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564 4
2023-03-05

我们究竟能有多胖?

我们的体重有上限吗?我们究竟能胖到什么程度?如果真的要以健康的方式支撑更多体重的想法来构建自己的身体,不知道是否有答案?据说大象体重约6.5吨,需要特殊骨骼来支撑;一些鲸鱼的体重甚至超过100吨,但它们是漂浮在海水中。对于陆地哺乳动物来说,要支撑大量的重量,需要获得成比例的更强壮的骨骼。据说人体的体重纪录大约在1000到1600磅之间,只是在这么高的体重下无法保持健康。目前世界上最重的人是墨西哥的一名男子,体重高达1312磅(约1190斤),只可惜生活无法自理,就连站立与走路也无法做到。

脂肪对我们有多重要?

不管增加的体重来自肌肉,还是来自脂肪,当过多时对我们可能都是一个负担。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脂肪储存的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如果没有储存脂肪的能力,我们就不可能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生存下来,人类也肯定会看起来与今天的样子大相径庭。人类需要储存脂肪的能力来度过饥荒时期,身体需要脂肪来储存能量和保护重要器官,脂肪也有助于身体吸收一些营养物质并产生重要的激素。

在回到储存能量方面,储存脂肪可能是进化的一个壮举。即使是一个相对瘦的75kg男子,其脂肪储存的产热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换成其他形式储存这些能量——例如糖原,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我们的体重将增加40-60kg(因为糖原的能量密度较低,而且还要结合水)。想象一下,在狩猎或采集时拖着两个装满的糖原的包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把储存的能量包装成脂肪是如此有用。

从脂肪储能供能角度来看,脂肪经常被妖魔化。可悲的是,大多数人现在都储存了太多的脂肪,超重或肥胖已经是比比皆是。

过多的脂肪又有哪些害处?

关于过多脂肪对健康危害的信息已经是铺天盖地,可我们总是迷失在脂肪的诱惑中。古代有以胖为美,形容为“发福”。 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至今无法考证。在那个年代,人们只看见她的美,不会想到她的健康有问题,曾有记载说杨贵妃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因为她胖。今天我们逐渐认识到体脂肪量的多寡关系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体脂肪率过高,容易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脏病变;反之,体脂肪率过低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为何我们的体重在失控?

总是有人问,也一直在思考,为何人们的腰围变得越来越大,体重也逐渐在失控?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复杂,肥胖的人是不是“意志薄弱”,肥胖是不是一种原罪?

从遗传基因中找答案

基因对体重失调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对某些人来说,基因只占超重倾向的25%,而对其他人来说,遗传影响高达70%至80%。迄今为止,已有超过400种不同的基因与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有关,尽管似乎只有少数基因是主要因素。基因通过影响食欲、饱腹感(饱腹感)、新陈代谢、对食物的渴望、体内脂肪分布以及将饮食作为应对压力的方式的倾向,在许多方面促成了肥胖的原因。

前面提及,当物质极为匮乏的岁月,如猎物逃脱或农作物歉收时,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存的?那些能够储存在身体的脂肪恰恰是赖以生存的资本。与其相应基因也在不断进化与适应,这些基因帮助我们保存能量和储存脂肪(谓之节俭基因)。可是到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获取高热量食物的时代,不仅我们几乎24小时都可以随时获得食物,我们甚至不必狩猎或收割!这些节俭基因不在对人类友好啦,或者说是一种诅咒而不是祝福。

从环境中窥端倪

无解的是,我们的基因本可以适应体重,就像其他已经存在的非常重的动物一样。可是那些超级肥胖人,体内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为何就失控啦?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可能会给出答案。

当涉及到肥胖时,基因会起作用,但环境不应被忽视。遗传因素是体内帮助你增加体重和保持超重的力量;环境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外部因素。我们所处环境中,可能包含了使我们更容易吃得太多或锻炼得太少的东西,可能环境因素是导致肥胖及其急剧上升的驱动力。

食物因素是肥胖的原罪,我们吃了更多高热量食物(尤其是咸零食、软饮料和披萨),这些食物比沙拉和全水果等低热量食物更容易获得。事实上,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们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实际上已经下降了。但许多低脂食品的热量非常高,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糖,以改善其口感和适口性。事实上,许多低脂食品实际上比非低脂食品的热量更高。

现代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是导致肥胖的“可靠来源”。童年的习惯往往伴随着人们的余生。喝含糖汽水和吃高热量加工食品的孩子会对这些产品产生兴趣,并在成年后继续食用,这往往会促进体重增加。今天世界各地,你都能看到无数屁股松垮的人静静地在超市货架上搜寻,寻觅新的口味组合,企望找到没尝过的产品来刺醒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迟钝的味蕾兴奋一下,根本不管那是多么地短暂。简而言之,今天的“肥胖”环境鼓励我们多吃少运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生活方式的更广泛方面——比如我们的睡眠时间、压力水平和其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体重。

