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ik 工具变量和份额-偏离工具变量(Share-Difference 或 Shift-Share Instrument)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时。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贸易、移民以及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领域。
### Bartik 工具变量
Bartik 工具变量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或地理特征的外生变化来作为内生变量工具变量的策略。它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那些与目标自变量(例如,某个地区的进口冲击)相关但与结果变量(如就业)无关的地区特定因素。
以 Autor、Dorn 和 Hanson (2013) 的研究为例,在探讨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时,他们使用了各州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作为工具变量。这种依赖性是基于历史贸易模式和产品需求,并假设这些历史形成的贸易模式与当前的就业变动无关(除通过进口冲击外)。
### 份额-偏离工具变量
份额-偏离方法是一种处理面板数据中内生性的策略,它结合了行业结构特征和地区特定效应。这种方法通常涉及比较地区在某一行业内就业或产出的初始份额,然后用这些份额与整个国家层面的变化(如全国范围内的需求变化)相乘。
### 重新评估工具变量的有效性
Goldsmith-Pinkham 等人 (2018) 和 Jaeger 等人 (2018) 的研究指出,尽管 Bartik 工具变量在直观上合理且被广泛采用,但其有效性(即是否真正提供了外生的波动)需要更深入地探讨。他们强调了使用这类工具变量时潜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生性来源的理解不充分和工具变量强度的问题。
此外,Goldsmith-Pinkham 等人指出 Bartik IV 数学上等价于在加权 GMM 估计中使用初始份额作为工具变量(当涉及多个时间段时与时间固定效应结合)。这意味着移位提供的是权重调整和相关性影响,而不是内在的外生性。
因此,在应用这类工具变量时,研究者应该更加谨慎,深入理解所选工具变量的机制,并评估其是否真正满足外生性和相关性的条件。这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可能包括敏感性测试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