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在一年的经济收入是两万元,但下一年的经济收入增加到了三万元,在原基础上增长了50%,那么有谁会怀疑他的这种增长速度是错误的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吗?就是再笨的傻子也会想到这是好事,经济收入增长的越快越多,就越是代表这个家庭的富裕,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家庭增加财富是坏事,而是财富增长的越快越多越好,这就是硬道理。
令人奇怪的是,国民经济增长过快的词语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学者们的口头弹,产品过剩、商品滞销、企业举步维艰等原因都是经济增长过快惹的祸。我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国民经济增长与家庭经济增长有何区别,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家庭,产品过剩源于分配方式的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度拉大,这与经济增长如何能扯上关系?假如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能在两年之类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一定要花上十年或二十年来慢慢发展、慢慢增长来实现小康水平?难道一下子实现小康水平怕老百姓不能接受吗?难道老百姓会怨恨财富来得太快吗?这根本就不符合逻辑。
在这里打一个比方,比如你是一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一年生产粮食一万斤,一万斤粮食对于一个家长来说,一年绝对吃不完,但是你却忘了儿女们、家庭成员们都是要吃饭的,他们饿得发昏你也只给一点稀饭让他们吃,但粮食对于你这个一家之长来说,是绝对过剩,还要一个大仓库库存,而且你得守着,成为了你的累赘,结果是粮食在变质,老鼠偷食,浪费不计其数,此情此景,而你仍然不考虑儿女、家庭成员们的需要。而且你还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咎于家庭成员们生产过快,不该生产这么多的粮食,要慢慢的生产,生产的够你一个人吃就行了,生产多了会害苦你。这就是当今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是发表经济增长过快言论的文人墨客们的思想写照。
面对中国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你怎么就不想想这些过剩产品就是他们的切身需要?你怎么就不想想财富增长的越快越多就是中华民族的富裕标志?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你的财富是怎么分的?而且此刻,你仍然在考虑怎样利用自己的产品去换外国的货币,不惜浅卖和倾销,让老百姓继续过穷日子。老百姓提出救济的要求,而你却说,“我们国家太穷了”。我们国家到底穷吗?从1978年至2005年截止,社会生产积压80.5705万亿元的产品,平均每人能分到60000多元的产品,以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我们全国人民都可以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何况在这20多年的发展中,你正想方设法抑制经济增长过快,阻碍人民创造财富的前进动力,不然,中国早已是绝对富裕的社会了。
产品积压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造成的,纵然国民经济不存在增长,积压现象也会依然故我,只要存在不合理分配,就必然产生过剩积压,不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假如全体中国人民停产一年,我们姑且不论这一年的停产会饿死多少人,但有一个事实会摆在你的面前,积压的产品仍然会积压。人在不停的饿死,而产品仍然积压在这里,这到底说明了什么,积压的产品为什么就是到不了贫困者的手中?这到底是分配不合理还是经济增长过快造成的?
再比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速度达到100%的增长率,但是这个国家领导很懂得分配,按照全国人民的贡献率,包括残疾人、病人、学生读书、养老保障等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有多少财富都能顺利的分下去,那么还会出现产品过剩现象吗?有谁会反对自己不应该分到这么多的财富吗?有谁会反对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吗?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分到越多越好,这样的分法,哪怕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00%增长率,老百姓都会乐不可支,因为他们切身体会到社会越来越富裕了,福利待遇越来越多,没有人怀疑这不合理。
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就完全能达到这种效果,统一服务行业,意味着社会财富首先被国家政府统购,再由国家政府完成分配,生产多少,国家就可以分下去多少,反正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然由劳动人民来享受,国家政府除掉社会教育、医疗、社保、政府开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保等各方面的开支,剩下的财富通通作为福利分发给全国人民,又怎么会产生过剩呢?哪怕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再多,这样的分法也永远不会产生过剩。在这种状态下,劳动人民只顾快速生产,生产的越快越好,哪里存在国民经济增长过快的荒谬说法?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人也无法解决分配问题,也无法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市场经济独有的特征,所有的人们只能眼看着这一现象不断的恶化,不管你怎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管你怎样的呼吁,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最终坠入万丈深渊。
常言道“无知者无畏”,呵呵,又是一个无畏权威者。请楼主想想,这些权威者不是靠生杀大权而成为权威者的,还是畏畏他们吧,找找自己认知错误吧!
