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927 9
2011-07-03
我曾提出建议:为了减少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应该撤离驻扎在北京和上海的诸多部门,削减工作岗位,比如上海应该撤离部分工厂企业,北京应该多撤国家投资的央企总部、科研院所、和国家投资的大学。 我认为,即便有这么多部门撤离,北京和上海仍然能够保持其庞大的就业人口,保持其超级大都市的地位。
让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北京主要的就业部门和岗位都有哪些。
因为北京是首都,这就决定了其必然拥有大量的中央直属部门;并且因为是首都,为了办事方便,讯息畅通等,也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市场化类型的企业将其总部等机构建立在北京,或者必然要在北京设立大量的办事处;因为是首都,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巨型的中央媒体机关。
所以,北京也就成为了各种资讯消息的中心。而文化创意、传媒、IT等企业部门必然更多愿意在北京布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都需要雇佣大量就业人口。
仅这些就业人口已经相当庞大了,甚至已足以让北京人满为患。除此之外,我们前面也介绍过,北京有全国最多的大学,全国最多的科研院所,并且几乎所有重要的央企总部也都建立在北京。而这些部门更是为北京带来了数量极其庞大的就业人口。
不过,北京的工业部门在城区落户的较少,很明显也不是就业人口的主流。原有设立在城区的工厂大多都倒闭或搬迁了,使得城区范围内已经很少有工厂企业了。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上海。上海原本就是中国最为富庶的江浙地区的中心,历史上就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经济中心。1990年代中央号召浦东开发,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地位。仅这一条,就能吸纳大量的企业总部、办事处等机构落户上海。同时,上海还拥有一家证券交易所,而且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证券交易所中的一个。
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央ZF交给上海和深圳两座城市垄断的。或许有人会说,即便不是中央的强制授权,上海也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夺得最大证券交易所的地位。但是,这只是假设,目前的情况至少是没有经历过竞争,并不能让人足够心服。
正是凭借政策的垄断,上海拥有了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这就足以让其拥有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因为有证券交易所,上海就拥有了大量金融业的各种基础业态和就业人口。而这一切随着我国内需式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未来必定会将愈来愈突出。能够服务全国的金融业的中心,并且可以和国际金融行业接轨,联系沟通内外。
这种高级的服务业在内需式经济中只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景必将会更加光明,需要的就业人口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关于这点,我们只要看下纽约围绕华尔街所创造的就业人口的数量就可以了。
与北京相比,上海拥有更多的工业部门,并且这些工业部门也雇佣了大量人员。对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或许在早期上海城市兴起的过程当中,工业曾起到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但如今,工业在上海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上海如今的城市地位不是因为它的工业造就的。如果城市的繁荣仅仅依靠工业,那么苏州应该在城市规模和实力上不会太逊色于上海,因为它的工业规模已经相当接近上海了。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到过苏州的人都会明显感受到其与上海的差距:在所需的就业岗位,市场的繁荣程度等方面远远无法与上海相比。
让上海拥有如此地位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工业,甚至也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个很大的港口,是航运的中心。让它拥有如今这样地位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它有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以及明确的经济中心的声望和实力。   
在一个金融中心那里,数量最多的金融部门都是围绕证券交易所展开的。围绕着证券交易所,可以形成大量金融方面的工作职位,而且几乎全部都是高薪的职位。纽约、伦敦、东京还有香港在世界城市群当中地位为什么那么稳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拥有一个巨大的证券交易所。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目前在上海的就业人口中,特别是高端就业人口中,从事金融工作的特别多。比如证券、银行、投行、保险、基金、信托投资机构等等——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证券交易所运转的。
如果还不相信,那就看看国际上几座大都市是怎样一种情况吧。我不太了解东京的情况,但是我知道,纽约、伦敦和香港都是很少有什么工业,这几座城市的运转主要都是围绕其庞大发达的证券交易所还有期货交易所。
根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和联邦参议员舒默以及民主党籍纽约州长史匹策,在对外发表的一份名为《保持纽约以及美国的全球金融领导地位》的研究报告上指出,纽约市的工作岗位中,每9个就有1个是金融服务业。纽约市商业税收盈利中,有1/3以上来自金融服务业。
相比之下,纽约的制造业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虽然与金融服务业相当,但收入平均要比金融服务业薪金低70%。而且纽约基本没有重型的工业,制造业只集中在为纽约自身服务的服装、印刷等领域(数据来源:《纽约产业结构变动及对上海的启示》)。
上海也完全可以全部围绕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以及港口、贸易等部门运转。
搬迁掉上海拥有的相当部分工业企业对其城市地位不会有任何影响,就业可能也不会有大的缩减,而城市的居住环境就得到极大的改善。
本文引自本人的新书《房地产真相》
本人坚信,如果政策得当,那么中国人人人都可以住上百平米房的住房!!
另请关注我的另一本新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3 15:32:59
为什么纽约、东京就业机会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 15:45:27
为什么纽约、东京就业机会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 15:52:58
同楼上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 16:13:52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就是个小城市,人口还不足50万?为什么澳大利亚的跨国企业、传媒大户不
把总部设在首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 18:07:28
澳大利亚不是集权模式,了解ZF信息多以及等等等对生意没有多少好处,澳大利亚ZF不能随便干预经济。 5# h_g_y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