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五建议市场不要对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大的同比升幅作出过度反应。他表示,与同比升幅相比,CPI环比升幅是更合适的价格指标。 
周小川表示,使用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的、折合成年率的环比通胀数据更好。
中国将于周六公布6月份的CPI数据,人们普遍预计6月份CPI同比升幅会超过6%。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16名经济学家预计,6月份CPI可能同比上升6.3%,创2008年7月份以来最大升幅。5月份CPI升幅为5.5%。
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6月份CPI的大幅上升是由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上年同期比较基数较低导致的。他们还预计,通货膨胀率在7月份仍将维持高位,从8月份开始会逐渐回落。
周小川在一个金融会议上表示,中国使用的是未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的同比通胀数据,这种做法存在问题;要始终考虑基数效应。
中国确实也会公布环比通胀数据,但数据未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环比数据已经略呈缓和趋势。CPI环比升幅已于2月份见顶,当月升幅为1.2%,而4、5月份环比升幅仅为0.1%。
中国不公布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折合成年率的CPI环比数据,而在多数主要经济体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高盛(Goldman Sachs)的经济学家们根据该行自建模型估算,6月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折合成年率的CPI环比升幅为6.0%。 
周小川表示,抑制通货膨胀并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其还需要顾及维持经济增长、保持高就业率和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他表示,央行也正努力在抗击通胀和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
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称,央行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已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
周小川表示,央行面对的是一场博弈,会听到很多抱怨声,一些人会说信贷严重短缺,一些人则会说流动性过剩,很难找到平衡点。
周小川还表示,新兴市场正面临大量资本流入,必须对短期投机性资金加以控制。他还在讲话中暗指美国,称某些市场注入了过多流动性。
周小川补充称,尽管面临很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但新兴市场还是应继续关注国内的通货膨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