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169 95
2011-07-07
【按:这是中国证监会某官员的内部讲话的一篇记录稿,长达四万多字,将分若干部分连续贴出。本文未经授权刊载,仅供参考。】【个人觉得很不错,如果你喜欢,请给评价,谢谢大家】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一)
    ——30年奇迹之后的问题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
    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还没有出台,今天上午是最后一稿。“十二五规划”是姚主席分管,我们上午还讨论了一个小时具体的行文,但是很快就会出来。基本的意思已经定了。
    因为具体的条款,哪个地方写什么,规划,同志们都做过。你具体写了多少东西他也不一定干,你没写他没准都干了。所以规划主要是有一个大的思想和大的方向。
    我想结合两个背景来谈一谈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第一个是国际金融形势,第二个是中国经济转型。
    我谈一谈我们对规划的一些想法。就是未来五年,中国资本市场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跟各位的工作和大家的职业生涯相关的。
    我有一个引言,提到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可能都毫不相关,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
    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年年底颁布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我们在研究学习这个公报的时候,我的分管领导就讲,你要好好琢磨琢磨这句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可能因为我们经常写八股文,所以没觉得特别新鲜,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还确实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什么呢?
    各国30年奇迹之后都出了问题。因为改革开放1979年开始,到2009年正好是30年,我们创造这个中国奇迹,全世界都很震惊。但是我们仔细去回顾一下二战之后的这个世界经济,其实多多少少很多国家都有过30年的奇迹,而且多多少少30年奇迹之后都出了问题。
    第一个最明显的是德国。二战结束以后是德国的复兴,德国的重建到七十年代,这三十年是轰轰烈烈的,然后是经济滞胀。
    法国、英国类似。美国是从1945年开始从军用经济转向民用经济。原来都是造航空母舰,造飞机大炮,1945年停战以后,开始造电冰箱,造电视彩电。走到1972年出了问题,包括石油危机,校园骚乱等等,社会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美国的七十年代很乱,多少年?也是30年。
    日本人比他们晚了10年。因为日本打得一塌糊涂,后来美军又统治。到1958年的时候,在吉田茂首相的带领下,日本开始复兴,开始起飞,走到哪一年结束?到1989年经济泡沫破裂多少年?从1958年到1989年3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起色。
    第四个例子是“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比日本又晚了10年。越战的时候美国很多武器的加工交给了“亚洲四小龙”,然后“亚洲四小龙”开始起飞。“亚洲四小龙”哪年出了问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多少年?也是30年。所以30年的高增长,30年出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里面的原因是一目了然的。
    我们的文革相当于一场战争,一场浩劫。经过严重压抑之后,一旦进入和平、进入发展阶段,大家就出现一些很自然的民用需求,比如说都要吃饭、都要穿衣、衣食住行等。那么这一轮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简单制造业跟进,那么很自然就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一般都有30年。30年之后基本上饱和了,饱和了经济就增长乏力,所以也很自然就出了问题。
    也就是说走到三十年的时候,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经济的转型,需要升级,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会不太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穷地方会比较多,中国还有西部没有发展起来,我们会再延缓五年、十年。可能大家不知道,去年全国GDP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其实这种递延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再给它五年、十年,或者再给它二十年,那么很多现在东南沿海遇到的问题,中国的西部同样也会遇到。
    1979年到2009年30年,还碰到一个金融危机.中国金融的的确确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第一。
    这句话我不知道写得人是不是这么想,但是从历史的规律来看,确确实实,今天中国面临一个转型的压力,必须要到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7 08:32:13
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二)
    ——每次去发改委开会都排在倒数第二中国去年年底,人均GDP是多少呢?是4400美元。
    4400美元是什么概念?4400美元正好是100年以前两个国家的水平,这两个国家一个叫阿根廷,一个叫美国。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3800,1913年美国人均GDP4000美元多一点。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跟阿根廷美国100年以前是一个水平。但是1913年的时候,欧洲人就在打赌,是美国在崛起还是阿根廷在崛起。
    100年之后结果出来了。今天阿根廷人均GDP从4000增长到了6000,美国从4000增长到了46000。
    无独有偶,我们说历史是惊人地相似。100年之后的今天,欧洲人和美国人一块儿在打赌,是中国崛起还是印度崛起。那么究竟什么决定了阿根廷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最后有这么大的反差。
   

本帖隐藏的内容