看来2楼的愿意做“无知者无畏”的人,一直在为自己的“认知”而耿耿于怀。
我既然知道了,要我把嘴巴封住可能办不到,那样会比受到处罚更难受。
一国的经济增长好比长跑一样,前段跑得太快后段还能坚持吗?
家庭平均收入去年2万,今年3万,而明年只剩5千,这样好吗?
为什么经济一般说来无法剧烈增长呢?太迟了,很困了,白天后举个例子说明下。
你这种比如不妥当:
1.国民经济增长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效率,不是某个人独创的效率。而赛跑不同,其效率是个人创下的。
2.劳动者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今天干了一天,休息一晚,明天依然能创造同样的效率,而赛跑不同,效率是一瞬间的冲刺,不可停顿,担心的是体能跟不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3.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毫厘之差,无关大局,而赛跑存在毫厘之差,就会失之千里。
4.你不可以否认的是,如果运动员拥有充分的体能,中途无须缓跑,那么运动员有必要缓跑吗?每一个运动员和观众所希望的是不是越快越好?只要有体能,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为什么国民经济增长有充分的体能却不能快?理由何在?难道怕崭露头角、争夺第一名吗?
不希望经济剧烈增长的原因,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下:
我国加入WTO后,出口额急剧增长,生产出口品的企业利润大增,于是这些企业立即扩大生产规模,表现为建厂房,买机器设备,另外大大小小的企业股东有钱了,也开始大买商品房,由此对钢材,水泥需求大增,所以钢铁厂,水泥厂利润也大增,天天满负荷生产,就是满负荷生产,产品还是供不应求,于是大家都争着建钢铁厂,水泥厂,钢铁,水泥,铁合金等企业是耗电大户,由此造成了电力供应紧张,电力企业满负荷生产也还是供不应求,出现电力大缺口,火力发电还造成煤的供不应求,建钢铁厂、建电厂一般建设期比较长,一般要一两年时间,当钢铁厂建成,有些还正在建一半的时侯大家发现,钢铁的产能严重过剩,这造成了大量的钢铁厂倒闭(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形成了大量的银行呆帐,投资者投资信心大减,工厂的倒闭相应的工人也大量失业,这进一步造成了消费信心不足,而消费信心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这就造成了经济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经济过热时国家没有出来压制或者压制政策不能凑效,所以一般当一国经济增长过快时,就要看看经济运行是否过热,如果过热了,政府就要进行宏观调控,以防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看看美国的格林斯潘,当他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他一般都要进行加息,这就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然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一来企业家不如西文企业家那样理性,盲目性大,此外我国的统计信息也不可靠,再有就是我国的执法还很有问题(当然也有部分是政策的不合适造成不执法),所以在宏观调控时要用行政手段才能凑效。
就说这些了,说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攻击我!
怎么不符合实际?马克思主义既统一社会生产,也统一了服务行业,那时候计划经济时期都没有说离谱,而我的这种逻辑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一半,也就是只有计划经济模式的一半,怎么就离谱了呢?
不希望经济剧烈增长的原因,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下:
我国加入WTO后,出口额急剧增长,生产出口品的企业利润大增,于是这些企业立即扩大生产规模,表现为建厂房,买机器设备,另外大大小小的企业股东有钱了,也开始大买商品房,由此对钢材,水泥需求大增,所以钢铁厂,水泥厂利润也大增,天天满负荷生产,就是满负荷生产,产品还是供不应求,于是大家都争着建钢铁厂,水泥厂,钢铁,水泥,铁合金等企业是耗电大户,由此造成了电力供应紧张,电力企业满负荷生产也还是供不应求,出现电力大缺口,火力发电还造成煤的供不应求,建钢铁厂、建电厂一般建设期比较长,一般要一两年时间,当钢铁厂建成,有些还正在建一半的时侯大家发现,钢铁的产能严重过剩,这造成了大量的钢铁厂倒闭(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形成了大量的银行呆帐,投资者投资信心大减,工厂的倒闭相应墓と艘泊罅渴б担这进一步造成了消费信心不足,而消费信心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这就造成了经济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经济过热时国家没有出来压制或者压制政策不能凑效,所以一般当一国经济增长过快时,就要看看经济运行是否过热,如果过热了,政府就要进行宏观调控,以防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看看美国的格林斯潘,当他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他一般都要进行加息,这就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然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一来企业家不如西文企业家那样理性,盲目性大,此外我国的统计信息也不可靠,再有就是我国的执法还很有问题(当然也有部分是政策的不合适造成不执法),所以在宏观调控时要用行政手段才能凑效?lt;/P>
就说这些了,说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攻击我!
