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6月阶段性高点至今,港股介入心脏瓣膜板块已下跌77%(vs同期MSCI医药卫生指数:-46%),我们认为市场主要担忧:行业长期增长空间、竞争白热化、疫情冲击以及政策风险。我们看好介入心脏瓣膜长期增长潜力,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上述担忧已边际改善,且股价回撤较深、下跌周期较长,股价下行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我们预计因疫情延误的植入需求有望于2Q23起加速释放。首次覆盖港股龙头企业——心通医疗(2160.HK),予“买入”评级。
  VitaFlow Liberty上市后快速放量,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我们预计因疫情延误的植入需求有望于2Q23起加速释放。此外心通商业化能力突出,借力微创冠脉团队可实现更快速的产品入院及医生覆盖,并通过微创“飞燕”计划下沉低线市场,较国产竞争对手可通过更少资源投入实现更高效的基层病人筛查。首予“买入”,目标价4.1港元。
  核心产品VitaFlow Liberty上市后快速放量。二代产品VitaFlowLiberty于2021年8月获批,在一代产品基础上实现了输送系统的升级。借助电动手柄提升产品通过性能的同时,在不超过最大释放范围75%下可实现三次回收。VitaFlow Liberty上市后快速放量,1H22植入量占比已超50%。我们预计2022E心通植入量2,600台,国内市占率31%(我们预计2022E全国经股及经心尖商业化植入量约8,400台)。此外,公司同时推进VitaFlow III及新一代干瓣产品研发,我们预计有望于2025E获批。我们预计公司TAVI植入量2021-24ECAGR 56%,市占率由2021年27%增至2024E 34%。
  二/三尖瓣产品布局完善,为公司长期增长引擎。公司二尖瓣和三尖瓣领域分别有5款和3款在研产品。二尖瓣上,自研置换产品于2022年7月完成首例临床,同时拥有经心尖及经房入路途径,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左室流出道梗阻风险;此外,公司与4CMedical合作开发的AltaValve即将在国内启动FIM,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在完全释放后实现全回收的TMVR产品。三尖瓣上,公司同时布局置换和修复产品,目前均处于临床前阶段。我们预计公司二/三尖瓣产品有望于2026E起陆续获批,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引擎。
  借力集团资源,实现更有效的入院及患者发现。控股股东微创医疗作为高耗领域龙头,拥有丰富销售资源,心通通过自有销售团队及微创冠脉销售团队,有望迅速覆盖心脏内外科室,实现高效的产品入院与协同销售。此外,通过参与微创专注服务三四线及县级医院基层需求的“飞燕计划”,心通与微创可共同开展基层病人筛查、诊断和转诊,实现销售能力下沉及更高效的患者发现。
  首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1港元。我们预计2022E/23E/24E公司TAVI植入量分别达2,600/4,626/7,502台,收入2.5亿/4.3亿/6.8亿人民币,归母净亏损1.7亿/1.0亿/4,454万元,我们预计公司将于2025E实现盈亏平衡。我们采用DCF对公司进行估值(WACC:11%;永续增长率:3%),目标价4.1港元,对应98亿港币市值。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