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462 12
2011-07-3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2009年是一个很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是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的后时代元年,在整个2008年,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正面气氛是非常浓厚的,这一点在感天动地的汶川救灾以及全球华人护圣火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自2009年以来,先是躲猫猫、70码等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然后是诸如暴力抗拆等各种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且被媒体公开化,网络舆情开始呈爆炸性增长;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自媒体时代正式来临,传统的媒体把关人和出版审查制度被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击得措手不及,最为明显的一例即宜黄钟家利用微博,顺利地把一起原本足以被地方ZF掩盖的强拆事件演变成了一出华丽丽的网络舆论监督大戏;2010年11月,上海静安区的一场大火,引发了据说十万人的自发**悼念,公民社会一度成为敏感词;2010年12月,本来一向浪漫的圣诞节也因为诡异莫测的钱运会事件而变得令人匪夷所思,ZF的再三公告被人们当成了现实版的“狼来了”的故事,ZF的公信力问题终于被正式摆上了台面,引发了各方思考;2011年6月,微博上又爆出了郭美美炫富事件,向来收钱不算账的红十字会终于决定要开始公布捐赠明细了,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则彻底地显示出了舆论的变化——在面对被官方说成“都是雷公惹的祸”的动车追尾事故造成的39死210伤,民众终于不再像过去那样,被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奇迹”和“感动中国”的颂歌牵引着去哀悼,这一次,民众愤怒了,从事故一开始问责就已启动。自此,从2008结束2009年伊始开始积累的网络舆情,终于有了从量到质的改变。

         面对媒体穷追不舍的揭露报道,针对网民铺天盖地的厉声究责,有些人依然看到的是官方迅速出动、上下团结一心造就的各种“奇迹”,深深感动其中并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问题”;有人想方设法地把丧事变喜事,为体制高唱赞歌 [ 公益时报:《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 ] ;还有人回避根本问题,继续以往的一出事就哀悼的掩耳盗铃:“刚看到温州动车组出事的消息,万分震惊。所有还在网上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向遇难者致哀。这是个困难的时刻,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经历这么多不测而唏嘘。” 而为什么这个国家和民众经历了这么多不测?为什么每次都要普通的老百姓来为ZF的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买单?这位环球时报的总编辑却没有发声,相反,胡先生在微博上继续说:“是天灾是人祸,都明天后天再说。人刚死,还有那么多伤员要求,需要血,现在就骂,喊追究责任,这不是文明社会。即使对事故负有责任的人,今晚也不是追究他们的时候,而是要集中精力救人,处理事故!以后有的是时间追究。并非骂的越快越民主,一些人无知,装蒜,还是本身就很冷血?”对此,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反驳道:“调查就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因为现场、证据、当事人的记忆等都会被时间湮灭。问责也不会影响救援,因为那不是医生护士的事。对问责的要求横加指责,也不见得是‘热血’。”早有耳闻的流行语:“做人不能太环球”,今日总算得以知晓缘由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令人心碎的特大事故:忘不了动车上还有2名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还对未来做着美好的梦想;忘不了在生命探测仪检索不到生命迹象时,是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反对“把车厢吊起放到地上清理”的指令,他的理由是:“万一里面有生命呢?你怎么交代?!”他坚持在铁轨清理,才有了小伊伊的得救;忘不了那位在动车上一连失去5位亲人几乎遭遇灭门的中年汉子;忘不了受害者亲属悲痛欲绝、仇恨真相不明的眼光;也忘不了第一次坐动车就遭遇追尾、失去双亲的伊伊拉着护士的手要妈妈的哭声;更忘不了,那死亡数字还在变化的遇难者乘坐的死亡动车,在未经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就草草的就地掩埋在昏暗的土地里,那里面可能还有受害者的遗体,也可能有未经发现的生命,以及那还来不及送到亲人身边的遗物,他们以及它们,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就这样被埋了。