在你的评论中提到了钢铁过剩,假如钢铁不出现过剩,里面的矛盾是不是化解了,也不会有钢铁工人失业,在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的模式里面就不会出现这种过剩现象。而是你生产得越多越好,也就代表社会物资更丰富了,人民也就更富裕了。
你举出的例子是一种连锁反应的恶性循环效应,只要一个环节卡壳,那么各个产业链跟着就卡壳了,而在我的这种思路里面就不会产生卡壳,关键在于企业产品不存在过剩,怎么会出现过热呢?只要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国家就马上统购了,而且很快就付款,也不需要企业自己找市场,也没有企业倒闭,其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车难道没有过快的!
什么意思?[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在你的评论中提到了钢铁过剩,假如钢铁不出现过剩,里面的矛盾是不是化解了,也不会有钢铁工人失业,在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的模式里面就不会出现这种过剩现象。而是你生产得越多越好,也就代表社会物资更丰富了,人民也就更富裕了。
你举出的例子是一种连锁反应的恶性循环效应,只要一个环节卡壳,那么各个产业链跟着就卡壳了,而在我的这种思路里面就不会产生卡壳,关键在于企业产品不存在过剩,怎么会出现过热呢?只要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国家就马上统购了,而且很快就付款,也不需要企业自己找市场,也没有企业倒闭,其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我国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了,虽然市场制度还很不完善,但市场已经对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了,所以很多话题是隐性的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假设基础上。至于是市场经济好,还是计划经济好已经争论好久,并且也已经过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实践论者吗?当然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也随着的国人的经济知识增加的而减少,更有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干预(不是微观的)调节,我们可不能因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再实行计划经济了,因噎废食不可取呢!
读了你的评论,好像社会的发展模式就只剩下了过去那一套计划经济和现在的市场经济这两种模式,墨守成规还谈什么改革,你敢说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终极配置方式吗?是经济科学的真理吗?如果不是,怎可以不许别人探讨真理呢?
我并没有说市场经济不行就必须走过去的计划经济道路,市场经济再怎么不行,也不足以成为走计划经济道路的理由,关键在于社会管理模式能达到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的效果,这是惟一证实真理的标准。
社会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不可以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模式来囊括的,如果社会发展模式只能走选择其中一样的话,那么都是片面的,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计划的必须计划,社会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计划,关键在于怎样去计划。没有计划,那么政府是干什么的?
读了你的评论,好像社会的发展模式就只剩下了过去那一套计划经济和现在的市场经济这两种模式,墨守成规还谈什么改革,你敢说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终极配置方式吗?是经济科学的真理吗?如果不是,怎可以不许别人探讨真理呢?
我并没有说市场经济不行就必须走过去的计划经济道路,市场经济再怎么不行,也不足以成为走计划经济道路的理由,关键在于社会管理模式能达到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的效果,这是惟一证实真理的标准。
社会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不可以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模式来囊括的,如果社会发展模式只能走选择其中一样的话,那么都是片面的,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计划的必须计划,社会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计划,关键在于怎样去计划。没有计划,那么政府是干什么的?
