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不均衡 根据松紧规律出招》
欧洲央行跟进印钞
在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后,欧洲央行12月2日宣布将其对银行业的特别支持措施再度延长3个月时间,原因是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这表明该行正希望藉此缓和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部分压力。欧央行将银行业无限制贷款计划延长3个月,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中“压倒性多数”的委员支持该行继续进行其国债收购计划。欧洲央行从5月份开始收购国债,目的是阻止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蔓延;7月份以后,欧洲央行收购的国债数量有所减少,但该行最近再次加大干预债券市场的力度。这说明继美国开始第二轮印钞以后,欧洲也扩大了印钞的规模来应对欧元的危机,世界流动性过剩进入了全球正反馈,欧洲对美国货币泡沫所采取的方案是以泡沫对泡沫。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市场上的流动性泛滥。
通胀无牛市
对于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我们要看到的是央行的连续提高准备金已给市场流动性带来了巨大压力。有报道说,中国银行业2010年最后两个月还有2900多亿的贷款额度,这样的报道意在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内还有资金,但是这样资金量是中国人均才200多块,对于中国上亿张信用卡,年底透支消费高峰时的刷卡都未必够。因此,中国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已经紧张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想见了。更进一步是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与现在的央票利率形成倒挂,所以央行的回收流动性已经实际上无效。而且这个利率倒挂竟然达到了1%以上(7日3个月shibor利率3.3940%,央行12月7日发行的三个月期央票利率2.3437%),也就是说央行必须加息1%才能够改变这样的局面。央行7日发行10亿元人民币一年期央票,发行量与上周持平,且继续维持逾三年来低位,央票实际上已经难以回收流动性,造成7日大盘低开后一路上扬重返年线上方。
外汇局2010年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下继续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是去年同期的1.03倍,环比则增长40%,出现较大异常。这样的非正常增长背后是热钱进来了,但是热钱10月得利后未必现在进入股市,因为银根紧高利贷的机会更看好。有报道称民间借贷利率已从年初的月息10%左右降到如今的1%-2%左右,在资金被如此抽紧的情况下利率降低,说明热钱大量流入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供给,这些钱没有进入股市,要借贷期满才有可能进入其他市场。而房市11月也是逐步价量齐涨,这说明还有很多的流动性投资房市,抬高了房价。
通胀无牛市。通胀导致利率大幅上扬,这里股市所参照的利率不仅仅是银行利率也要包括民间利率和高利贷利率体现的社会综合财务成本。这样的利率提高就是股票估值的下降,很多资金会离开股市进行高利贷渔利,而被渔利的产业又直接导致实业的利润率降低,股票的利润下降。因此这样的通胀下股市是没有牛市的,其通胀性牛市的特点就是抗通胀的资源、消费、流通等大类的股票会有价值的重估,但是对于股市的总体肯定是利空。如果资金从股市被挤出,会造成更多的流动性泛滥,还要进一步加剧市场的通胀。美联储在2008年危机时迅速调整为近似零利率的结果就是要以低利率维持股票和债券的价值估值,但是对于中国,超低利率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简单地说,通胀无牛市就是通胀时产业也受到损失,所以很多股票股价可以跑赢大盘却跑不赢通胀。当然,对于资源股等通胀得利股是不同的。
按照流动性松紧规律出手
有报道称数千亿热钱囤积香港等待机会到内地渔利。如果是以准备金、央票等手段收紧流动性,收走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结果会在某些地方造成价值洼地而成为热钱渔利的目标。因为资金的每一次流动和过手都是要盈利的,热钱的流动性富裕不会自动填充到流动性紧缺的地方而是要得利的。与此同时,在热钱撤出的时候所造成的流动性紧张,也不会立即和无代价被填补。因此,政策导致内地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会出现巨大的流动性松紧不均衡。所以,虽然中国整体上流动性泛滥但是不排除在某些地方出现流动性紧缺,这样的不均衡恰恰是热钱最好的渔利机会。
因此,热钱进则收紧出则放松的调控,实际上造成中国经济体内流动性的松紧震荡。震荡中不断的资金流转需要不断地赚钱,找到不断渔利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主力真正的盈利不在于把价格炒高多少倍后的逃跑而是不断高抛低吸,几次往复就可以在赢利上超过直接的拉价格炒作而且赚钱不留痕迹,这是最难防范的。而不断的松紧操作,还会造成信息的巨大不对称。热钱对于信息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这样的松紧操作结果加剧了资本对于国民财富的掠夺。如果我们按照流动性的松紧规律进行投资,则可以创造大量的投资中短线机会。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源再博弈和再分配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是资源股要跑赢通胀和大盘的,因此本人对资源股长期看好,今年以来有色金属的走势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对于通胀的泡沫,科技永远是最好的池子,历史上世界走出经济危机也是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