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小幅回落,“硬着陆”风险显著降低
文/黄涛
转载自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cebf70100rm07.html
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小幅回落应该说还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也能够从工业生产情况得到印证。二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由于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生产法核算,而工业又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生产增速的下滑往往也意味着经济总产出增速的下滑。
另一方面,如果看一下总需求情况,则会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与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不同,二季度总需求情况相对一季度却是回升的。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保持高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8.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3.8%,加快2.3个百分点。受到严厉政策调控和银根紧缩影响的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增速仅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二是尽管消费依然低迷,但同比增速在加快。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一季度高出0.9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汽车类商品和建材类等房地产相关商品的销售增速也在6月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6月份,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9%,增速比5月份提高3.0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增长35.8%,增速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三是相对一季度,净外部需求有所增强。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3.2%和22.0%,分别较一季度回落9.4和4.5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但进口增速回落幅度更大,净外部需求有所增强。二季度,我国贸易余额由一季度10.2亿美元的逆差转为459.5亿美元的顺差。其中,6月份顺差222.7亿美元,呈显著扩大趋势。
生产和需求的变动方向不一致,反映工业企业的库存可能正在经历一轮调整过程,而工业生产增速在4、5两月连续下滑也很可能主要是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化的结果。从产成品库存的变化情况看,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23.1%,增幅较2010年11月末高出11.9个百分点。到4、5月份,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分别为23.2%和22.6%,与一季度末基本持平。
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大致持平和略降,表明在规上工业企业主动降低生产增速和需求增速略有回升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非意愿性库存大幅增加的局面有明显好转。同时,从4、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保持平稳以及工业生产增速在受到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影响下仅出现小幅回落,则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库存调整过程相当缓慢和温和。在这种情况下,二季度经济增速势必会受到工业企业库存调整的影响而出现小幅回落。
经济增速小幅回落,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此前市场有关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涨”甚至“硬着陆”的担忧。一方面,经济增速小幅回落既受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控,又受微观层面的企业主动去库存化的影响,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另一方面,历史地看,当前的经济增速并不低。特别是考虑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制约条件,9.5%的增速仍然是相当高的。
因此,之前市场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涨”甚至“硬着陆”的担忧就多少显得有点杞人忧天,至少从短期来看如此。
第一,工业生产有企稳回升迹象。4、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连续下滑,但下滑幅度在收窄。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3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4月份仅下降0.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6月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5月份提高了1.8百分点。从环比增速看,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10%,比4月加快0.04个百分点;6月份环比增速较5月份进一步加快0.38个百分点。
第二,需求回升可望持续一段时间。首先,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面临较多有利条件:“十二五”开局之年将显著提高地方ZF的投资积极性;负利率以及较高的利润水平有利于增强投资的市场动力,促进民间投资和私营企业投资快速增长;保障房的扎实推进有助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也有助于相关领域投资的快速增长。
其次,消费需求预计将有所回升。受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房地产调控、部分城市汽车限购等的影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和消费环境的改善等,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相比上半年将有所回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增速加快4.2个百分点。
再次,下半年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趋于增强。从历史经验看,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尽管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较大冲击,但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却相对较小。这意味着虽然存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仍可能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我国的贸易顺差仅为459.5亿美元。合理预计下半年顺差规模将明显扩大,外需(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趋于增强。
当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也不容乐观。6月份,受猪周期和翘尾因素年内最高等的影响,物价涨幅再次攀升——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而用工成本增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之间倒挂、以及融资困难和单位资金成本上升等因素在压低广大中小企业利润率的同时,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和困难。
尽管如此,在经济形势仍然较好和通胀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当前绝非政策放松的恰当时机。事实上,紧缩政策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通胀失控反倒会置中国经济于“滞涨”和“硬着陆”风险中。由此提示我们,在政策选择上,当务之急是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再考虑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今年以来消费仍相对低迷的现实,在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通胀之同时还应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至于“保增长”,就当前情况而言实应是政策上的最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