我可没说市场经济是终极的资源配置方式,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或许是纯计划的也说不定呢,但我想在现实的条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好,市场经济不是说没有计划,只是说市场对资源起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注意是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我可没有不许别人探讨真理,争论本身就是探讨的一种方式吧,当然或许你认为方式不太文明,但我倒认为这可以增加讨论热情呢,我也欢迎大家对我攻击呢,激我深入认识。
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因竞争而倒闭不是一种坏事,公平竞争是优胜劣汰,就是因为竞争才使社会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那些管理不善,质量低劣,成本偏高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在竞争留下来的企业是强者,是他们不断的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也使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这样社会分工就可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产品就会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我可没说市场经济是终极的资源配置方式,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或许是纯计划的也说不定呢,但我想在现实的条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好,市场经济不是说没有计划,只是说市场对资源起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注意是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我可没有不许别人探讨真理,争论本身就是探讨的一种方式吧,当然或许你认为方式不太文明,但我倒认为这可以增加讨论热情呢,我也欢迎大家对我攻击呢,激我深入认识。
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因竞争而倒闭不是一种坏事,公平竞争是优胜劣汰,就是因为竞争才使社会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那些管理不善,质量低劣,成本偏高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在竞争留下来的企业是强者,是他们不断的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也使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这样社会分工就可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产品就会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你不会认为只有市场才能起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吧?比方说一个国家犹如一个大企业,你是企业的总裁,你不会把企业的利益分配权力交给工人吧?你连企业的支配权力都没有了,你这个总裁还当得下去吗?如果工人拥有了支配权力,恐怕你的企业状态瞬间都不能维持。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可不是市场独有的专利,如果交给国家统筹配置,其效果会远远高出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
你说企业面临倒闭不是一件坏事,而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企业倒闭更坏的事,企业倒闭不是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就已经是坏事,关键在于企业的职工面临失业,面临生存危机,并造成社会连锁反应式的矛盾问题,影响到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接踵而出,而且企业借贷维持生机,又波及到了金融领域。支持你赞同市场经济取向的惟一理由居然就是竞争创造效率。对带有连锁反应、席卷式的社会矛盾问题视而不见,你说说你这算什么?
真是的,楼主可能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呢。说一国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如果市场对资源起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那就是市场经济,如果计划对资源起着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就是计划经济。说得不很确切就是说看哪个对资源配置起着主要作用吧,我是针对你说任何国家都有计划才那么说的。
你说企业面临倒闭不是一件坏事,而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企业倒闭更坏的事,企业倒闭不是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就已经是坏事,关键在于企业的职工面临失业,面临生存危机,并造成社会连锁反应式的矛盾问题,影响到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接踵而出,而且企业借贷维持生机,又波及到了金融领域。支持你赞同市场经济取向的惟一理由居然就是竞争创造效率。对带有连锁反应、席卷式的社会矛盾问题视而不见,你说说你这算什么?
企业倒闭是那些效率不佳的企业倒闭又不是优势企业倒闭,企业倒闭又不是一下倒闭一大片,一般是慢慢的一家家的淘汰出局,企业倒闭了工人就失业了吗,工人可以到其他企业再就业啊?更何况企业倒了一般是会被其他企业收购,兼并等多种资产重组方式,工人可以继续在企业工作,此外,其他企业有效率,他们挣了钱同样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啊,他们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啊。一些企业倒了不是说金融企业都要不回来款了啊,有时虽然会损失点,但他们可以从挣钱的企业处获得收益以抵补亏损呢,不知楼主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经济过热可不是指效率高了呢,如果是效率提高的高增长政府自然是高兴的啊,政府怕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并且还是某些行业的盲目的,将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投资,而这时政府通过宏观调观予以压制可加速该行业内效率低下企业的倒闭,也使一些想投资但还没投资的企业不进行投资了,减少了损失。政府如果宏观调控水平高,在还没有过热的时候就采取了压制措施一般不会造成大损失的。
