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0722 发表于 2011-7-24 17:51 
就楼主的问题提一点本人的看法,本人在高校工作多年,目前悟到一些东西,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中国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圈死了不少青年学子,都想着法门发表所谓的好杂志,卯足了劲去凑够文章的数量,我认为均是舍本逐末之做法。正确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高低,无有其他,只是他的学问高低,而对于此的评价,只有本领域的学术权威才能做出,甚至有时他们也无法做出,因为有太多的例子表明这一点,而评价的最主要的依据在于这名学者有没有说过或者写过具有创见性和创新性的话或者文章。大学里,要求是学问,而不是职称,说白了,博士的头衔也好,教授的职称也罢,都比不过真才实学。学问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感觉自不一样,梁漱冥与陈寅恪是典型的例子,谁会说他们学问差呢,但他们在大学当教授时,并没取得什么博士头衔。老一辈的学者当中,无几个有博士的学位,但其学术水平显然远在现在的博士之上。
陈寅恪没有博士学位,但他在国外苦学了多年,还出版了一大堆著作(见附录)
否则他也不可能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
说明即使在民国时代还是以学术研究为评价体系的
不像你想象得这般容易
如果不以学术发表和著作作为客观尺度,那就只能拼爹了
估计你爹跟校长关系比较好?
陈寅恪的著作: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元白诗笺证稿》
- 《论〈再生缘〉》
- 《柳如是别传》
- 《金明馆丛稿初编》
- 《寒柳堂集》
-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 《金明馆丛稿二编》
- 《陈寅恪文集》
- 《陈寅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