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材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03899/
前言
我接触奥地利经济学不到半年,专业也跟经济学不相干,最多算一个经济学爱好者,先前有通读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能记得也没多少。从前奥地利经济学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名词,并且还知道它非主流,这个名词包含着怎么丰富多彩的内容我丝毫不知。直到四个月前偶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且去翻阅了该书译者的部落格,里面有Rothbard写的《米塞斯的精髓》,文章中提到“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是货币理论的终结者”。一直以来都觉得货币挺神秘的,媒体整天热情洋溢的报道各种货币政策,央行神乎其神上调或下调这个那个参数,貌似很屌。直到我读完几本奥地利经济学关于货币和银行的书才发觉,这些政策全是扯淡,这些政策名词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曾经以“奥地利经济学”“非主流”“怎样学习奥地利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等等关键词在谷歌里搜索过,搜到台湾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写的《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里面提到奥地利经济学没流行开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好的教材。诚然,大家都认为Rothbard的Man Economy and State是一本巨牛的教材,可是它足足有1110页,最新出的Shcolar's Edtion把Power and Market加进来,有1506页,并且没有中文版。如果在大学经济学专业里来学习这本教材,那当然问题不大。可对很多时间有限自学奥地利经济学的人来说,MES还是太困难了。
直到Murphy博士的这本Lessons for the Young Economist(414页)横空出世,中文版名称《第一本经济学》(272页)。这是一本教材,一本有习题有小结的教材,一本献给广大认可奥地利经济学的人的入门教材。下面要扯的蛋是自己对书中一些内容的理解,用流水账方式记录。
正文
作为一本奥地利经济学的入门教材,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阐述了奥地利经济学概念的来源----基于人有目的的行动;第二部分是讲纯粹资本主义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第三部分讲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和历史;第四部分讲干涉主义的危害。
1,第一部分
不论如何强调第一部分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奥地利经济学是基于人有目的的行为而演绎出来的一本社会科学。生活在21世纪的人很难不受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各种或复杂或简练的经济模型-----这些模型从过去大量经济数据中演算出来,这种研究模式把经济学当成自然学科来研究,大大忽视了个体自由选择,把人变成数据下的奴隶。人的自由交易行为产生的数据怎么可能对未来有比较精确的预测呢?就跟股票市场一样,每天那么多交易,各种成交价格,你光记录几个交易价格进行技术分析一点也不靠谱。
第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人有目的的行为导出的经济学概念------个人在行动,个人有主观偏好,偏好是排序,偏好不可比较,不可进行运算。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作者反复强调个人在行动,说“苏联占领德国”这句话无意义。为何要强调个人在行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些宏观的概念“政府”“国家”,这些“伟光正”的名词到底什么意思呢?政府是什么?政府还不是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政府的行为都是对的吗?政府一定代表着正义?政府里的人比你聪明?……只要你明白了个人在行动,你就会明白政府的地位压根也不超脱,政府的行为---一个个政府里人的行为一定是满足政府里的人及其相关利益者的。
再说主观偏好。如果没有主观偏好,那就等同否定了个体差异性。主观偏好就是“你眼中的金子是别人眼中的Holy Shit”。比如这本书为何会被翻译成中文?因为每个人都有时间偏好,都想尽可能快的早的获取知识,中国人读中文版的书显然更快一些,所以这本翻译成中文就满足了我的时间偏好---更快的获取知识。
第一部分最后讲了鲁兵逊的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在教你如何在未来生活的更好----尽可能多的储蓄,然后去投资,生产资本品,以期待未来有更多更丰富的消费品。这跟主流宣传似乎有点不同,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不就是消费吗,为何要强调储蓄呢,储蓄会损害经济发展吗。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后面的课程陆续还会讲到,这里只给出观点:基于真实自愿的储蓄是市场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接下来你或许就慢慢发现GDP,CPI,PMI……等经济指标是很荒唐的,少用慎用。
第一部分还揭示出奥地利经济学是不需要实证的,奥地利经济学的结论像欧式几何中的勾股定理一样坚不可摧,因为奥地利经济学的结论是逻辑演绎的结果。这个论断对我等习惯了实证思维的理工科学生无疑是世界观的颠覆。即使书中说到奥地利经济学是建构在人有目的的行为这条公理之上的,我想大家还是会怀疑:那奥地利经济学还能够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一直都是奥地利经济学的强项。说远的当年米塞斯预测了大萧条,说近的Peter Schiff预测了美国房地产危机。可放眼望去,鼓吹市场失败的言论比比皆是。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把自己的干涉带来的恶果推卸到市场头上,并且为进一步干涉营造舆论;另一方面由于私有产权没有到位。
2,第二部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读完第一部分大家可能觉得不是很习惯,这是经济学教材吗?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讲到了直接交换价格和货币价格的形成,比较优势,企业家精神与竞争,供给与需求分析方法,利息,利润与亏损,权益和债务等等。这些都是经济学中很基本却有很重要的概念与方法,下面简单说点自己印象深的课时。