经济过热可不是指效率高了呢,如果是效率提高的高增长政府自然是高兴的啊,政府怕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并且还是某些行业的盲目的,将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投资,而这时政府通过宏观调观予以压制可加速该行业内效率低下企业的倒闭,也使一些想投资但还没投资的企业不进行投资了,减少了损失。政府如果宏观调控水平高,在还没有过热的时候就采取了压制措施一般不会造成大损失的。
你倒是说说社会中那个行业没有重复,一个行业不可能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全国人民的需要,必须要不断的重复才能扩大生产量才可以满足社会需要。打一个比方来说吧:房地产是典型的过热例子,过热现象是高效率引起的,不管你是否重复都可以用效率来囊括其过热而引起的过剩现象,对一个单一的企业来说,也许有些企业还谈不上效率,但重复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大局面前,用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那么就是效率太高引起的过剩现象,这是社会宏观效率,不是单一的企业效率,经济学家们称为过热。
房地产过热一词相信人人都不陌生,但事实是过热吗?不是,中国13亿人口还有多少人没有商品房?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恐怕现今的房地产还微不足道,问题的症结源于人民的穷困无钱购房才引起过剩,自然就有了过热之说,事实的真相却不是过热。
政府的作用可以抑制部分行业过热,但抑制的后果却是十分沉重的,减少损失是不假,但企业倒闭所付出的昂贵代价由谁承担?工人面临失业由谁承担?这不就说明了政府行为是片面的,顾此失彼的,受到颠覆的是永远劳动工人。政府有话语权,站在台上沾沾自喜,下岗工人却痛不欲生。这两相比较,政府的作用无疑是在添乱,引起通货紧缩一样要让人民付出代价。
对于市场经济的过热现象,政府不抑制也不行,抑制更不行,这就是市场经济矛盾解不开的死结。
企业倒闭是那些效率不佳的企业倒闭又不是优势企业倒闭,企业倒闭又不是一下倒闭一大片,一般是慢慢的一家家的淘汰出局,企业倒闭了工人就失业了吗,工人可以到其他企业再就业啊?更何况企业倒了一般是会被其他企业收购,兼并等多种资产重组方式,工人可以继续在企业工作,此外,其他企业有效率,他们挣了钱同样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啊,他们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啊。一些企业倒了不是说金融企业都要不回来款了啊,有时虽然会损失点,但他们可以从挣钱的企业处获得收益以抵补亏损呢,不知楼主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可惜你没有做过下岗工人,根本不了解下岗工人找工作是何等的艰难,说起来是轻松,身临其境就不是那么回事,当今农村每年要向城市输送人工一千多万,连农民工就业都是问题,下岗职工能好到哪里去?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利用机器取代人工,连效率好的企业都在削减人员,你居然还在说下岗可以到别的企业就业。这只能说你对这个社会太陌生,看不出市场经济的劣根,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在你的笔下轻描淡写的包容。当然也存在许多下岗职工能够再就业,但在浩浩荡荡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新生企业也是相当有限的,解决就业岗位也是十分可怜,就业永远没有失业的多,不然就不存在失业这一词了。这是在漫长的改革过程中得出来的结果,如果正如你说的那么轻松,现在哪里还有失业者?你要知道这样一个规律,失业人员象过剩产品一样不断的积累。
可惜你没有做过下岗工人,根本不了解下岗工人找工作是何等的艰难,说起来是轻松,身临其境就不是那么回事,当今农村每年要向城市输送人工一千多万,连农民工就业都是问题,下岗职工能好到哪里去?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利用机器取代人工,连效率好的企业都在削减人员,你居然还在说下岗可以到别的企业就业。这只能说你对这个社会太陌生,看不出市场经济的劣根,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在你的笔下轻描淡写的包容。当然也存在许多下岗职工能够再就业,但在浩浩荡荡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新生企业也是相当有限的,解决就业岗位也是十分可怜,就业永远没有失业的多,不然就不存在失业这一词了。这是在漫长的改革过程中得出来的结果,如果正如你说的那么轻松,现在哪里还有失业者?你要知道这样一个规律,失业人员象过剩产品一样不断的积累。
国家过去实行的是城乡区别的差别政策,当时城里人虽然生活过得也并不宽裕,但比农村人来说生活水平还是高得多,当时广大农村人是多少羡慕城里人啊,按现在的话来说城里人是既得利益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加之城乡人口流动限制被削弱和消除,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了,对城里人的就业形成了竞争压力,相比之下,很多原先有着优越条件的城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无法承受巨变带来的忧伤和痛苦,并且多年来无竞争环境下形成这些工人往往技能单一,只会做原来的工作,大多年龄也大了,再学习也显得困难,并且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现在确实过得艰难,我也看了福州灯泡厂下岗工人因孩子很想吃肉没钱买去偷,被抓后羞愧难当而毒死全家的报导,当时我看这则报导时也泪水涟涟。后来国家对下岗工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很重视,我也知道对部分下岗职工来说这是杯水车薪。只要改革就会牺牲者,我真希望下岗职工看看“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尽快的从埋怨和惊慌中走出来面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生活。
说句实话过去农民很苦,他们相对工人来说素质低,但工作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现在虽然生活也不好,但却比以前好多了,很多农民家庭不只依靠农业为生,他们中很多到工厂打工。现在工作不难找啊,可能楼主是生活在城里,是城里工作不好找,因为城市是居住区一般不将工厂设在城区的,现在很多工厂还雇不到工人呢,我这边到处工厂门口都是招工广告啊,当然工资不高一般只有1000多些。当然有些人居住城里到城外就业,或到其他地方就业确实不方便。
增长来自投资,投资来自储蓄。
好吧,先考虑一个家庭的情况。
该家庭工作每天24用于小时,全部收入都用来投资债券,不吃也不喝。假如这种情况持续1年,这个家庭显然财富积累的速度比另一个正常休息正常消费的家庭要快得多,而且这种财富积累的差距是指数式扩大的。但LZ认为这样的家庭他的财富积累速度是可持续的吗?
