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用农药化肥
除了不施化肥以外,弘毅农场也杜绝了一切农药和杀虫剂。对害虫采用的是物理杀虫法。在弘毅生态农场不大的试验田里,挂着两盏能发出特殊光谱的脉冲诱虫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脉冲灯会准时亮起,蓝白色的灯光,吸引了飞蛾、金龟甲等害虫扑来,触到灯管周围的金属棒,被电击后落入灯下的集虫罩。
“我们控制虫害的成本远低于喷洒剧毒农药。诱虫灯不能消除全部昆虫,但每年坚持诱捕,会逐渐达到生态平衡,即这个害虫物种还存在,也不再对作物造成危害。”蒋高明说,平均每10亩田的只要放置1盏诱虫灯,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农场的研究助理曾彦说:“在最初用灯诱捕虫子的时候,有时一天晚上能捕捉到十斤虫子,但现在虫子数量少了,有时一天晚上只抓到二三两。”这些小虫便成了鸡的食物。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生产了柴鸡鸡蛋、鸡肉等纯天然绿色食品,严重危害花生的金龟甲幼虫也不再猖獗。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链条就这样逐渐形成:庄稼-害虫-诱虫灯-母鸡-柴鸡蛋。
“防治害虫除了诱捕以外,还有一条路是依靠益虫,大多数益虫都是白天活动的,诱虫灯对它们基本上没有影响。”蒋高明解释说。
因为没有了农药和除草剂,农场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恢复了:约200只麻雀和6只燕子在这里安了家,刺猬、野鸡、蛇都出现了;农场饲养的动物包括狗、猫、鸡、鸭、鹅、猪、鸽子。没有农药污染,还有大量天然和半天然食物可以吃,生态农场成了鸟的首选之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对应农场外面的寂静田野,这里已经是名符其实的鸟的乐园。
蒋高明说,这一列措施,将肥力严重下降和被化肥、农药、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农田实现了生态修复。“现在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切断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元素循环,我们要做的是让它重新回归并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不再盲目杀死试验区内的一种生命,而是靠食物链和人工适当干预达到生态平衡。”
2009年冬,蒋高明对土地进行了深翻,随后农作物产量开始显著提高。去年秋,有机玉米亩产达547.9公斤,今年夏季收获的小麦,亩产达480.5公斤,经过3年时间,生态农场实现了“吨粮田”,而周边农民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达到的产量,也就是六七百斤。蒋高明说,这就是“生态学的强大威力。” 他说:“利用生态学原理控制病虫害,利用有机肥肥田,既增加了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多样性,又可以满足作物对土壤水肥气热的要求,完全可以实现粮食数量、质量双安全。”
弘毅农场的 “农牧沼气复合型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既能生产出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又能使土地一年年越种越肥沃,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中心顾秀林教授在考察农场后认为,“只有农牧结合,才能走出生态之路,蒋高明的弘毅生态农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不是落后的模式,是科学的模式。人们误以为有机农业低产,会导致饿死人,但是弘毅农场在六不用的下达到了高产。我认为种养业相结合这个逻辑是完全成立的。”
【标题】有机农场的前景与现实
事实上,蒋高明所试验的有机生态农场模式,正在今天的世界各地兴起。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带来的不仅是高成本,还有农药高残留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潜藏杀机。
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全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为4637万吨,农药用量达到200万吨。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水平高2.5至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
蒋高明说:“在山东种植的六种农作物每年至少要打24遍农药,以玉米为例,每亩田农药的花费都在70元左右,但这依旧控制不了虫害。”这些农药对农民的身体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在蒋家庄就有一些癌症患者。蒋家庄村民庆秀华说:“人打药都受不了,但虫子却杀不死。” 她的直觉是虫子越来越厉害,而农药的毒性也在增加。庆秀华说:“每次打完药之后身上很痒,洗澡都不管用。”
蒋高明认为生态农业并非正路。他担心,如果中国的农业再不回归生态之路,日益贫瘠的土地将失去最后的肥力。农膜、化肥、农药、杀虫剂,最终会使土壤由“黑”变“白”。
有机农业的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今年3月,联合国总部发布的公告说: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增至90亿;避免粮食供应危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农业发展政策,就是采用生态循环的农业技术。该公告说,全球调查研究说明,若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采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政策,那么,就有望在10年左右时间内使全球粮食产量翻番,同时也能实现保护农田等生态环保的目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6月发布报告说,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能够遏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药的需求。这些方法有助于作物适应气候变化,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且有助于将作物的需水量降低30%,能源开支减幅可达60%。
蒋高明所试验的生态循环农业,正是联合国组织的主张,他希望在家乡率先推广自己的有机种植技术,但目前,农民除了对养牛比较热衷外,对于种有机田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今年,村支书周京林拿出12亩田进行有机试验。尽管有蒋高明团队的指导,但是周京林还是些担心。他最担忧的是除草,因为如果不打除草剂,他可能需要用手工除4遍草。
顾秀林认为,农民不愿意拿起锄头去除草,这是事实,但从另一方面看,有机农业免去了打杀虫剂的用工量,人工除草的劳动量虽然增加了一些,但去除了环境中的毒性因素,而且将减少农民因为打药受害所产生的医疗支出。“从长远看,人不再接触毒物,而且生态会平衡,鸟和益虫都会回来,促进生态的循环,恢复生物多样性。”
目前弘毅农场除了人工锄草;还利用鹅等动物来消灭部分杂草。这样做既松土,又保湿,还能保持肥力不再流失。
蒋高明的估算是:“50元就能解决一亩地除草的问题。”至于其他成本,根据他的试验纪录,有机种植的亩均成本为1022元,包括:用工300元,有机肥200元,肥料运费52元,收获费用80元,浇水90元,租地费300元。这一成本与使用化肥、农药等种植方式相比大体相当。三年来,蒋高明在这个农场投入资金100万左右,目前农场已经开始赢利,每年纯利润预计20万左右。
蒋家庄的周京林还有另一个担忧,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牲口、猪、鸡、鸭等家畜家禽,有机肥数量大大减少,而农民现在养牛也困难。“如果普遍不用化肥,有机肥来源将成为难题。其次,要达到有机标准,现有土地均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调理恢复,这期间农作物产量会有所下降,影响农户收入。”
有机肥的来源还是不难解决的,多养动物就解决了。当地村民最担心的是,有机产品“优质无优价”,“种地辛苦一年,不如打工一月”。
这不仅是农民的担忧。蒋高明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报记者在农场采访时,正好遇到一位牛贩子来买牛,他并不在乎蒋高明坚持用生态的办法喂牛,他想要的是喂食了瘦肉精的牛;“如果喂瘦肉精,价钱可以提高6角钱。”(不喂瘦肉精的牛售价8.2元/斤,如果喂了牛贩子提供的瘦肉精,则高达8.8元/斤,这样下来,每头牛少收入600元)。
无论如何,蒋高明还是相信,近年来,毒韭菜、毒豇豆、膨大西瓜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市场对安全的农产品是有需求的,完全杜绝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品的有机食品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机种植模式,需要ZF的正确引导,如果价格合理,农民尝到了甜头,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的有机粮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目前整体仍处于过剩状态,只要从事农业生产有效益,大多数农民并不愿背井离乡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