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当前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下,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又存在可能,中国应该为了稳定汇率,而牺牲经济金融稳定不可持续,应该考虑对内平衡优先,充分认识到稳定的利率比稳定的汇率要更加重要。中国应效仿美国,实行“强势人民币政策”,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当强则强,当弱则弱。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中国当前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假如说自由浮动,那么ZF如果想干预就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了,会比较难办;如果汇率过强了,那么就会制造市场恐慌。
他强调说,央行必须有灵活的汇率政策,当强则强,当弱则弱,不应人为设定指标而牺牲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对于接下来的汇改,他提出,汇率应随着基本面变化能上能下,能涨能跌,同时汇率的涨跌可以从市场中找到原因,而不是在政策上找到;市场价随着中间价波动,成为一个可以交割的价格。
他积极支持央行对市场的干预。他说:央行必要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给市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避免因流动性的不足而出现剧烈的波动。
对于外汇储备出现连续减少,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一去不返的状况,管涛认为,今年前三季度外储实际降幅(去掉估值效应)是2,271亿美元,以目前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规模看,这一水平并不多。
他同时强调:“但我们也不能够对此掉以轻心。一旦外汇储备长时间下降,就有可能形成预期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资本外流压力不断加大,最终在某个时点上就可能演变成一个非线性的、发散的过程,而非一个线性的、收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