        这又是一次考验ZF公信力的事件,但这一次,网民们不再相信掩耳盗铃的假话了。当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问现场记者“你们信不信”时,现场没有人回答,他只好尴尬地说:“请给以我信心。”当有记者质疑为什么在官方已经宣布没有生命迹象的情况下又救出伊伊这位最后被救出的生还者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无话可驳,只好说:“这是一个奇迹,不管怎样,它就是发生了。”当他回答如此轻率地掩埋事故车体是为了救援时,他甚至带点自我安慰的意思说:“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一个ZF新闻发言人频繁遭遇的信任危机,已经说明了ZF的公信力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一个ZF说什么别人都不听,做什么别人都不信的时候,你说真话也会被认为是假话,你做好事也会被看成坏事。不要责怪人们不近人情,也不要埋怨网民易被煽动,请给自己读一读那个在山上放羊的小孩子大喊“狼来了”的故事,信用就像银行里的资金,不要以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你的信用已变成负数,就到了该你还债的时候了。

         同样,这是一次值得人们同情和哀悼的事故,但这一次,从网上的反应来看,问责始终摆在了第一位。从去年的上海静安区大火后,我就隐隐发现,舆情在逐渐向批判性演化。以往在灾难事故面前,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官方首先的戏码是煽情,人们首先的反应是哀悼。这一次官方继续实行老掉牙的表演,在灾难面前大爱又开始升华了,奇迹又开始产生了,新华社又开始去探索“一座城市的爱与暖”了,民政部所属《公益时报》又开始高唱“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了。但网民和媒体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更深层的探究真相、追查责任和善后工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世界已经过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正在到来。官媒尽可以继续将人们当靶子,用你们那独一无二的煽情手法制造各种感动中国的戏码,但我们已经不会再上当了。

        2008~2011这三年,我们喝过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吃过下水道里回炉的地沟油,看富二代玩过时速70码的飙车,也听过“我爸是李刚”的豪言壮语,看过钱运会事件的“探索与发现”,观摩了宜黄钟家的女厕攻防战,还看了央视和上海的两次大火,同时我们还知道了除了上吊割腕服毒跳楼跳海之外还有躲猫猫、冲凉死、睡觉死等各种新颖的死法,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在房价一路飙升,CPI已经破6,连二师兄也比唐僧肉贵的时代,我们不仅生不起,死不起,也伤不起了。同样这三年,舆情的变化也令人乍舌。每当我想到,几十年前的国人是那么乖,ZF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爱国爱家爱朝廷,而现在却变得连你说什么他都不信,我就真替国家替ZF感到悲哀,但更多的我为人民感到幸运。没有质疑的精神,无论有多么幸福,我们过的顶多不过是猪一样被圈养的生活;而拥有批判的人格,不管我们过的有多辛苦多难过,起码我们还知道,我们是人,是在同一片星空下会思考自己和他人命运的人。过得再幸福的猪,也逃脱不了被宰杀的命运;而只有做一个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1919年,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1979年前后,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纪元;2009年,会是什么的起点呢?30年,恰好一代人掌握社会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时间,也恰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再一个30年后,后人将如何评价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对他们来说或荒谬,或传奇,或淡忘,或消逝都不重要,但对我们来说,作为这个时代的主人,我们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将关系着不仅我们自己也是我们后代的命运。当以往局部发生的特权腐败演变为社会性腐败和溃烂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不能再置身事外,面对一辆疯狂疾驶的列车,没有人做得了看客,我们大家都是乘客。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正处在由戒严走向民主社会的风口浪尖,龙应台先生写下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代表的《野火集》,将对公权的质疑和拷问的野火燃遍白色统治。温州动车事故,看似一场单纯的事故,却折射出了国人思想的转变,舆情的变化——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必然的潮流的话,那么这股潮流就是欺人者必自欺、社会永远在进步。但是,请以《公益时报》为代表的官媒不要再把这种进步自封为你们或者体制引导的。中国人民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表现出的勇敢与无私的优秀品质本来属于延续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都能被你们说成是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的结果了,那么,就请你们大发慈悲,把这种社会的进步留给社会、把人们的觉醒留给人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30 10:00:04
二师兄也比唐僧肉贵

教授,写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0:01:15
“禁”微博,“过滤”微博,估计要“博”不起来了。简眼之,舆情不容“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0:12:01
顶一个,如果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人也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百姓幸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0:14:26
好文章啊!顶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0:18:39
ZF真的要做些什么了,这么下去太让人寒心了~ 1# coolga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