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耗煤量约占我国煤炭消费的70%左右,是煤炭消费大户,煤电发展的方向就是要不断调整优化结构,上大压小,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提高燃煤效率和节水效能,降低发电煤耗和利用低热值劣质煤炭,通过降低发电煤耗,减少CO2的排放,采取脱硫、脱氮等技术,控制NOx和SO2产生量。2010年,我国发电煤耗为335gce/kW·h,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高约40gce/kW·h,按发电煤耗平均降10gce/kW·h计算,到2015年,发电用煤可节约6000万tce,减排CO2 1.6亿t、SO2 150万t、NOx 60万t。
近年来,我国锅炉燃煤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工业锅炉和生活锅炉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整体装备和使用状态仍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数量多,平均蒸发量小,平均热效率只能达到设计水平的65%,污染物低空排放,排放总量大。据测算,我国工业锅炉每年排放SO2、烟尘、NOx分别为600万t、400万t、190万t,SO2、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5%、40%,CO2排放量约10亿t。燃煤工业锅炉也是目前节能潜力和污染物减排潜力的重点领域,因此要加快淘汰落后小锅炉,改造现有燃煤工业锅炉,运用小型煤粉燃烧技术、回燃式抛煤机锅炉及关键技术、链条锅炉分层给料和变负荷控制技术、全程优化配风及运行自动诊断控制技术、燃用水煤浆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等,提高燃煤效率,节约煤炭消耗,最大程度控制CO2、SO2、NOx、烟尘的排放量。
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甲醇、二甲醚、油品、甲烷气等低碳替代能源和其他低碳化工产品,是煤炭利用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一批煤制醇醚、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及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投入运营,规模化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可能。因此,要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统筹规划煤化工产业,以先进成熟技术为依托,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煤炭转化效率,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加强IGCC和煤基多联产的研发、示范和应用。
4.3 实施CO2捕集、利用与封存
从发电和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CO2进行捕获封存,实现CO2近零排放,是世界各国现阶段正在开展的重大技术研究,我国碳捕集和封存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的国家,实现CO2气体的利用与封存并举、减排与效益双赢,在CO2高效利用中实现其永久封存,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必将成为我国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国家应积极开展CO2捕获和封存研究,安排相关的可研工作和试验工程,重点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封存过程的有关问题,广泛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隔离技术体系。
5 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气候变化问题将对我国未来二三十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刚性约束作用,并将对能源技术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自然禀赋、社会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是我国当前和长远的战略选择。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涉及到ZF、企业、公众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必将会引起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革,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综合协调。为了更好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5.1 制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规划,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要制定相关规划,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内容,将“低碳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统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规范ZF监管和企业行为,增加规划开展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要明确发展思路、原则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扎实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进程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建立起与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高效灵活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重点加大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开发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CO2捕获及利用、封存技术等。
5.3 完善产业准入体系
从能效和环保两方面入手,完善煤炭利用设备的节能和环保标准,以高效能、低耗水、零排放、增产不增污为目标,建立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能效和环保技术等市场准入条件,制定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污染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燃煤发电、煤炭转化、燃煤工业锅炉等煤炭利用方向的产业准入体系,倡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和环保技术,继续改造原有生产系统,提高增量的清洁利用水平。
5.4 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是涉及到多行业、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各项技术的研发、各个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要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采取财政补贴、预算拨款、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确保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类相关节能优惠政策和行业节能标准,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控制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的政策。
5.5 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
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需要首先确定交易规则、参与对象范围、碳排放基准线、碳排放量的核准和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等基本问题。对于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开始时应建立在企业或个人自愿的基础上。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国家通过设定合理的碳排放收费标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国宝.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0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黄盛初.2010中国煤炭发展报告 [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史志斌(1971-),山西大同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产业政策研究和煤炭企业战略规划研究。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史志斌 来源:《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