这次两会召开的时候我注意到两会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个是民生问题,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从简单关心经济增长或者GDP走向关心全社会的福利、福祉,这是一个好事儿;第二个话题比较技术性,叫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会的形式是很好的,参政议政。我看到唱歌的、跳舞的,跑步打篮球的都在说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民关注是好事儿。但中国怎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之后,实际上使中国有机会与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过去的30年在全球范围内,几大产业的竞争我们是完全落后的,但是我们在追赶。
    比如说手机。九十年代末期我们回国的时候,那时候开始有小型手机问世。今天中国手机用户全世界第一。因为我们人口大,规模大。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高科技产业是完全落后的,也就是未来三十年是什么是新兴产业,今天来讲还是未知数。
    中国、印度、巴西这些新兴国家有机会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好的一面。
    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发展,怎么去竞争。
    两会关心这些问题的代表,你真要问他,他真不知道。那他自己知道的,我估计都是错的。因为到今天为止,没有人知道未来三年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个问题就是德交所并购纽交所,这个事情比较大。
    在座今天我估计都是金融局的同志,可能还有一些相关的ZF部门的同志。有一点是比较郁闷的,就是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重要,但是全社会不这么看,这就是最明显的。
    我们每次去发改委开会,我们都排在倒数第二。我要特别感谢保监会,否则我们就排倒数第一。40多个部委我们正好是倒数第二,人民银行也是倒数第四。这说明了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金融什么时候能够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出了大事儿就注意了。
    金融危机来了,大家说金融还这么厉害,还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关注一下。还有比如说德交所并购了纽交所,社会关注不关注还不知道,但是中央领导已经批示了。
    美国这么强大。美国有多强大?最近的例子是美国跑到人家国家把拉登给击毙了,人家还不知道,走了人家才知道。这两天好像又去打什么基地组织了,人家又不知道,那是很厉害的。


    可结果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被德国人并购了,说这有点儿奇怪。说德国人有何德何能?德国经济肯定没美国强大吧,德国的这个资本市场也不可能比美国先进吧?那它怎么能并购纽交所?说明了什么?对我们中国有什么样的警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或者哪些教训?我们要看到哪些趋势?
    我想这四个问题,听上去都毫不相关,但是它们都指向一个话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五年怎么发展,跟这个四个题目都是高度相关的。我希望我讲完了以后,同志们能够得到这个结论,那就说明我成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7 08:34:14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三)
    ——一不小心“世界第二”谈到未来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回顾历史。
    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我们用李白最经典的一句诗来形容:叫做“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不小心世界第二了。
    我们刚刚完成的一本书叫《中国资本市场的20年》,目前正在修订。中国资本市场的出现几乎是偶然事件。
    它的出现跟1989年那场风波是高度相关的。1989年之后,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做一个姿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别人出主意说咱们搞一个股市吧,马上就有人反对,说那是最资本主义的东西,怎么能搞呢?
    咱小平同志的回答非常有智慧,他说我看那么多国家搞了好像也没垮,他说我们可以试试看,试着好了就接着搞,试不好了我们就把它关了。他说我们关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实际上也不用关,因为一个市场它是一个生命,它一旦产生之后它自己会生长。20年之后它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仅次于华尔街的就是中国资本市场。
    这个变化是不可思议的。第一是它规模的增长,第二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无论从国有企业、从民营企业、从对社会制度,包括方方面面整个文化的建设,甚至是这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影响都非常大。从企业来说,国企最明显。
    朱?基做总理的时候有一句名言,说我就不信这个国企搞不好。德国的和美国的国企都过不好,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搞得好一点,怎么办?我们把它上市了。因为它毕竟可以有限改进,它可以增加全社会的透明度,增加全社会的约束机制。
    最明显的例子是谁?大家都知道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五年以前什么概念呢?世界银行到中国来做了一个评估,给工商银行下的结论当初都公布了。原文叫“基本上已经破产”了,说破产了三次,不止一次,被国家注资了三次。工行简称ICBC,老百姓说爱存不存,态度都很差的,现在好一点儿了,也没好多少。
    五年之后的今天,工商银行世界第一大银行。
    这五年有什么大的变化?领导人肯定是更加努力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工行的员工也肯定是更加敬业了。不过这五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走向了资本市场,完善了治理结构、优化了科学决策。
    实际上,国企难题是靠资本市场这么一个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制度安排相对解决了。
    我们不能说今天工商银行改造已经彻底了,我们也不能说工商银行现在是全球第一大商业银行,于是就沾沾自喜。八十年代全球五大商业银行前四名是日本银行,今天全部破产了,一个都不在了。但是毕竟我们的商业银行走上了正轨,这是第一,我们讲的是国企。
