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997 7
2011-08-03
    农林经济管理,这个学科如果始终在农业、农村里考虑、分析三农问题,还是会在绕圈子,永远是个无答案的命题。
    农村的发展,要受到整体社会的很大影响,一个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息流动快,农民市场意识强,会找路子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反之,一个闭塞的农村,保有浓厚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氛围。
    问一个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一亩包谷地的投入大概多少,很多是一头雾水的。农民即便是种了一辈子的地也不会想到去算那笔帐:到底我是赚了还是赔了?很多边远、贫困的山村,农民种地只是为了口粮,一亩庄稼地光种子、农药、花费少说也要400(按种植一季计算,还不算本身劳动投入)。从这点上说,农民还是理性经济人吗?
   那么农民不种这些可以吗?不行!他在意识里觉得有地干嘛不种,不种地还叫农民嘛?!种地好歹有粮食吃,不用买。现在农村里种地的大多是50好几多人,六七十的也不少见,并且加上一些留守妇女。种地是为了糊口,养家畜,养了家畜过年吃肉。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依旧流传。
   那么等到那些人老去后,当代中国的农村又会有谁来承接这个口粮的任务呢?或许,那时候的我们这一代会回流到农村,盘活农地,或者任其荒废。关于农民工是否会回流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农村及农业的范畴,触及到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意识形态的变迁范畴。
   综观全国农村发展的很好地地区,很多都是整体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无论是微观的个体还是宏观的政策引导,都将资金用于发展新型农业。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谈农业现代化就是一件有点可笑的事。无论是发展生态旅游或者农家乐以及农产品种植销售,都需要一个能够承受得其的相当容量的市场。那么是不是农业的现代化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自然体现,而非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东西部之间的农林业的发展差距除了政策影响之外是否更多的在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差距?
   如果一个学科无法解决它本该承担的重负,那么该考虑这个学科存在的意义,或许该扩大该学科的方向进行整合,不要一叶障目地玩着学术,做现有政策的宣传者和拥护者。
   已有的很多经济学研究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的动态经验都告诉我们,城市和非农的就业创造才是农业产业结构转换和土地利用模式调整的前提。“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在农村之外”。农林经济管理这一学科无法承担起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3 20:27:23
其实楼主的见解不是很难懂。可惜有些人不知道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0:35:41
农村之外的解决途径通吗?比如土地问题、农民的身份问题……很多本来就是历史和政策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0:39:14
虽然这个学科承担的责任是很大,但没法做出满意的解决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0:44:15
农业土地的产权不搞清楚  农业生产率就提不高    想在土地上大范围地搞点动静出来  基本是不可能的
  农村的问题  还是要等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   也就是工业生产率大幅提高 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 后   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自动转移到乡镇后  整个中西部的农村才能有所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3:40:13
我们的老百姓都是十分有耐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