考虑一个国家的状况。
刻意的压制消费,增加储蓄率可以投资的增加,造成短时期内快速的增长,就业率的增加。由于资本的积累,生产的扩大,使得产品极大丰富。但由于为了保证增长速度,从而为了确保高储蓄率,消费一直被压制,从而造成消费品价格下降,消费品生产厂家就会削减生产,从而减少对资本品的需求,从而资本品生产厂家削减生产,从而造成全社会生产水平的削减,已经投资的固定资产被闲置浪费,一部分工人失业,社会消费能力进一步降低,固生产水平继续下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加剧。。。然后继续这个循环,进入经济危机。。。
增长来自投资,投资来自储蓄。
好吧,先考虑一个家庭的情况。
该家庭工作每天24用于小时,全部收入都用来投资债券,不吃也不喝。假如这种情况持续1年,这个家庭显然财富积累的速度比另一个正常休息正常消费的家庭要快得多,而且这种财富积累的差距是指数式扩大的。但LZ认为这样的家庭他的财富积累速度是可持续的吗?
考虑一个国家的状况。
刻意的压制消费,增加储蓄率可以投资的增加,造成短时期内快速的增长,就业率的增加。由于资本的积累,生产的扩大,使得产品极大丰富。但由于为了保证增长速度,从而为了确保高储蓄率,消费一直被压制,从而造成消费品价格下降,消费品生产厂家就会削减生产,从而减少对资本品的需求,从而资本品生产厂家削减生产,从而造成全社会生产水平的削减,已经投资的固定资产被闲置浪费,一部分工人失业,社会消费能力进一步降低,固生产水平继续下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加剧。。。然后继续这个循环,进入经济危机。。。
投资债券形同定期存款的利息,市场瞬息万变,如果物价上涨,就可以抵消你的存款利息,甚至高出你的利息收入。比如以前读书的学费只要几元或几十元,但现在达到几千元,你几十元的存款或几十元债券来积累利息,要积累到几千元需要多长时间?恐怕要几百年。
国家过去实行的是城乡区别的差别政策,当时城里人虽然生活过得也并不宽裕,但比农村人来说生活水平还是高得多,当时广大农村人是多少羡慕城里人啊,按现在的话来说城里人是既得利益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加之城乡人口流动限制被削弱和消除,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了,对城里人的就业形成了竞争压力,相比之下,很多原先有着优越条件的城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无法承受巨变带来的忧伤和痛苦,并且多年来无竞争环境下形成这些工人往往技能单一,只会做原来的工作,大多年龄也大了,再学习也显得困难,并且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现在确实过得艰难,我也看了福州灯泡厂下岗工人因孩子很想吃肉没钱买去偷,被抓后羞愧难当而毒死全家的报导,当时我看这则报导时也泪水涟涟。后来国家对下岗工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很重视,我也知道对部分下岗职工来说这是杯水车薪。只要改革就会牺牲者,我真希望下岗职工看看“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尽快的从埋怨和惊慌中走出来面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生活。
你这种比较太过片面,任何时候,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有贫困者和富裕阶层,社会矛盾是贫富差距的反差越拉越大,研究经济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能因为农民工存在部分好转的迹象就认为是普遍好转,任何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沉重的代价、甚至是致命的,贫富差距过渡拉大,并且其趋势无法阻止,这就反映社会矛盾正不断恶化,离和谐社会越来越远。
市场经济社会是竞争社会,实际上就是赌博社会,优胜劣汰,淘汰出局,一个企业的成功可能会换来几个企业倒闭,何谓赌博,就是赢家永远是少数,而输家永远占多数,有人起来,马上就有人趴下,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你希望下岗职工能站起来,那么你就应该想到该谁趴下了,可能是趴下去一大片。因此,这种赌博游戏规则永远只能制造矛盾,也永远得不到和谐。欲得和谐,必须是共赢模式!
