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20 0
2023-01-31

4710.地核元素是如何“上浮”到地壳中的?

2023.1.31

《元素周期表》中的天然核素都是我们在地壳中发现的,却形成于地球的不同空间、不同重力环境。原子量呈现递增趋势,就是比重一个比一个高、质量和密度一个比一个大。一般来说它们应该沉积在形成区域,是如何“上浮”到地壳中的呢?

还有,将所有化学元素的熔点标注在《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所有周期的化学元素都有熔点从低到高、再到更低的变化规律,这会形成星球相对刚性的区间和层次现象,也就是相对“圈闭”的环境。特别是地球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磁场:地日磁场和地月磁场。磁场之间相互排斥,可能出现磁悬浮现象。所谓“古登堡不连续面”,很有可能就是这两个磁场在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可能屏蔽两侧的物质交流。

可见地核元素“上浮”到地壳困难重重!

那么,地壳中复杂的化学元素是如何汇聚到一起的呢?

我设想过两种可能:一是星球元素重组时的残留;二是星球内部存在“火山通道”,磁轴是最有可能的“火山通道”。

任何系统内星球都可能存在元素重组过程:原始星球只有宇宙射线的物质成分,也就是氢元素和氦元素。只有通过元素重组,也就是“大爆炸”和“超新星”过程,才能转化为多元素星球。这一过程形成的化学元素,可能都会“残留”一些在地壳中。问题是地核元素如果在元素重组时就已经形成了,存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就没有继续成长吗?对比可能与太阳同期形成的太阳系巨行星,可能在地球形成以后产生的金星和水星,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于是,只有星球内部可能存在“火山通道”一种可能了。

“火山通道”只是一种形象说法,代表星球内部的物质交流通道,可能存在于星球层次的任何位置,也可能集中于磁轴位置。

磁轴是星际正负电荷交流产生磁场的核心位置,两端分别汇聚了正负电荷,通过磁轴分配于相关层次。类似两个电极:一端输出正电荷,一端输入负电荷,在星球内部转化为光子,是相对稳定的能源中心。这个中心温度最高,可能形成相对的空腔,或者物质交流通道。

地球有两个磁场、两个磁轴,必然产生倾角和交汇处,出现何种物理效应还不清楚。第六、第七周期元素都是地核元素,能够出现在地壳中,没有相关通道是不可能的。

通过化合物形态逐级“上浮”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速度会非常缓慢,可能性似乎不大:铀元素出现在地壳中说明内地核正在形成,而对偶形成的第二个月球还没有出现,说明铀元素来到地壳的时间不是很久,没有相对顺畅的“火山通道”在软流层分散混合产生铀化合物是不可能的。所以,磁轴是“火山通道”之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您赞成我的分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