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为主线,冷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化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加强经济自主性的内需政策和民生政策,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较好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受益于主动调控,经济增长的内在协调性加强,经济基础比较坚实,内外需增长动力更趋协调,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加,一些突出的矛盾逐步缓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回顾过去一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等。这些年度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均已实现。
目前,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复杂。由于至今针对危机进行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仍然未有成效,使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演化成一场旷日持久,甚至可与1929~1933年大萧条比肩的大危机,短期内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前景不容乐观。目前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部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经济紧缩的大环境。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高度关注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放缓对“稳增长”的影响,高度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高度关注物价走势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影响,高度关注经济不确定因素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年度目标基本实现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2.0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全年可实现9%以上的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粮食丰收、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为保增长、控物价提供重要支撑。初步统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创历史新高。这是我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2010/2011年度全球粮食产量约23亿吨,而我国粮食产量占到约1/4。
同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提高,今年一至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了13.6%,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5.8个百分点,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目标,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今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特别是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对保增长、控物价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其中,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3.2%,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217亿元,同比增长25.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只有3个行业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结构有所优化。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41365亿元,同比增长24.8%。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5%,比上半年加快4.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6.9%和23.4%,分别有所回落。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9.5%,加快0.3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2.3%和22.9%,比上半年有所回落。
全国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个别大城市出现市场疲软迹象。前三季度,全国大多数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以上,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北京、上海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别为11.5%和11.6%,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低于8%,市场疲软迹象开始显现,年底商家降价促销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一些大城市的汽车销售受摇号限购影响,以及受房地产调控住宅销售回落影响等,汽车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均出现回落。
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今年以来,针对物价上涨过快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贷款投放力度和节奏,继续保持对房地产的调控,扩大农产品供给等措施,目前,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成效逐步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势趋稳,城市房价缓步下降。
房地产调控初显成效。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992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住宅投资35832亿元,增长34.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9653万平方米,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9.0%。但新开工住宅面积在扣除1000万套保障房后,前10个月出现明显下降。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比10月份下降0.28%,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其中10个大城市住宅平均价环比下降0.36%。
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据人社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436万,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9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实际增长13.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货币政策稳健、适时微调。1~10月,全国财政收入90851亿元,同比增长28.1%,比上半年回落3.1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3292亿元;今年以来,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前三季度同比减少近6000亿元,对遏制物价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10月央行累积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万亿元,比9月减少了893.4亿元。这是近八年来,央行外汇占款月度余额首次出现下降,下降规模超过预期。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央行适时进行预调微调,于11月30日宣布把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市场可获约近4000亿元的资金释放。截至三季度末,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因美元走强,最近人民币汇率对美元连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开始缓解。
1~10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去年全年规模,顺差减少。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9753.8亿美元,增长24.3%,已超过去年29740亿美元的全年规模。其中出口15497.1亿美元,增长22%;进口14256.8亿美元,增长26.9%。累计外贸顺差1240.3亿美元,减少15.4%。因欧债危机恶化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从今年1月份的44.1%回落到10月份的21.6%。
当前存在问题
目前,多项经济指数回落,经济增长速度温和趋缓。受对物价和房价主动调控和国际经济紧缩环境向国内市场传导的双重影响,三季度以来,我国多项经济指数出现回落,经济增长速度温和趋缓。
GDP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29亿元,同比增长9.4%,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利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低。今年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特别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10月份的50.4%下降至11月份的49%,回落1.4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初步预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比今年降低1~2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将放缓。在欧债危机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增速8、9、10月连续三个月回落。10月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环比分别下降8.3%、7.2%和9.5%。11月出口订单指数为48.6%,低于上月2.3个百分点,表明美国、欧元区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外部需求减少,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预计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将比较严峻。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其一,订单回落、需求不足、库存积累。11月大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落,分别为47.4%、48.0%和49.2%。同时,去库存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新一轮去库存周期开始,可能会延续到2012年的三、四季度,这段时间内,工业生产将进一步放缓;其二,因商品滞销,资金收回碰到障碍,企业的债务链增加,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7131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三,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困难,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因出口下行、贷款难,面临亏损。
部分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产品增长仍然较快,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近13%,比上半年加快。其中,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比上半年加快5个百分点;铁合金、有色金属、钢材等高耗能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致使完成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的目标面临挑战。需下大力气,采取更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
不会出现“硬着陆”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基础坚实,不会出现“硬着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经济增长温和趋缓,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符合调控预期。在诸多回落指标中,物价、房价、外贸顺差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政策预期方向,特别是房价温和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从长期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利。
近来,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舆论甚嚣尘上,以房价回落、人民币贬值等问题炒作,散布中国经济“危机论”、“崩溃论”和硬着陆等。这些看法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增加,同步性加强。在当前紧缩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外围紧缩环境向国内市场传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然而,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要进行经济活动,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之所在。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以住房、汽车、旅游、文化为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活跃,市场规模及回旋余地都很大。尤其是国内市场的空间巨大。我国与欧美国家的消费并不处在同一个阶段,欧美国家经济的低迷对我国只是有负面影响,但并不能左右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长期趋势。只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很好地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即使是适度放缓,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也在9%以上,属于快速增长范畴,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更不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