    民企那就不用说了。苏宁电器谁听说过?五年以前反正我们都没听说过,现在我们到日本东京去开会,发现东京都有苏宁电器。这个变化深刻吧!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济学里的词汇,比如独立董事,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会计准则,你会发现十个里面有八、九个都跟资本市场相关,为什么?因为现代经济是围绕资本市场构建的,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如此。很多词包括现代会计学都是从资本市场发源的,因为它要对公众披露,于是出现了现代会计学,是这么来的。
    不仅如此,资本市场还改造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现在,特别是一些老头老太太特别关心CPI,以前的经济学家都不关心,他们为什么关心CPI?因为炒股票,他一下子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了。中国老百姓就是通过参与资本市场开始关心中国经济、关心国家制度,所以中国走向了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一个社会的起点。
    资本市场还使得中国走向了一个不可逆的道路。有一次陪领导出差。那天很早,早上八点多钟到机场,一看机场人山人海,我说怎么北京这么火。
    后来一问,原来因为日本地震了,所以欧美本来去日本的游客就到中国来了。有时候我出差回来到北京机场,晚上12点还排队,排20多分钟吧。中国的发展真是没办法,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这么火的。后来我就想,1992年邓小平当时为什么要南巡呢?因为大家想不清楚我们是继续往前走,继续发展市场经济还是退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
    一个国家在往前发展的时候,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会不停地遇到矛盾,会不停地有这种犹豫和彷徨,包括社会贫富分化差距加大等。
    是不是以前比较好,这样的犹豫和彷徨是经常发生的,会在各个层面发生,会在各个规模上发生。但是如果中国发展了资本市场,你就发现它只有一条路可走,它没有机会回头。因为股份制,因为公平交易,因为全社会的参与,它只能继续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方向,这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7 08:34:49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四)
    ——证监会是全中国挨骂最多的一个部委所以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伟人呢?
    他凭直觉推出了这么一个市场,今天未来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这不是说我们跟银监会或者保监会同志去叫板,这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的一个判断。
    因为无论怎么讲,所有的银行只是上市公司的一个群体,所有的保险机构只是中国资本市场买方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从规模上讲,我们当然比起银监会、保监会还小一些,但是从这个市场本身的存在,就是这么一个基本的判断。
    为什么说中国这个市场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我们有一个国际的比较和判断。我们证监会是全中国挨骂最多的一个部委,为什么?
    当然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有很多还要进一步改进,但是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要面向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所有的利益几乎都相关。所以我们也不停地在检讨自己的工作怎么能够做得更好。
    但是我在国际上去开会,有一次,我第一次意识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2007年我在东京开会,当时我旁边坐了一个国家代表,这个国家叫孟加拉。因为日本人不会讲英语,日本翻译的英语也都特别差,所以你基本上都听不懂,全世界人都在那儿打赌。
    后来我旁边国家代表的桌上有一本字典,我说你这个字典借我看看。一看还不是字典,是一本《证券法》。这个《证券法》的英文写得非常好,它的整个结构非常清晰。我说《证券法》写得不错,这是哪个国家的《证券法》。我当时以为是什么英国、美国、法国之类的。
    结果这个孟加拉人说,这是我们国家的《证券法》。我当时脱口而出说错了一句话,我说你们国家还有《证券法》?孟加拉还有《证券法》,这是一句口误,但想往回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人家也没生气。
    我发现南亚的人都特别好,都信佛脾气好。他说没关系,我们国家《证券法》是1923年颁布的。大家伙儿要看过《伟大的博弈》就知道美国证券法是哪年颁布的,是1933年。
    孟加拉的证券法早于美国10年。
    当时我就感慨万千。谁也没听说过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第17年,全球第三,今天全球第二。所以中国人民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况且这也不是我们证监会的功劳,这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在座的诸位的功劳。
    大家说孟加拉实在不可比,我们选俩可比的。
    第一个是印度。印度1875年开始发展资本市场,今天全球第五;
    第二个是巴西,1890年开始发展资本市场,今天全球第八。
    中国1990年开始到现在全球第二,这是从股市来说。从商品期货来说中国全球第一。
    所以中国的发展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个了不起的背后是什么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8 08:42:40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五)
    ——中国有基金了,基金还有丑闻两个动力。
    动力一:中国经济崛起了。
    因为实体经济崛起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天然的。你说我们搞杂货铺你还要不要超市?不用,你搞了1000个你一定要上市,你一上市一定能超过沃尔玛了。因为你背后有13亿中国人在支持你,13亿消费者。
    这是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或者说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因为他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天然衍生出来的。
