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为有车阶级,乙则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乙对甲之有车颇为羡慕,于是向甲讨教理财之道。恰巧甲学MBA课程刚学了经济学的等边际准则,于是对乙现学现卖:“你现在每天都吃饱饭,说明每天饭对你的边际效用都会达到零。而你很想买车,但一直没钱买,说明车对你的边际效用还是挺大的。根据等边际准则,你花在吃饭和买车上的最后一元的边际效用只有达到一样时,你得到的效用才会最大化。按照你目前的情况,你应该每天少吃一点饭,不要让自己吃饱,然后省下钱来买车。”乙思量半天,回答道:“老兄,你别忽悠我。我目前的生活是吃得饱,但还没撑着呢!”
试用边际效用概念讨论以上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1 14:57:28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两个总的支出不同,需求函数不同.人的需求是按低到高,对乙吃饭效用最大
文中已经说过,乙刚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说乙吃得饱,只是还没撑着。
个人认为,等边际准则只能适用于奢侈品之间。如享受美味与买车之间有选择,但在吃饱与买车之间就没得选择了。
本人观点:既然车是以辆计的,这就限制了其与近似具有连续性的饭的比较。由于少吃一口饭换来的并不是马上实现的车的一个微小单位的到手,这里有一个跨期选择的问题。由于收益并不能马上实现,其效用会比能马上到手的东西小得多,这就是乙宁愿吃了最后一口饭也不愿靠这种方法买车的原因。
我这人不贪心,这一辈子有一辆车就心满意足了。请分析n=0时的情况。
把车改为摄像机,可每月分期付款。请问乙是不是可以考虑挨饿?
我想,首先比较要有相同的基础,只计算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比较每个馒头与每辆车的边际效用。
车的边际效用对于乙来说是小于吃饭的边际效用的。
这里并没有什么矛盾。
支出,需求,效用,边际,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平常吃饭习惯于吃八分饱,那么即使是最后一口饭边际效用也不是〇,〇的情况只有到包龙星被灌下100张饼的时候才会发生。
你的意思是说乙可以省下最后一口饭且仅仅是最后一口饭?
等边际准则好象是说所花在每个馒头或每辆车上的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
或者你认为应该用车的单价为最小单位来比较来者之间的边际效用?
乙吃饭吃饱了,其边际效用等于为零。乙又一直想有车而买不起,其边际效用也等于零?
对不起。乙是小农出身,不懂养生,更不会习惯八分饱。
等边际效用原则强调的是每一单位货币都花得值。即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
设乙吃最后一单位货币所能买来的饭所获得的效用是U1,买车的最后最后一单位货币带来的效用是U2.乙之所以不买车乃是因为 U1>U2.
这是从理论的根本来论述的。如果从形式上来说的话,即MU1/P1=MU2/P2,也是成立的。即使最后一单位饭的边际效用小于最后一单位汽车的边际效用,但价格也是悬殊的。至于价格的悬殊与边际效用的悬殊,它们是怎么被衡量的,则是消费者的偏好的问题了。对于题中的乙来说,是前者不能得到后者的充分的补偿。因而选择吃饭,而不买车。
这事实上是等边际原则的一个体现,丝毫没有什么相悖之处。只是对等边际原则的理解个人可能不同。
至于价格的悬殊与边际效用的悬殊,它们是怎么被衡量的,则是消费者的偏好的问题了。
偏好的概念本身就是对边际效用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