结语

在久远的将来,我们也不太可能影响个体的基因组成,我们若想控制失控的体重,就需要关注体重的环境因素来遏制肥胖的蔓延。

引自-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4215-1378725.html

【2】

                                            

        世界肥胖联合会预测,到2035年世界上51%的人将超重,四分之一的人将会肥胖。儿童群体和低收入国家人群的肥胖率上升尤为迅速。

        据半岛电视台3月3日报道,根据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若不采取重大行动,在未来12年内,世界上51%的人或者说超过40亿人将会超重;约四分之一的人将会肥胖。

        该报告使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评估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BMI指数超过25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

        此外,报告发现,儿童群体的肥胖率上升尤为迅速。到2035年,肥胖儿童的数量将比2020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男孩将达到2.08亿人,女孩将达到1.75亿人。报告还发现,预计未来几年肥胖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几乎都是亚洲和非洲的中低收入国家。

        世界肥胖联合会表示,超重导致的健康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到2035年,全球每年将花费超过4万亿美元的成本以解决超重导致的健康问题,该花费占全球生产总值的3% 。

        世界肥胖联合会主席路易丝?鲍尔(Louise Baur)将这些数据形容为一个“明确的警告”。她在3月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看到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上升得最快,这尤其令人担忧。世界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尽可能采取行动防止情况恶化,避免将医疗、社会和经济成本转嫁给年轻一代。”据报道,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数据将于下周提交给联合国决策者和各成员国。

        (原题:研究预测:2035年世界将有逾半人口超重,四分之一肥胖)

引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00.shtm

研究预测:2035年世界将有逾半人口超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3-5 20:58:14
110353vsz1ov2gdqw0vn0m.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3-6 12:11:28
谢谢分享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3-6 16:23:46
危险!约1/6美国成年人死亡与超重或肥胖有关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会使死亡风险增加22%至91%,这比之前认为的要高得多。这与普遍认为超重只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增加死亡风险的观点相反。研究同时指出,轻微体重不足的死亡风险可能被高估了。

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人口研究》。

这项对近1.8万人的研究还揭示了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研究健康结果的不足,并提供证据表明,采用该指标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差。在考虑了这些偏差后,该研究认为美国约有1/6的死亡与超重或肥胖有关。

“现有研究可能低估了在这样一个国家生活的死亡后果,在这个国家,廉价、不健康食品越来越易得,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常态。”论文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社会学副教授Ryan Masters说,“这项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研究开始暴露这一公共卫生危机的真实代价。”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通常与超重有关)会增加死亡风险,但很少有研究表明,BMI越高的群体死亡率越高。

相反,在“肥胖悖论”中,大多数研究显示了一条U型曲线:那些“超重”人群(BMI 25~30)的死亡风险最低。与所谓的“健康”人群(BMI18.5~25)相比,“肥胖”人群(BMI30~35)的患病风险几乎没有增加。“体重过轻”(BMI小于18.5)和极度肥胖(BMI35及以上)的人死亡风险都更高。

Masters是一名研究死亡率趋势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家。他说:“传统观点认为,BMI指数升高通常不会增加死亡风险——除非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超重实际上对生存有一些好处。但我一直对这些说法持怀疑态度。”

他指出,医生和科学家经常将BMI作为健康衡量标准,但该指标仅基于体重和身高,并没有考虑身体组成的差异或一个人超重的时间。

为了解考虑了这些细微差别后会发生什么,Masters“挖掘”了1988年至2015年的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查看了17784人的数据,其中包括4468例死亡。

他发现,过去十年中,被认为是“健康”体重的样本中,实际上有20%属于超重或肥胖。分开来看,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比那些体重稳定的群体要差得多。

Masters指出,终生超重会导致疾病,而矛盾的是,这些疾病会导致体重迅速下降。如果在体重下降的时段内获得BMI数据,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我认为,人们人为夸大了低BMI人群的死亡风险,因为把那些BMI很高、但刚刚体重下降的人纳入了研究范围。”他说。

同时,有37%的超重者和60%的肥胖者的BMI在之前十年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高BMI对健康和死亡的影响并不像电灯开关那样。”Masters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结果与高BMI持续时间有关。”

Masters认为,之前的研究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BMI的人纳入高BMI的类别,无意中使高BMI看起来没有那么危险。

当他研究BMI类别中脂肪分布的差异时,他还发现这些差异在健康结果中产生了巨大差异。

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证实,研究受到了BMI相关偏差的“显著影响”。在没有这些偏差的情况下重新处理数据,他发现BMI和死亡率的关系不是U型,而是一条直线,BMI较低(18.5~22.5)人群死亡风险最低。

与之前的研究相反,该研究发现,“体重过轻”人群的死亡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

之前的研究估计,有2%~3%的美国成年人死亡是由高BMI造成的,而这一新研究指出,这个数字是之前估计的8倍。

Masters希望这项研究能提醒科学家——在根据BMI得出结论时要“极其谨慎”。同时,他希望这项工作能引起更多的注意,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由美国不健康或“肥胖”环境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96.s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3-6 18:08:36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