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M(农) 、M(非农) 、M(国民) 与a负相关;与b正相关
也就是说:农业人口比例越小,M(国民) 越多,国民富裕层度越高。农业人口比例不仅影响农业人口收入,还影响非农业人口收入。
大意是:
假如:5个人中有4个人是农民.这4个农民险除了自给自足外,其收入由1个非农人支出.
也就是4个农民赚一个人的钱.那么农民的收入就很少.而农民与非农人的收入差距不会太大(太大的话,就有农民转行,由于竞争而压低了非农人的收入).
这么一来,全民人均收入就很少.
假如:5个人中有1个人是农民,这1个农民险除了自给自足外,其收入由4个非农人支出.
也就是1个农民赚4个人的钱.那么农民的收入就很多..而农民与非农人的收入差距不会太大(太大的话,就有非农人转行,由于竞争而压低了农民的收入).
这么一来,全民人均收入就很多.
由此,从农业人口比例,可看出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
农业人口减少,表示非食品消费占比增加.这正是富裕层度的标致
续篇《不应该过多的扶持农业》
我觉得国家不应该过多的扶持农业。只要能保证战时、饥荒时的食品供给。就不应该过多的扶持农业。
扶持农业的方式有:单纯的补贴钱、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如:对农业机械化的补贴)。补贴钱是把非农的钱补给农民,起不了实质上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引起农民失业率上升,使得农民间贫富差距加大。
农民比非农穷的话,就应该转行。转不了行,说明非食品消费不足。非食品消费不足,说明老百姓预防需求高,不敢消费。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增加老百姓非食品消费上。如解决:养老、住房、医疗、保险、失业等问题。非食品消费增加后,农民自然就可以转行了。
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农业人口占比越来越少。这一方向性变化的体现必然是:农民收入低于非农,农民转行成为非农。国家如果单纯的补贴钱给农民,使农民与非农的收入差距减小,是乎有点逆潮流而动。
农业收入的增加,与非食品消费的增加是同步的。这有一个较慢的过程,急不得。只要把握住宏观的方向,细节上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