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住房梦破灭了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哈尔•韦茨曼 芝加哥报道
在追忆自己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是如何从密西西比州迁到芝加哥时,帕梅拉•戈登(Pamela Gordon)叹了口气。在那场“大迁徙”中,大量非裔美国人迁移到美国中西部的工业地区。
“当时他们属于中等收入家庭,但由于是在南方,他们自认为生活得不错,”她说道。“我父亲在国家罐头厂(National Can)工作,母亲是个美容师。他们的薪水足够支付房贷和供一辆卡迪拉克(Cadillac),每周还能带全家出去吃一顿饭,看场电影。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宗的中产阶级。”
与其父母一样,现年55岁的戈登女士也是中等收入。她在罗克福德(Rockford)市——该市位于芝加哥西北约90英里,人口约15万——一家牙医诊所里做行政助理,丈夫在一家客户服务中心工作,家庭年收入5.2万美元,接近美国人口统计局(Census Bureau)公布的约5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年均收入。
但在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时,戈登摇了摇头。“就我理解,中产阶级不必指望薪水来支付账单,”她说道。“如果有一个月没有收入,我就有麻烦了。中产阶级撑几个月也不会有问题。他们有存款。”
她的故事是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缩影。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这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进入21世纪后,甚至有所下降。从战后的制造业工作到零售业等低收入行业工作的增多,美国中等收入工作的相对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收入长期持续下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已经给美国梦蒙上了阴影。住房危机导致数百万家庭的负债额超过了房产价值,而高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有所加大,高待遇工厂的岗位数量也有所缩减。这些因素威胁到了依赖普通美国人购买力的经济复苏。
前美国劳工部长、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罗伯特•赖克(Robert Reich)表示:“美国梦中拥有住房这部分已变成了梦魇,而任何人都能实现美国梦、或你的子女会更成功的观念,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似乎都是一种错觉。”
戈登表示,每月的基本支出让她几乎没有任何可支配收入。她是在2007年市场位于高点时买的房,目前房子价值几乎肯定低于她欠的房贷——10.3万美元。她每月还贷(包括房产税)1100美元。贷款利率为7%,而她一直无法以更低的利率进行再融资。其它支出包括每月500美元的汽车贷款——她上班需要开车——以及600美元的汽油和食品费用。
在罗克福德,类似的家庭比比皆是。这里以前是一个制造业城市,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主干道Kishwaukee大街上,随处可见以前的工厂、加油站、汽车展厅和酒吧等废弃建筑物。
该市市长拉里•莫里西(Larry Morrissey)表示,以前充足的制造业工作机会眼下都成了奢望。“中等收入的人愿意从事这些工作,但现在他们都在服务业、例如沃尔玛(Walmart)等企业工作,”他表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弱势阶层。”
这拉低了工资的平均水平,而最富裕人群的赚钱能力却有所提升。同时,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社会学家雷切尔•德怀尔(Rachel Dwyer)表示,大多数新创造的就业岗位都集中在最顶端和最底层,中间的职位较少。
这就带来了需求问题,而受冲击的不只是美国。中间收入的下降冲击了一度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美国消费者。“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上方,因为推动它们前进的‘劲量兔’(Energizer bunny,指劲量电池广告中的兔子——译者注)的电都耗光了,”赖克教授表示。
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迪克•隆沃思(Dick Longworth)说得更加直接。“这是一个消费社会,而他们是消费者,”他表示。“如果他们不买东西,我们将无法生存。”
译者/陈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