在讲价格形成机制之前,作者先强势插入了一节------私有产权。主流经济学教材经常用公共品和外部性来为政府插入辩护,其实外部性的根源在于私有产权不到位,而私有产权又是价格形成的基础。第一部分介绍了人的主观偏好,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人的主观偏好如何形成了客观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我们可以看到交易是如何增进人的满足感的。此时你就可以把“等价交换”的原则扔进垃圾桶了,既然等价了,你还交易个毛啊。
讲到货币起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自由市场中的货币一定是某种商品,自由市场中你压根不可能凭空指定一张纸为货币。张五常为纸币辩护说纸币降低了交易费用,说我们现行的法定货币系统是市场演进的结果。自由市场中的纸币只是商品货币的替代品,纸币的流通和易手背后都是真实的商品货币财产权的转移。
利率是不同时间偏好的直接结果。放弃一定时间内的现货消费,从而获得到期后更多的期货产品,这种差异就是利息。明白了利率这个概念进一步的可以知道那些经济活动会影响货币供应,接着接着就知道部分准备金银行系统下,银行是如何凭空增加货币供给的。利息在解释经济危机中也很有用,利率本来是不同人时间偏好共同作用下的市场行为,可偏偏杀出一个央行来人为把利率压低,导致了大量不可持续(无真实储蓄支撑)的错误投资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作者在股票市场那一节旗帜鲜明的为投机者进行了辩护:投机就是投资。现实中政府经常把由于自己干涉带来的经济危机怪罪于投机者。比如希腊危机时,人们纷纷谴责裸卖空CDS的投机者,欧盟甚至出台法令禁止裸卖空……明明一切都是政府的错,政府却到处找替罪羊,责怪各种金融衍生品。(当然政府责怪银行纯属打情骂俏,政府和银行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
3,第三部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尽管我们可以从现实中很清楚的看到社会主义的失败,譬如韩国和朝鲜,披着社会主义外衣搞部分资本主义的中国,可你要如何从理论的高度驳倒社会主义呢?为什么社会主义不可行?社会主义无法解决激励问题和经济核算问题。细节大家读书看。
4,第四部分---干涉主义:混合经济
纯粹的资本主义早已死亡,美国是纯种资本主义吗?显然不是,要不然怎么出了个奥巴马呢。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法案又臭又长,医疗改革增加的只是政府衙门……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干涉主义当中,应该把干涉主义叫做插入主义,这样你就知道政府干涉就是政府强奸。任何政府干涉都是政府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温柔的杀死你。
政府干涉是你创造财富的唯一障碍,你不能自由迁徙,你要办各种证,你要打理各种执法机关……政府干涉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
我们从“纳税光荣,逃税可耻”的教育中一路走来,从来不敢去怀疑税收的合理性,即使偶尔想想,那也是认为政府收税是为了必要的恶,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前不久还出现过一位举报企业偷税的“英雄”……合理避税成了一门技术活,企业在融资计算资本机会成本时甚至还要考虑税收制度。一个关于税收的解释是,政府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税率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增进社会总福利。如果我们对第一部分的偏好不可比较有深刻的认识你就会发现这个解释根本站不住脚。
贸易赤字似乎是各国政府的梦魇,咱们国家还一如既然的宣传出口是增加GDP的一大支柱。这里会让你明白贸易赤字根本不要紧,要紧的全是政府对于自由贸易的种种干涉。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永远维持贸易赤字并且同时生活的很好。把类似“本国农业受国外农产品冲击垮掉,我们就被受制于他国而饿死”的观点丢进垃圾堆吧。
政府一直企图改变通货膨胀的定义---变为货币价格水平的上涨。其实通胀的定义只有一种----那就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自由市场中金本位下也会有货币数量的增加,那种货币数量的增加就跟我们平常的各种消费品增加一样,需要投入生产,需要利润激励。在法定纸币系统下,政府可以轻松的凭空创造货币。我们这代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通胀的年代,认为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规律,甚至有人觉得经济增长一定要伴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还有人觉得经济的好坏取决于超然脱俗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即使我们身边有物价不断下跌的例子,大家也不愿相信经济的发展会带来“通缩”(这里指物价下跌)。而这里我们看到的通胀都是政府凭空印出法定货币,隐蔽的蛮横的掠夺你的财产。
紧接着说到政府债券。在金融市场中,我们一直把政府债券看成是零风险的投资,认为政府信用极高,甚至还得出基于政府债券稳定收益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美国主权债务信用降级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政府债券从来都不可靠,政府里的人拿着别人的钱怎么会知道怎么投资呢,除非你说政府有印钞机,那确实可用通胀来还款。最后说到了经济周期完全是政府和部分准备金银行系统共同造成的,这个需要进一步的阅读。
结语
写的东西算不上书评,只是对读完一本书的一点总结。有的人读完觉得很简单,那说明你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其他相关的奥地利经济学书籍,比如MES。这本书后面的术语录,我觉得完全可以背下来。
一位网友曾说过“金融市场的成功者要么是精通奥地利经济学,要么是行为与奥地利经济学暗合”。这本书正是你开始学习奥地利经济学的绝佳入门教材,注意是教材。
顺便推荐几本奥地利经济学关于货币与银行以及经济周期的书: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有简体中文版;Money Bank Credit and Economic Cycles;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The Ethics of Money Production,有简体中文版;The Mystery of Banking,有简体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