    动力二:改革。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一样的,叫改革。中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改革是社会的主流。
    小平同志说什么叫改革,他说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放权,很多人不喜欢放权,但是中国就没有人说他反对改革,他只能说我循序渐进地改革,但是最后还是要改。因为中国屈辱了200年,改革、发展、崛起是中国全社会的主流声音,他不可能抗拒这个改革。
    中国资本市场连续20年不间断地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一个小市场变成了今天的汪洋大海。就像中国经济连续30年不间断地市场化改革使得濒临崩溃的经济体成为了全球第八大经济体。
    这是所谓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相反的,这个不能误读。
    当然,中国的改革过程当中,兼顾了社会的稳定,兼顾了方方面面的例子,这是中国改革的另外一个主要的特色。
    但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叫市场化,这个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讲这是中国的经济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背后两个重要的动力。一个是实体经济的崛起,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天然需求和发展,第二个是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每一项改革,任何一个市场化改革都会唤起很多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这跟包产到户是一样的。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基金业。我记得当时我在从美国回中国的飞机上,是2000年的“十一”国庆。我看了一本杂志,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叫《中国的基金丑闻》。当时我觉得挺有意思,我说中国有基金了,基金也还有丑闻了。
    到了机场买了一张报纸,铺天盖地的基金概论。
    那是2000年中国经济领域最大的新闻,我看了却没怎么关注。可上班的第二个星期领导找我谈话,说你被任命为基金黑幕调查组组长。我当时坚决请辞,我说这干不了,我说我什么都不知道。领导说就是因为你不知道,才让你去查。后来我说那不行,咱们不能不负责。后来我说请一个老同志做组长吧。后来请的是大刚,陈大刚做的组长。后来我作为副组长,就这样介入了中国基金。
    总体来说基金黑幕还是以一个比较平稳的方式处理了。后来我2001年到基金部做副主任,2002年主持工作。
    当时发现这个问题在哪里呢?基金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什么呢?
    就是高度的审批制,竞争不够充分。所以后来就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这个裁量权从两三个人关起门来判断,变成个大家一起来判断,变成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所以我们搞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就把这个决策权交给了大家。
    就这么一个变化,结果是什么?结果在后来的五年之内,中国的股市跌了一半,2000点跌到了1000点,但中国的基金从2000年开始的500亿,没有跌到250亿,而是变成了5000亿,翻了十倍。
    它动力来自于哪里?就是从天天跑证监会基金部变成了跑客户,这跟包产到户是一个道理。你把这个权利交给他,他一定会去做。
    当然现在也还在规范,还在控制风险等等。
    然后2006年到2007年股市反转,一下子变成3万亿,6年翻了60倍,这个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化改革之后基金的参与。基金行业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8 08:43:16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六)
    ——新华书店曾经公开告诉你《如何做庄》中国这个市场,总是变着法去创新。
    全世界所有听说过的基金产品,中国人立刻在五年之内全复制了。中国人太聪明了,没有任何问题,还经常造出一些你都不太敢批的东西出来。
    我们讲这个市场,不仅说是在过去二十年之内,规模上达到了全球第二,而且它的质量也有非常大的提高。
    我记得2000年回来的时候,到海淀区去看书摊上,还有新华书店里都卖什么书?最明显的一本书叫《如何做庄》。
    “做庄”可能咱们国内习惯了,其实在国际上就是操纵市场。操纵市场上在比较严厉的法律环境下会判多少年呢?100年以上。麦道夫判了150年。他判的时候是69岁,这辈子没机会出来了。
    我们的新华书店却公开告诉你如何“做庄”,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在《如何做庄》这本书旁边,还放了另外一本书,更滑稽,叫做《如何与庄共舞》。这个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当时满地都是。
    也就是说“做庄”、“操纵市场”这样一个以牺牲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代价的行为,偏偏有一本书教给中小投资者怎么与它共舞。小投资者说这个股票都没人做庄了还有什么希望,没戏了。
    这就是我们市场十年之前的水平。
    但今天我们看到,股市里的“黑嘴”都在说怎么去搞基本论研究,所以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尽管并非每个人都相信,还是经常有很多操纵行为,但是这个进步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也是非常巨大的。
    十年以前我离开高盛的时候,我们那帮交易员同事特惊讶,说你去哪儿?我说我回中国去。他说你为什么回中国去?特别不可理解。
    美国人在十年以前觉得中国就跟非洲差不多。
    美国人比较无知,除了美国以外,他不太了解世界上别的国家。他觉得除了美国、英国还有法国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外,世界基本上都是非洲。
    他说你回中国干嘛去,我说回中国去加入中国证监会。他更惊讶了,中国还有证监会,没听说过。
    十年以前的华尔街交易员,10个里面有9个不知道中国有资本市场。今天华尔街的交易员,10个中有10个早上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昨天晚上中国A股涨了还是跌了,才能再交易。
    这个变化是发生在10年之内的。
    所以同志们想想这个变化有多么惊人,中国经济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有多么惊人。
    我们确实应该感到非常自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