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4498 5
2011-08-07
近年来,劳务派遣工队伍迅速膨胀,劳务派遣成无序扩大之势。可虑的是,劳务派遣正成为一些企业规避《劳动合同法》、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宝”。
    同工不同酬,合同工转派遣工从而降低成本,用工企业随便炒职工“鱿鱼”……如此种种,用工企业是节约了成本、方便了管理,甩掉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包袱,劳务派遣机构也从中挣到了钱。可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感却受到了严重挑战,职工的权益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打工两年,不知“单位”在何处

    清晨六点,袁国建走出了和老乡合租的小屋。半小时后,他到达了工作单位———位于嘉定的一家机械模具厂。寒风中,他用有些发僵的手掏出了考勤卡放在考勤机上照了一下,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

    袁国建在这家企业工作快两年了,这张考勤卡也用了快两年,可每次看到卡上印着的那5个小字———“劳务派遣工”,他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就是这5个小字,让他和正式职工有了明显的不同,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家单位的职工,而自己属于的那家公司在哪里他也不知道,连名字现在都记不太清了。

    前年春天,袁国建从四川老家来到上海,在嘉定区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他被一家机械模具厂录用了,谈妥了试工期、工资等后,这家企业的招聘人员拿出两份劳动合同,要他签名。

    袁国建说:“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明明是这家机械模具厂要我的,可劳动合同上写的单位却不是这家公司,而是一个什么劳务公司。

    我问招聘人员,他们说,是我们招的你没错,我们公司招的都是派遣工,也就是说,你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是这家派遣公司派你到我们厂工作的。我问能不能直接与机械模具厂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招聘人员就不耐烦了,工资又不少你一分,和谁签不一样,你想做就签,不想签就走。”

    袁国建说,一线工几乎都是外来农民工,清一色跟他一样,考勤卡上都写着“劳务派遣工”。

    自从签完合同后,活也是给这家企业干的,工资也是这家企业发的,他至今都不清楚那家劳务公司门朝哪儿开?袁国建说,他的一个老乡也是派遣工,去年底被解雇,两家公司推来推去,谁也不给经济补偿。现在自己最担心的就是万一出点什么事,自己比老乡更惨,“我可是连自己的‘用人单位’在哪儿都不知道啊。”

    我们就像麻将牌,被搓来搓去

    烧完一条焊缝,大张将面罩一扔,掏出一支烟点上。

    这位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在金山区的一家央企工作。两年多前,他把企业告了,原因是1992年他就进入这家企业,工作十多年,他要求企业与他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合同签了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张苦笑道,谈什么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他现在就是一个派遣工。

    两年前,他和同伴告了企业后,企业拿出了新的劳动合同,对他们说,如果还想做下去,就与派遣公司签。如果不想做,就走人。想想在农村的妻儿老少都靠他手上的这把焊枪过日子,他被迫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名。

    大张苦笑:以前是这家企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还敢说说话,像企业加工资,他们农民工也会要求加。虽然加的幅度不同,但多少会给他们加一点。现在不是干活的单位的人啦,还敢说什么话?

    大张说,工作地点没变,工作时间没变,连手上的焊枪,也是原来的,仅仅是一个劳动身份的“被转移”,他的权益也就“被转移”了。拿带薪年休假来说,与他一起干活的派遣工曾经提过,他们也要享受国家政策。派遣公司说,你在哪家单位干活,就向哪家单位要;用工单位说,你是派遣工,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该向他们要。两家推来推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大张悄声说,前几天,他路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他偶尔听到,他们这批派遣农民工两年的派遣期就快到了,如果再由原来的派遣公司继续派遣,不符规定,他们准备换一家。

    “现在,在厂里一线岗位上工作的,到处都是派遣工。听说有好几家派遣公司给厂里提供服务。我们这些派遣工,就像麻将牌一样,被搓来搓去。”

    我爱企业,企业爱我了吗?

    来自安徽黄山的刘忠最近有点烦。

    烦恼的原因,起始于他的跳槽。一年前,他进入一家私营纺机厂担任修理工。前不久,相邻的一家私营纺机厂招人,他看到新厂的工资比老厂多100元,便报了名。哪知跳槽后,老厂老板找上了门,拿着派遣协议说,他的劳动合同还在履行中,不能走人。老板还扬言,如果新厂不辞退他,就要动用法律武器。

    前几天,新老板与小刘打招呼,说小刘,我也有难处,同行闹翻了,以后不好相处。你还是考虑走人吧。刘忠不解,问,我的合同刚签,就让我走人?老板拍拍他的肩说,你签的是劳务派遣合同,我把你退回派遣公司,他们还会重新安排你的工作。就是不安排,他们也要养你,每个月支付你上海市最低工资,可以拿两年,多爽。

    老板还鼓励他:小刘,天涯何处无芳草,好马总归有草吃,你怕什么?

