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对于数据和材料要充分挖掘利用,一组数据和材料,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哪怕是同一个题目或者雷同的题目,能不能多文多投多发,关键还在于*孰*能生窍,这才是科研的王道!!!!
研究了一下有位教授2015-2016年不到一年发的其中六篇,分别两组同一或者雷同的题目,分别一稿两发,一稿3-4发的机窍,总结以下几条供楼主参考:
一、一题两稿不算问题,标题改改几个字,内容小标题同样的概念没关系,换个别的词,框架上掩饰一下;
二、正文内容的前后顺序换换,以借人类视觉神经即视感和大脑的记忆时长与反应迟滞的机制,造成异样的阅读认知结果;
三、文章风格可以换换,比如摘要换风格,比如引文切入点,比如结尾的方式语重心长换为展望未来,就适当改动几句话或者几个字,机器查重就认为是其他玩意儿了,是不会发现的。
四、数据处理技巧:图换表,表换文字,文字描述换图,这一折腾,加上可以部分换,一组数据可以成文的数量会几何倍数增长。
五、要挂基金项目,哪怕你不是成员,找到中了基金的同事或者老同学,杂志社认这个,哪怕它基金的选题和你的文章没有一分一厘的关系(你可以不写具体基金项目的名称,只写上比如国家社科基金,括弧,项目编号,即可);
应该还有其他的,再研究再报告,人类大脑的结构应该和宇宙一样复杂。
以上是我研究了本板曝光的一些一稿多投多发后总结的,这些经验是前辈们亲自投稿发稿作为基础再申报基金项目辛辛苦苦实践出来的,是冒着国家三令五申整治学术不端,规范科学研究,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形势下被发现被彻查的风险试探出来的经验宝贵,一定要珍惜并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利用最好弄出一些创新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