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我们不妨就理直气壮地宣称:经济学家就是‘不讲道德’”。(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   
——樊纲:“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骗子太多,我们治理不过来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是骗子还不够的问题,我93年就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骗子出现的程度,跟市场经济的程度成正比,他不骗你,你的制度怎么完善,怎么知道怎么防范?”(樊纲:“中国企业家的个性”)   
——赵晓(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这使得市场经济存在着一种危险,就是它有可能导致一个很坏的情形: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不会这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光靠自身永远也不可能完善,因为它只能叫人不偷懒,而不能叫人不撒谎及害人。”(“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   
——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南方周末》2011.7.14.)。   
你看,都是“经济学家”(而且还都是“大牌经济学家”),都是“市场经济”的绝对信徒,都谈道德,结果却五花八门:这个说,“经济学家谈道德是‘不务正业’”、“经济学家就是‘不讲道德’”、“ 中国的问题是骗子还不够的问题”;那个说,“市场经济光靠自身永远也不可能完善”、“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现在又跑来个张维迎,来了个“市场制度最道德”——互相掐架掐得不可开交
就连张维迎自己都不停地打自己的嘴巴:   
1.当官时与丢官时结论大不相同:   
——要当官时说的是:“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   
——丢官后就改口了:“如果不改革,得益最大的是领导干部”。   
2.“帕累托”的戏法   
——开口闭口“帕累托”——“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乍一看很“学术”,很“专业”,仔细一想突然回过味来了:这不就是俗话说的“只占便宜不吃亏”吗?所谓“帕累托改革”原来就是“人人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改革”。)   
——谈完“帕累托”( “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就谈“任何东西你都要付出代价”、“渐进改革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受损,另一部分人得益”、 “‘黑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社会要发展,必然有人付出代价,也许这种代价并不合理,也不合法,但是毕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只能说该付出的代价就要付出,该忍受的痛苦总要忍受”、“该破产的就应该破产、该倒闭的就应该倒闭”、“企业要有竞争、创新和优胜劣汰”、“不可能一个国家100%的企业都在赚钱”  
评论:既然“帕累托”是 “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那为什么又来了个“必然有人付出代价”、“一部分人受损”、“该付出的代价就要付出,该忍受的痛苦总要忍受”?矛盾不矛盾?是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3.“希望到60岁、90岁时,我之前写下的一字一句,还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评论:不必等到60岁、90岁,现在就看看张维迎写下的这些字字句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否?   
——“在中国,教育水平已成为决定家庭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农村大学生可以使一家人脱贫。”   
——“现在农民在ZF官员面前的腰杆比文化大革命时直多”。   
——“改革要利用腐败”、“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   
——“改革不应该使得任何人比原体制下生活得更坏”。   
——“在实行药品管制后,美国新药上市的速度大大减缓,其后果是很严重的。用弗里德曼的话说,大量患者因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药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出了ZF防假药减少的死亡人数。这可以说是管制失败的一个具体例证。”(注:中国已经假药遍地了,还鼓吹取消药物管制!)   
   
4.“强盗逻辑”   
张维迎说:“如果没有自由竞争,靠ZF垄断,只允许一部分人干,这就不是市场的逻辑,是强盗的逻辑。”   
评论:改革决策本身呢?私有化,下岗、买断工龄、破产改制、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住房产业化、万亿人民血汗买外国白条、强行推广转基因主粮……所有这些决策全部被“学者”垄断  
——“对于体制改革过程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学者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然而,这种争论不适宜过早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我国,静悄悄的变革往往比轰动式变革更易成功些”——这难道不是“没有自由竞争,靠ZF垄断,只允许一部分人干”吗?这难道不算“强盗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