民参军”绝非易事。
航空级材料需要经过最严苛的检验,而当时光威的碳纤维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投入生产设备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投入的资金数以亿计。
有员工形容道:“我们每开工一天,就相当于砸烂两辆宝马7系轿车。如果没有成果,这些钱就算打水漂了。”
可陈光威从未吝惜过研发投入,对于航空研究所提出的各种需求,他的态度从来都是不谈价钱、不计成本、全力支持。在他看来:“没有达到航空标准,就是失败。”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则是能省就省。
有一年过年,妻子王言卿从集市上买了10元5双的袜子,儿子们说她太节俭,陈光威却特别喜欢。“他就是这样,在物质方面毫无要求,一年到头都穿着光威工作服。”次子陈洞说:“什么都不舍得,但对碳纤维呢,一投就是十几个亿,眼都不眨。”
巨额投入下,2012年的前十年里,陈光威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把钓具板块的全部利润砸到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中,还贷款了近20亿,一度面临“倾家荡产”的危险。
最艰难的时候,集团连续20多天账面上仅剩几万块钱,陈光威不得不背着王言卿把自家房产抵押了出去。
但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抵押必须要有王言卿的签字,当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找到她签字时,她才知道陈光威已经面临了这么大的困难。
“他前半生吃过很多苦,但是自从做鱼竿起从来没有赔过钱。因为做碳纤维,这些成果都赔进去了。”王言卿回忆道:“我很生气也很心疼,就是不签,那是他第一次求我。”
光威行政管理部部长刁晓燕当时也在场,她回忆道:
“王阿姨当时哭着对老董事长说:‘你把房子都抵押了,万一碳纤维这件事干不成,让我们一家老小睡大街吗?’
老董事长是我所见过的唯一一次特别柔声细语地跟王阿姨说:‘没关系,就是住大街搭个账篷不是还有我陪着你们吗?’ 我觉得老董事长当着一个外人的面去恳求老伴,当时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最终,看着陈光威恳切的表情,王言卿一边哭一边颤抖着在抵押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陈光威与王言卿
光威的转机出现在2014年,当年国家主导了QZ5526型高强、中模碳纤维研制项目,经过2年多的测试,光威QZ5526碳纤维最终以优异的表现成功通过测试,此后光威碳纤维开始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
时至今日,光威集团已为我国军方提供了近千架战机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成为国防军工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碳纤维的那十多年里,光威集团没涨过工资、没发过奖金也没分过红,但当年一起创业的骨感却几乎没有流失,这与陈光威的实干精神和对员工的关爱不无关系。
那些年里,即便资金再紧张,他还是挤出几百万为员工建公寓、食堂和家属楼;20多年里,无论物价怎么变,在光威食堂吃饭每天只要1.5元;每天早上,陈光威还会率领集团领导在厂门口列队迎接员工,深深鞠躬……
另一方面,他对事业的付出和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光威员工。
在员工眼里,陈光威事必躬亲。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他都已经在办公室里,晚上回家如果睡不着觉,凌晨两三点就又开车到车间搞研发。其敬业精神我们可以从一些老员工的回忆中有所体会。
光威集团董事、首席科学家李书乡说:“他常说时间不够用,还说人体结构不合理,腰椎应该更结实,脊椎骨应该有两条,这样就没有那么容易出毛病了。”
光威集团原技术顾问苗丰课说:“当时弄碳纤维,遭老罪了,问他干到什么时候不干,他说晚上在家睡觉,第二天老婆一摇身体梆硬,他就不干了。这是陈光威亲自告诉我的。你看,后来两个人就搀扶着上班,你说你能不佩服么,他敬业。”
光威集团原工会主席汪孝平说:“有一天,我们几个人到车间加班,刚进研发车间就见到老董事长一个人趴在机器上睡着了,看到这,我们几个人的眼泪就下来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你说他这是为了什么,没有点情怀的人,这事做不下来。”
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导致陈光威的身体出现大大小小的损伤,但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他的眼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碳纤维搞出来,不再看别人脸色,受别人的窝囊气。

光威精神:如烈焰之火,熊熊不灭
2015年,陈光威突然病倒在办公室,送到医院后被确诊患上了癌症。
后来,他说话逐渐困难起来,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虚弱,但嘴里却一遍遍念叨着“回家”“回家”。
大家以为他更喜欢家里的环境,便给他办了出院手续,把他接回家疗养。但陈光威在家里也待不住,还说要走,家人就又带他去王家钦村,去当年住过的老房子看看。
可无论到哪,陈光威都待不长,只是说要走,直到王言卿推着他来到当年研发碳纤维原丝的旧厂区前,陈光威的情绪才安定了下来,脸上也有了笑容。
或许在陈光威看来,那些他工作和奋斗过的地方,那些见证过他血、泪、汗的地方,早已成为了他的精神家园。
2017年4月18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刘家义前去探望病重的陈光威,对他说:“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4天后,陈光威与世长辞,走完了这奋进拼搏的一生。
追悼会上,光威集团各厂区员工,自发而来的各界人士有上千人,眼含热泪,为这位杰出的贡献者,为他们的老董事长、老书记、老朋友送行。
那份不舍与思念,至今依然埋藏在一代光威人的心中:
“他走了,灯还亮着,亮在我们心里。”
“我们都把老板当成了我们的老父亲一样,走的时候我们都是泪流满面啊。”
“看着老董事长离我们而去,心里非常难受,是他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在一次采访中,回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陈洞数次落泪,哽咽地说道: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宁愿不要这个企业,而只要我的父亲。为什么我现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我是把企业看成了他。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到工厂上班了,我经常几个月都见不到他。但我清楚地知道,父亲就在那里。而现在,床还在那里,父亲却已经不在了……”
鲁迅先生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毫无疑问,在这些“脊梁”中,我们看到了陈光威的身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陈光威,从为小家,到为大家,再到为国家,在威海这片热土上,他浓墨重彩地写下了一个民营企业家和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他总说“人生自古谁无死”,而事实上,他的人生也真正实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光威带领光威人走过了星辰大海的征途,他的民族情怀和报国精神也终将留在光威和历史的浩瀚星河里,如烈焰之火,熊熊不灭。
谨以此文缅怀陈光威先生。

参考资料:
[1]. 民族之光:陈光威传,陈润 谢再红 邱恒名著 中信出版集团
[2]. 陈光威:民族梦,报国情,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国纺织
[3]. 用家国情怀点亮民族之光,威海市委组织部 威海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