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06 3
2011-07-08
蔡昉: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19:20  财新网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仍有空间;须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存量的技术水平
  【财新网】 (记者 于海荣 杜珂)“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只是下降,而是正在消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微博 专栏)7月7日称。
  蔡昉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体大会上表示,尽管学术界关于人口红利有很多争论,但如果以人口抚养比指标来衡量,中国这一指标已经接近底部,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在过去30多年中,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根据蔡昉此前的研究,1978年至1998年,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1982年至2000年人口抚养比下降,对人均GDP增速的贡献率为26.8%。
  人口红利的下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根据雁行理论,随着产业转移,一些产业会在不同国家先后经历兴衰的过程。
  蔡昉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已经出现下降,不过,由于中国各省市间的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的巨大差距超过许多国家间的差距,并且,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组国家能够取代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中心的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仍有空间。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资产份额从2003年之后即开始下降,目前已是负增长,“这意味着制造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已经在发生”。
  他同时提醒,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应该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这一问题处理不好,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冲击,这方面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
  理论上,劳动力在不同部门的配置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过,目前在中国,这一过程仍受到体制性制约。
  “中国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城市化,”蔡昉称,受限于户籍制度,中国农民工社保覆盖率不到10%,不少农民工在30多岁就选择离开城市,而且农民工的工作很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
  他举例称,2008年和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的工作天数和小时数均出现明显下降。
  另外,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存在差距,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蔡昉建议,未来除了要提共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存量的技术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8 09:13:47
当前中国既有人口老龄化,又有“少子化”,中国人口政策是需要重新考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8 09:14:13
当前中国既有人口老龄化,又有“少子化”,中国人口政策是需要重新考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8 09:23:01
人多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