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眼里的经济学》博客
对于通胀的引发的原因大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人民币被低估,平衡汇率造成人民币的过度发行,而且大量出口是以牺牲国内资源和环境作为代价。不错,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比较美好的或者大家期待的状况应该是这样的,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低耗节能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实现国内老百姓富裕的同时,还要狠狠的赚取老外的钱,使外国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国内。是的,我也很期待,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都在期待。
但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已经发生的事实,在有必要去反思过去到底错在哪里的同时,也要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实施步骤。
假如时间回到30年前,现在的我们该如何决策呢?那时的我们没有技术,没有生产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甚至资源也不占优势。我们有什么,恐怕只有复兴的热情和大量的劳力资源了,之所以说劳动资源,因为人力资源包括了有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部分,而我们占有优势的只是劳动力多。技术不是白来的,生产能力也不是白来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是白来的。天上掉不下馅饼,没有生产的应用和市场的带动,技术发展也会是无本之源。所以那时对外开放政策我是绝对赞成的,什么是对外开放,就是勇于进入国际市场。依靠出口带动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上去了,技术发展的动力也有了。依靠低价的劳力成本和牺牲资源的代价,我想那时也是无奈之举。但中国确确实实的在进步和富裕,基本的生活保证是有了,而且中国形成了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基本消费品包括日用化工家电等的加工能力,相对某些国家的工业空心化,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实心化了,基本温饱和日常消费是实现了。大家整天喊的所谓高科技玩意包括什么苹果之类,没有它你饿不死,你愿意买它支持他的高科技发展也无所谓。这个事实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没有以人力和资源环境换取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的话,我无法假设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但现在出现了问题,其中必有做错了的地方。人民币被低估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致外汇占款过多和人民币超发,这就表明持续的依靠出口导向政策终究会出问题。内需也没有拉动起来,说明老百姓收入和福利保障没有同步提高。以上两个问题其实属于一种,关键是内需是否能拉动,如果内需提高,又能以少量的资源赚取老外的钱岂不是好事情。但这就说明现在出现的另一个问题,以少量资源生产价值更高的商品是需要科技水平的有效提高,也就是技术创新或者产业创新没有实现。其实内需和创新这两点包括提高国民收入很多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而国家政策的失误之一是依靠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一点我已经在我发过的《通胀是固定资产这泡尿憋出来的》有阐述,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高成本,并且也导致了国民收入和技术投入的不足,说白了就是资金分配出现了大问题。我前面说过,技术发展不是一步登天的,是需要生产的应用和市场的拉动,改革开放前我们何尝不希望能够发展高新技术,但事实证明是失败的,不是闭门造车能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够早十年去实实在在的拉动内需和提高创新的能力的事情,今天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但能够实现这些的前提还是一边逐渐减少付出低廉劳力和资源的代价,一边逐步拉动内需和实现产业转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硬性的割裂开来,立马实现,必须是渐进过程,否则将一事无成。我之所以这样说,我们只能承认我们没有把握好而失去了十年,我们还应该用十年的代价换回来。大家如果谈创新说说无妨,能否实现不是说就能做到的。但关于人民币现在就升值的说法一旦付诸实施,中国的很多出口企业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发生了不少倒闭的现象。这说明什么,我们的技术实力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恨铁不成钢是对的,但必须要有让他变成钢的条件,我担心单纯的压力逼迫使它都无法生存了何谈再去创新。
我发现现在有不少言论认为很多中小企业该死就得死,不值得可怜。但我要问,你认为中国的未来依靠谁呢?依靠那些躺在垄断被窝里,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的体制内的国有企业阿斗大哥们吗?我认为在必要的基础材料行业和公共资源行业实行国有化是必要的,但我对他们的要求只能是不要糟蹋钱不要和老百姓争利就满足了,压根就不会指望他们实现创新。能够带动创新只能依靠那些充满活力的体制外的中小企业,如果各位朋友不是体制内的,那你就应该自豪的说未来要依靠我们。而之所以中小企业没有实现创新,你首先要想想他们的处境,有扶持政策吗?有资金支持吗?不要说创新的投入,恐怕连维持基本生产的流动资金国家也大多拿去支持阿斗大哥那了。只有中小企业在下游的创新才能被动的带动上游老大哥们进行创新。而且大多数体制外的老百姓依靠谁来提高收入,必须依附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包括你自己开的任何小型实体。还算是有一个所谓汇率的支撑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小企业创造了世界加工厂的奇迹,而且在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上几乎做到目前的极致。你以为他们不想科技创新吗?你以为他们不想把出口的东西卖个高价钱吗?你以为他们现在采购的原材料阿斗大哥给他们便宜的价钱了吗?你以为税收和灰色费用还不够高吗?不要以为汇率就能解决这一切问题,国家内部有些造成高成本的费用没有降下来,成本推动的通胀没有解决之前,科技创新还没有实现之前,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达到那个实现愿望的能力,结果只能是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我说还要用十年的代价把损失的换回来,就是这十年间我们要循序渐进的补上提高国民收入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这一课,改变目前资金分配机制,而且要通过降低国资控制的垄断行业成本和过高的行政开支来让利于民和增加科技转型的支持投入,提高一个国家内部竞争能力,在生存中求发展。不要幻想我们有想得到的想法就能得到,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已经几次发过不要尽早改变现行的有控制的一揽子货币政策,目前不要有大的起落,就是担心我们只发现了问题,而没有想到可行的解决路径,你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好的愿望起不到好的结果。
十年的时间或许长,但绝对不是现在就能做到的,我也一样期待美好愿望的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