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
(一)各地感染人群接踵达峰,免疫屏障或较快形成
各地感染人数增加、医护感染率上升,预计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重症高峰也将抵达。海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多地疫情防控负责人透露:第一波疫情峰值在12月底到1月。
随着后续经济活动正常化,包括元旦、春运期间社交活动的恢复,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
(二)经济底部已过,消费需求或实质性改善
当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防疫政策优化的适应期,随着社交距离的缩短和人们出行需求的逐步释放,消费需求将在2023重新焕发韧性。
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反弹最值得关注。近年来,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
从消费场景看,率先迎来感染高峰的区域正处于加快消费复苏的关键期。
从政策呵护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稳定收入预期的方式促进消费。”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提升,居民预期将发生转变,前期压制消费潜能释放的约束性条件不复存在,为消费修复提供充足空间。
(三)服务业快速反弹与居民预期回暖形成螺旋加强
考虑防疫政策的渐次放松,对线下接触式消费、场景式活动的各类约束不复存在,就业和收入预期与服务业形成正向反馈机制,预计服务业有望在2023年修复至潜在中枢位置。
北京和广州是较早调整防疫政策的两大一线城市,服务业均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随着服务消费的场景渐次放开,有助于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实质性改善居民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预期。
综合研判,服务业的快速陡峭复苏将与居民预期实质性改善相互加强。
(四)市场信心显著提升,静候牛市重启
消费和服务业的全面复苏核心在于预期的转变和信心的提振作用。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2022年12月16日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定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我们认为,信心的提振有助于抬升风险偏好,权益市场也将受益于市场预期的显著改善,同时资本市场的稳定也是市场预期稳定的关键。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2023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望显著缓解需求萎缩的压力,为牛市重启奠定基础。我们判断,经济将逐步向潜在中枢收敛,消费和服务业的修复将更快更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对应也将超出市场预期。建议关注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等板块受益于跨区域人流修复带来的景气度改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困境反转下的投资机会。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