    话是如此说,法律也是如此规定。但刘忠回到派遣公司,老板却给了他一张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刘忠拿出劳动合同问,劳务派遣不是最少两年吗?老板说,人家都不要你了,你是我儿子啊,我养你?刘忠要讨说法,老板说,你去打官司吧,只要你耗得起时间,我奉陪到底。

    他垂头丧气回到出租屋,与他合租的农民工听了他的遭遇,有的骂老板刁,有的说他傻。刘忠说,我傻吗?我又不是傻瓜,为了100元跳槽。关键是用工单位一个理由,甚至没有理由,只要看不顺眼,就可以将派遣工退回派遣公司。我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处处受到歧视,没有发展空间,自然哪里工资高,就到哪里做。我爱企业,企业爱我了吗?

    刘忠说,他急着找工作,不会打官司,但他不后悔,以后,碰到同样的事,他还是会跳。

    她患上了轻度忧郁症

    小陈是来自湖北黄冈的农民工,作为派遣工,她在爱意精品(上海)有限公司工作。刚开始,是与上海智联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一年后,由“爱意精品”安排,又被转到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小陈说,转来转去,她感到自己就像一棵大白菜被人买来卖去。

    半年之前,小陈听同事说,作为偷窃者,她的照片上了公司内部网,还被勒令辞退。她赶紧交涉,公司承认事先没有调查,搞错了,让她重返岗位,但就是不安排她的工作;她要企业在网上作个道歉,给她消消毒,但企业就是一个字不给;她找派遣公司,在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内,派遣公司不吱一声。

    为这事,小陈的父亲多次奔波于两家公司之间,求助于有关部门,但均无结果。小陈整天以泪洗面,患上轻度忧郁症,做了一

    ■农民工马俊唐红梅

    维权却遭遇“举证门”

    农民工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加班;但加了班,企业不发、少发、欠发加班费的侵权事件,也在上海屡屡上演。究其原因,还是加班情况难于举证造成的。

    马俊与记者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他是“幸运儿”。这位来自江苏如皋的36岁的农民工说,他在上海建强物业工作期间,企业要求他不管是平时,还是双休日,哪怕是法定节假日,吃睡都要在单位,如果居民有修理水电的需要,必须随时出动。他按企业的要求做了,但每月拿到手的,只有区区1000多元的工资。

    一次次,他想向企业提出加班费的要求,又怕企业辞退他,忍了。但是,他的忍耐没有换得企业的善待,企业还是辞退了他。忍无可忍的他想到了打官司。可是,他如何证明自己的加班?幸运的是,他碰到了某劳动咨询服务公司的高月芬(见右图中),经过指点,马俊搜集了晚上的报修记录,贴在墙上的工作记录、考勤卡,并在高月芬的帮助下,经过调解,拿到了1万多元的加班费。把本来就是自己应得到的合法权益说成是幸运,恐怕是索要加班费而遭遇“举证门”的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从现实状况来说,马俊所说的“幸运”,有其合理的成分。为了逃避加班费,有些企业可谓机关算尽。

    不设考勤记录,不留加班痕迹,是一种逃避方法;随意抬高计件标准,农民工只有通过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指标,企业却借口计件制而不支付加班工资,是一种逃避方法;通过书面约定,要求农民工加班需填写加班单,但事实上,这种加班单从来不用,是另一种逃避方法;约定工资中包括加班费,又是一种逃避方法;约定企业所发奖金中,优先发放加班费,仍然是一种逃避方法;更为可怕的是,少数善钻空子的企业,竟然通过集体合同,约定一个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加班计算基数,以此来规避应该支付的加班费。

    与马俊相比,唐红梅这位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征地农民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据她说,她在遒健贸易有限公司担任促销员,由于法定节假日经常加班,她向企业提出了支付加班费的要求。可是,企业认为与她没有劳动关系。她同样找到了高月芬,这一次,高女士也头疼了,因为唐红梅收到的工资,均通过银行转账,用的是私人名义。不过,经过努力,高女士说,她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有力证据,将向仲裁庭提供。

    超时加班、严重超时加班,被迫加班,侵占了农民工的休息权、身体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加了班,还拿不到加班费;为了索要加班费去打官司,却又遇到“无法举证”,实在郁闷。

    ■心声

    无法接受长期无度地加班

    在走访农民工的日子里,记者多次听到农民工敞开心扉的话:加班加点,我们能够接受。但是,长期无度地加班,我们无法接受;企业滥用加班权利,并通过规避行为,逃避责任,我们更是无法容忍。

    唐红梅愤怒地说,工资是劳动者权益的核心,也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加班工资,也是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这个底线问题都无法解决,我们还奢谈什么维权?

    唐红梅说,为何企业有那么多的办法,可以无理地赖掉农民工的加班费,而农民工却少有办法对付企业。“难道对那些违法企业不能施以处罚吗?”