说句实话过去农民很苦,他们相对工人来说素质低,但工作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现在虽然生活也不好,但却比以前好多了,很多农民家庭不只依靠农业为生,他们中很多到工厂打工。现在工作不难找啊,可能楼主是生活在城里,是城里工作不好找,因为城市是居住区一般不将工厂设在城区的,现在很多工厂还雇不到工人呢,我这边到处工厂门口都是招工广告啊,当然工资不高一般只有1000多些。当然有些人居住城里到城外就业,或到其他地方就业确实不方便。
你这边到处招工,我这边到处招工更热闹,也许你没有经历过这种招工,这其中大部分是骗人的,打招工广告的是信息服务者,他们要收取200元或更多的信息费,但是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信息费到手就不怎么理你了,总是推托说过几天或过一阵子,折腾来折腾去,几个月还没有上一天班,你的积蓄全部耗光,只能打道回府。
也许人才招聘市场可靠一点,但门槛太高,能跨进去的很少。也有许多个体效率不好的小厂直接招聘,但工资十分低廉,只有几百元,如果能挣上千元,必然是日夜加班,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2-16小时不等,名曰“血汗工厂”。效率好的企业很少公开招聘,而是内招,也就是走后门。
你这种比较太过片面,任何时候,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有贫困者和富裕阶层,社会矛盾是贫富差距的反差越拉越大,研究经济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能因为农民工存在部分好转的迹象就认为是普遍好转,任何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沉重的代价、甚至是致命的,贫富差距过渡拉大,并且其趋势无法阻止,这就反映社会矛盾正不断恶化,离和谐社会越来越远。
市场经济社会是竞争社会,实际上就是赌博社会,优胜劣汰,淘汰出局,一个企业的成功可能会换来几个企业倒闭,何谓赌博,就是赢家永远是少数,而输家永远占多数,有人起来,马上就有人趴下,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你希望下岗职工能站起来,那么你就应该想到该谁趴下了,可能是趴下去一大片。因此,这种赌博游戏规则永远只能制造矛盾,也永远得不到和谐。欲得和谐,必须是共赢模式!
我不想再解释了,再争论上一年还无法把你说清楚,看看美国吧,人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他们不和谐吗?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导致不和谐吗?很多问题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得以解决的。事实胜于雄辩,我不想多说了!
你这边到处招工,我这边到处招工更热闹,也许你没有经历过这种招工,这其中大部分是骗人的,打招工广告的是信息服务者,他们要收取200元或更多的信息费,但是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信息费到手就不怎么理你了,总是推托说过几天或过一阵子,折腾来折腾去,几个月还没有上一天班,你的积蓄全部耗光,只能打道回府。
也许人才招聘市场可靠一点,但门槛太高,能跨进去的很少。也有许多个体效率不好的小厂直接招聘,但工资十分低廉,只有几百元,如果能挣上千元,必然是日夜加班,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2-16小时不等,名曰“血汗工厂”。效率好的企业很少公开招聘,而是内招,也就是走后门。
呵呵,你走过多少地方呢,就认为招工大部分是骗人的呢?我们这边工厂招工经常是工厂自己直接在门口竖个招工广告牌,也不需要手续费什么的。现在工人的工资水平一般是,一天工作8个小时(纺织厂一般一天24小时连续生产,三个班轮流,一个班8个小时),一个月大约休息两天,月工资1000多些。如果不信你可以来福州效县市的工厂来看看。其他的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