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说明
借鉴Anderson et al(2003)的研究,假定税收支出是营业收入的线性函数,且企业税率不随年份发生变化,本文使用模型测度企业的税负粘性①水平(Sticky)。
使用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Tαx)作为上市公司税收支出的代理变量②;
选用企业当期营业收入(Revenue)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代理变量③,
定义Dt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是否下降的虚拟指标,相对于第t一1期,若第t期营业收入下降,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当Dt取0时,模型中回归系数δ1反映了相较于第t一1期,企业第t期营业收入增加时,税收支出随之增加的幅度。当Dt取1时,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δ1十δ2表示相较于第t一1期,企业第t期营业收入减少相同单位时,税收支出随之减少的幅度。两者之差即回归系数δ2则体现了受营业收入变化方向的影响,企业税费支出变化的“非对称性”程度,即企业的税负粘性。
具体而言,本文使用上市公司2003一2022年营业收入和企业税负支出季度数据,运用模型对每个上市公司当年及前七年(共八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滚动回归,并定义回归系数δ2为上市公司当年的粘性水平。回归过程中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对存在序列相关的观测数据进行FGLS(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估计,以确保OLS回归结果的有效性。进一步地,与Anderson etl(2003)类似,根据税负粘性的定义,当回归系数δ1大于0,回归系数δ2为负数且显著时,意味着当营业收入下降时,企业税收支出减少幅度低于同等比例的营业收入上升所增加的幅度,且该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此时δ2的值真实反映了企业税负粘性水平。若回归系数δ1大于0,且回归系数δ2不显著,意味着随营业收入方向变化,税收支出变化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此时企业不存在税负粘性,则税负粘性取值为0。
此外,为便于分析,本文使用取绝对值的粘性结果作为企业税负粘性的度量指标,该值越大,意味着企业税负粘性越高。
2.数据说明
样本选择:全部A股2003-2022年数据(初始数据从2003年开始,是因为1998年开始使用现金流量表,提供上市公司每年支付的各项税费数据,然而1998—2002年只有中报和年报数据,2003年之后才有各个季度数据,经过处理之后的数据起点为2010年)
与参考文献相同,做了如下的处理:(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当期和滞后一期上市公司税费支付、营业收入为负值的样本;(3)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4)要求每个企业至少应包括20个以上的有效观测值并对季度数据进行滚动回归;(5)为避免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干扰,对连续变量在1%~99%分位数上进行了缩尾处理。
行业参照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
每个压缩包都附有初始数据,计算代码,参考文献和最终数据
3.参考文献
[1]魏志华,卢沛.税收竞争、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粘性[J].经济学动态,2021(06):49-67.
[2]魏志华,卢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税负粘性:基于税盾视角的解释[J].财贸经济,2022,43(04):5-20.
压缩包所含文件:
数据样例:
分年份数据量统计:
缩尾后的描述性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