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下一个五年(之十)
    ——中国经济现在有多“重”(上)我们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中国发展金融创新很好,不用去学美国。经济需要什么你就干什么,哪怕他是最简单的产品,只要有需求就把它发展起来,一定不会错,绝不能够偏离需求。
    我们在指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这个有几个背景。
    背景一:中国经济的转型。
    背景二:国际竞争的压力。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中国经济的转型刚才我们讲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到今天是迫在眉睫。我来研究中心干了五年半了,我们每年大概有100天到200天在研究写稿,应该说质量相当高。但是我们从来不对外发表,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影响到市场,也还有保密的问题。
    但是后来我们领导找我谈,说我们能够把研究结果的一些拿出来对外发表一下,然后我们编成一本书。后来从二月份到现在,四个月过去了,进展不大。我们没时间。每天都忙得要死,没时间去整理那些研究报告。
    但是书名我想好了,就叫《世界转弯进行时》。为什么?
    因为世界在过去三年中,再稍微延展一下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是两个方面。
    方面一:世界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金融危机为代表,世界发生了什么呢?在九十年代末期,全球奉行的是美国这种过度自由的,高度杠杆化的经济模式,经济一旦放缓,一旦遇到问题马上就得向货币政策寻求支持,就得印钱,靠这种模式不行,不可持续,所以就崩溃了。所以世界的金融危机前后是从一个过渡激进的不约束、不控制风险的的方式,走向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比这个再扩展一点过去的六十年,过去的六十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分成了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在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八十年代欧洲苏东变化宣告了计划经济的破产,基本上一边倒。
    当时我记得我们一个同学,应该是银行总局的,跟我说他去东德访问,从西德进了东德,发现一条柏油马路,就问东德的同志,说你们这个柏油马路还挺不错的,问什么时候修的?东德同志说是希特勒修的,就是这个六十年都干了什么,不知道干了什么。
    所以从八十年代以后,以市场为代表的主流方向被全球接受。但美国08年的金融危机标志着完全自由的、过度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市场经济,也是有他的致命的弱点,而且最后崩盘的形式跟计划经济崩盘的形式非常相似。
    所以最后大家发现世界一定要走向一个相对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两极分化发展到这里,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在过去十年当中,世界发生了另一个同样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崛起了。金融危机前后这个变化是非常地惊人的。
    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知道有一个G7,7国集团。他们在一起讨论什么事儿呢?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也不告诉你。后来加了两个,还是没中国,9国集团,没有我们什么事儿。
    金融危机之后人家就有一个概念叫做G2,中国和美国。说金融危机之后这个世纪只有两个国家重要,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比美国还重要一点,为什么?因为中国在增长,这个一点儿不夸张,这个全世界都认,只有我们自己不认,我们还往外推。
    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一下子成了全球GDP总量第二,在世界上影响力是谁也不敢小看。
    我们姚主席(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挺有意思,他说参加G20会议,他们就注意到奥巴马有一个动作细节特别逗。G20咱们都没去过,他们回来讲说是这样的:每个国家都轮流发言,一个国家大概讲20分钟到半小时,这样20个国家大概就10个小时,所以也挺累的。谁最累呢?奥巴马最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老大,别人都讲给他听,主要是给他听的,所以他听不听他得装着听。
    后来可能实在受不了了,当西班牙发言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同声传译的耳麦给拿掉了。我们的同事呢也挺逗的,也挺不知趣的,就问美国人,说你们总统挺好学,还会西班牙语呢。
    美国人一般来说都不说假话,都说实话,说他不懂西班牙语。我们的同事那又问,他怎么不听了?美国人回答说,西班牙说什么他不在乎。下面一个代表就是中国的,中国人一发言,奥巴马立刻就把耳麦拿过来了。
    因为中国太重要了,他说不能忽略中国人说的任何一句话。
    所以我们讲见微知著,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变化,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去美国参加经济论坛什么金融论坛,也是很震动,很受震惊。这些论坛,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叫美国经济,第二个模块叫中国经济,然后就结束了,我就不知道其他的代表去了以后什么感受?一看就两个模块,一个美国经济、一个中国经济,结束了。而且在这些论坛中,往往从讨论美国开始,然后围绕中国讨论,到最后就全是中国。
    所以现在你们到世界其他国家去,能够体会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非常大。
    以前我们出国的时候,那时候中国还特别穷,非常穷,我从清华留校一年然后出国,那时候工资78块钱,奖金20块钱,一共98块钱,那时候5比1那个外汇,20块钱还不到,揣着几百块钱就出去了。那时候就是出去念书,第一个学期学不下来,但也不想回来。
    为什么?你一回来万一签证签不过去,就白学了、白去了,而且无颜见江东父老。拿到第一个硕士学位,第一次才回国,时间在93年以后。回来以后,发现签证不了就非常生气。
    为什么呢?先得五点半六点钟去排队,然后排到中午十一二点,还经常有人被拒签。跟美国人还好一点儿,假洋鬼子就特别招人恨,拿一个大棍子,印象中都是比较丑陋的,对排队的人说:“给我站好了”,好像他们挺能似的。
    上次李小加(港交所行政总裁)来,我请他来做讲座,他说现在香港有一个大陆签证的办事处,说美国人早上五点多钟去排队、我说这差不多了,到时候了。这20年的变化基本上翻了一个个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