    换了一个新单位,薪资条件较丰厚的马俊则开玩笑说,农民工维权,现在竟然要碰运气,这实在是有关部门应该深思、反思的问题。经过打官司,他开始钻研相关法律法规,他感到,《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应该修改了,对综合计时,应该明确规定每月加班时间的上限,超过部分应该按双休日200%计算。对不定时工时制,每月确有超过标准工时制的工作时间,应该支付相应的工资。

    王小燕说,我们也是年轻人,也有年轻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我们在老家,爹娘也疼爱,重一点的农活都不让干。可为什么我们进城做了工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却找不到人维护?她希望过了春节再上班,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让她睡到自然醒。不少农民工都说,适度加班可以,毕竟企业也有难处。但是,足额支付加班费是天经地义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7 08:45:41
  ■现状


    两份招聘信息泄露“天机”


    在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记者得到了一个信息:当前劳动争议仲裁案中,农民工索要加班费的,占整个案量的50%。按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年受理案件达6万件来算,其总量是多么的巨大。这些劳动争议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暗藏玄机”。


    事件1:每周至少加班8小时


    2010年12月17日上午,记者在一家上市公司下属彩印包装企业大门口看到了一份招聘员工信息。上班时间:四班三运转,8天中6天上班,2天休息,每班8小时。试工期工资1500元;试用后工资:1500至2500元。


    一份公开的招聘信息,记者摘抄时,却遭到该企业门卫的一再阻拦,难道这份招聘信息藏有什么玄机?记者无从知晓,但至少,这份招聘信息公开透露:该企业每周至少加班8小时,每月加班3至4天,加班时间24小时至36小时。


    如果按上海市最低工资1120元/月,加班时间按工作日加班费150%计算,加班24小时,则员工加班费为231.72元;加班36小时,则员工加班费为347.58元。


    被招聘的员工试工期工资为1500元,扣除24小时/月的加班费,为1268.28元,扣除36小时/月的加班费,则为1152.42元。也就是说,扣除了加班费,被招聘的员工月工资接近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也难怪这家企业的门卫要阻拦记者的摘抄。


    事件2:工资标准“悄然”违规


    2010年12月22日上午,记者在一家门店前,同样看到了一份招聘员工信息,被招聘的全职员工按每小时9元计薪,月工作200小时,企业支付1800元至2100元;小时工按8.8元至9.5元计算。


    这份招聘信息,挑战着劳动者和劳动监察部门的眼球。因为按国家规定,全职职工月标准工时为174小时。超时计算加班费,不仅要按小时计算,还要看加班日是平时工作日,还是休息天或法定节假日,而不同的加班日,支付的加班工资标准,分别为150%、200%、300%;至于小时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去年4月发出的《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规定,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8元调整为9元。


    职工往往被“强制性”加班


    两份招聘信息泄露了加班天机。也就是说,从应聘之日起,职工就被“强制性”地要求具备加班能力、条件和心态,如果拒绝,“工时越长,薪水越多”的大门就不会向你打开。而与加班相呼应的,就是这些岗位,基本都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接轨。所谓农民工喜欢加班,倒不如说,农民工自求职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必须加班的烙印。


    劳动法律法规一再强调,加班,不能仅是企业工作需要,也要征求员工意见,而两份公开的招工信息却揭示———加班没商量。


    看了这篇报道,我觉得还远不只这些,我也亲身体验了一家外企--苏州工业园区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我报名应聘时是该公司人事经理直接在招聘面试,可到后来签定劳动合同时,却被指派到一家名为启航的劳务派遣公司去签合同,我很纳闷,当时就质问人事经理:“我是应聘的金红叶公司,咋的要与劳务公司签合同?她说现在都这个样”。我心的凉了半截。现在怎么是这样了?这家买力,跟另一签合同,我们成了啥东西了?成了别人手中买卖交易的商品了。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和谐社会,法制健全的闻名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而且,畸形的劳动用工,已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它将演变为一种的商品交易。劳动者的人生安全、权益都将受重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所以,我呼吁各权威机构,特别是执法部门,应当清醒和重视起来,重整旗鼓,整顿,规范劳务派遣--畸形的劳动用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7 08:52:45
共同呼吁,法律透明化的同时,钻法律漏洞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最后真正吃亏的还是小老百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7 09:06:21
劳务派遣的大部分都是国企,比如中国移动、建行、人保等,隐患当然严重了,类似于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万恶的旧社会啊!现在非211学校的很多毕业生都是劳务派遣形式走入社会的,他们面临很多前辈无法想象的困难,对前途感觉渺茫!无数革命先烈打下的江山,怎么给下一代的工作是劳务派遣,没有正式的工作和工资?苍天啊,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7 09:22:34
自今年春节以来,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大城市普遍出现“用工荒”现象,很多农民工不再来城市打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城市,对企业失望了,他们为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企业压低和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而且还受到城里人的无端歧视,不能在城里体面的工作和有尊严的生活,因此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留在家乡附近谋生,和亲人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5:12:29
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