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德国民富国强:2010年德国人均GDP是4万美元,中国是4283美元。德国人获得诺贝尔获占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
要点2:德国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第一是马歇尔计划。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输血,德国可能就变质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极端倾斜。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及市场的有序发展。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
要点3:德国特色的理论: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发挥警察的作用来维护秩序。1967年德国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ZF职能,明确规定ZF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
要点4:德国的民主体制:德国最根本的成功是把他们的宪法当回事,另外还有议会体制。德国的两大党,一个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党,原称叫社会民主工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领导过的党。第二大党是联盟党,是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合称。
要点5:德国的税收:德国实行率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58%。这意味着亿万富豪交的税相当高。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就很吃亏。
要点6:德国ZF对税收的分配:德国税收的35%用于对农业、住房、租赁业、住房建筑业、交通业的补贴,如果把其它补助比如社会保险等其它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
主题: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嘉宾:杨佩昌(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会长)
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时间: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晚19点-21点
地点:希格玛大厦5层培训室
主持人:李国盛
杨佩昌:今天我讲的是"德国为什么民富国强",副标题是"德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家听"特色"这个词可能会非常耳熟,但今天我不是讲中国。"特色"两个字现在被误读了,不少人一听"特色"就会想到"遮羞布",很反感。坦率地说我也有点反感,但 "德国特色"是不一样的。大家注意,副标题还有一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国家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思潮,拿来划分国家形态显然不太科学。今天之所以要谈社会主义,目的是借用这一大家熟悉的概念来解释德国现象。
今天的讲座不是学术性讲座,而是我在德国的一些观察体验,不见得对。既然是体验就只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所以在这里不要讲我的理论错,你的理论对,这个不争论。今天可以探讨个人的感受是什么,但不讲对错,因为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对错之分。德国民富国强是有目共睹的。
今晚我从三大板块讲述:第一,德国真的民富国强吗?第二,民富国强有什么奥秘。第三,社会财富是怎么切分的。如果有时间我会讲两德统一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德国面临的挑战以及思考中国可以向德国学习什么
一、德国的确是民富国强
全世界有四类国家:第一类,民富国强。这是人们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这种国家有,但不是太多。第二,国强民弱,或者说ZF很强大,超级富裕,但老百姓兜里没钱,这以前苏联和某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三,国弱民穷,这以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四,民富国穷,ZF手里没有太多钱,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美国老百姓的钱比ZF太多了,这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ZF很穷,不得不去某个国家借债。要知道,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既欠内债,又欠外债。
德国显然属于第一类民富国强的国家。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列德国居于第四位, 表面上中国GDP已经超过德国,但我们看一组数字就会知道有什么样的差距。德国2010年人均GDP是4万美元,我们伟大的祖国是4283美元。连我差不多都要拖后腿了,农村很多人是达不到的,有的甚至4283人民币都够呛。2008年中国GDP超越了德国,但是,德国是一个多大规模的国家呢?35万平方公里,8800万人口,其中有600万外国人,也就是说德国实际人数是8200万,但诺贝尔获奖得者将近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我们都熟知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是美国人,但他是德国血统,在德国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之后才去美国。还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人,虽然他们改变的方向有好有坏。
德国有很多世界第一,汽车、化工、机械、环保都是世界第一。现在很多人出国上大学首选美国,我也一直以为教育国际化排名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澳洲,后来我惊奇的发现英国总领事会公布一个数据:德国大学国际化水平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这让我有些吃惊。当然,这也是有证据的,德国大学的留学生占大学学生总数的10%-15%,一般不会低于10%。因为德国ZF每年给大学提供补贴,外国学生越多,补贴越多。这只是补贴而已,财政投入办学的基本经费仍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你去德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学,在市中心地理条件最优越的也一定是大学。德国的大学和大学的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学习。那大学会不会很挤?不会,因为德国大学太多了,一个小小的国家就有300多所公立大学。在德国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了就可以去学习,但德国唯一不好的是混文凭太难,如果你抱着混的目的去肯定没戏,这对咱们来讲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全场笑)。
德国民富国强也体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城乡差距,"城市是农村,农村就是城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反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相对比较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钱的,我的德国朋友写信给我,我一看地址是乡下,就可以断定这家伙肯定有钱,如果是城市里的就不一定,我想说明的是在城里住的或者在农村在住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此外,德国的环境很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没有尘土裸露的地方,否则就是违法,要么用小石子铺上,要么全是草地。我们系里旁边有一条小路,从我上大学起看见在铺,一年的时间都没铺完,你知道是怎么铺的吗?一颗一颗石子拿来研究,摆放在哪儿比较好,然后像一个艺术品的搁在那个地方。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内装修7年,用7年时间内装修,装完以后就是一个精品。去图书馆不用抢座占座,在德国没有这个现象,你去一定会有。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这个大学的学生可以进去吗?当然可以,只是你不能把书借出而已。大学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满足了全民的读书需求。买书在德国很贵,一本书大约30-40欧元,也就是300、400块人民币,所以如果在德国发行3000-4000册就不错了,能卖到5000册以上就算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