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实现共产主义
文\燕中伟
-
这篇理论的前序,已经修改了好久了。今天又一次新修改的出炉。帖出来沉淀一下之后,再进行最后修改。再次修改后感觉可以,又开始邮发。这些年来,这就是笔者在研究和书写上总是处于进步的原因。得不到回复,本身也是一种批判。进步,就是在无限的被批判中、不断的自我观点完善,和表达上的进一精准。反正一句话:不是在逆境中成长,就是在逆境中倒下。这是鉴定强者的唯一标准。
-
-
基本观点:
共产主义可以实现。十年建设,可以实现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和平稳定的转变。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和高速发展。
-
内容提要:
建设共产主义的条件是要人们高度自觉。要让人们高度自觉的方法是管理,即什么样的管理。“物质条件”和“生产力”不是决定人自觉与否的条件。因此,共产主义可以实现。实现共产主义的办法就是复杂循环式管理模式,简称“复循式”。见正文稿。
-
人类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两种管理模式形态。即 阶梯式管理模式形态和循环式管理模式形态。
人类从原始部落脱离出来之后直到今天,人类所使用的管理模式便是阶梯式管理模式。阶梯式管理模式的特点:其是把集体里的人划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之后,以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来维护集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从而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也就造成人类自奴隶制开始直到今天,集体(社会)总是处于矛盾运动的原因。
-
循环式管理模式的特点:其是把集体里的人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之后以管理和监督实现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循环式管理模式与阶梯式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阶梯式管理模式强调绝对管理,因此,必然形成绝对反抗。循环式管理模式强调绝对监督,从而让集体里的人们不得不高度自觉起来。
-
所谓对共产主义的建设,就是用循环式管理模式取代我们正在使用的阶梯式管理模式,让人们在循环式管理模式下,在强有效的监督体制下不得不自觉。
-
关键词:
阶梯式管理模式 循环式管理模式 以集体为单位的市场经济模式
-
笔者的话:
-
要建设共产主义,我们首先要知道共产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就共产主义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我们怎样去建设?建设什么?道理说起来就是这样简单。但是这些简单的问题、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没有弄清楚。在了解了各个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后,才知道时代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只知道“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共产主义。于是共产主义在普遍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不信,你走到大街上去问。你得到的回答只会是“精神寄托”、“幻想”这类的词汇。
-
因此,我们既然要做共产主义坚定的缔造者,我们为什么不去深入的、真切的探明共产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从而为共产主义的建设找到真正的科学之路!
-
一、共产主义生活概况
共产主义,不是以国家为单位建设的。共产主义是以县集体为单位建设的。这个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原理见正文稿的阐述。
-
那时的人们非常自觉,他们和县长高度的统一起来。在县长的带领下自觉自发地创造生产、发展生产,建设生活、建设家园。因此,共产主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是史无前例的。在集体里人们的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全由集体承担。当然,集体的财富是由县长领导县这个集体里的所有人一起创造。那时国家不再针对个体的人发放任何福利。对贫困县也只是在政策上的扶持。国家福利制将随着集体的高度统一而消亡。
-
那时的日常工作时间可能只在五小时左右,有各种免费的琴棋书画等社团,各项体育项目社团。更为注目的是:每个县集体都有一个大型的科学研究馆,供应喜欢搞科研的人们业余使用,集体免费提供一切耗材。每年都会有市级省级的各种文娱竞技和体育竞技。当然不是为奖金去拼搏,那时的奖励不是用现金,而是为集体荣誉而鏖战。假期特别多,每年除了日常的节日假,还会有两周到一月的旅游长假。那时提倡月光族生活,因为存钱对个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
麻将机被放进陈列馆,洗脚城、洗浴中心、酒吧、网吧等,这些消极的、低俗的私有制时期的娱乐项目消失。
这便是共产主义集体内部的生活概述。在县集体与县集体之间,是自由竞争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说:所谓公有制与私有制,就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个体为单位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区别。
-
以集体为单位的市场经济模式,取代以个体为单位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好处:它可以消除个体的人在竞争中独自面对失败、贫穷、无助、孤独、挫折、折磨和痛苦,从而净化人们的心灵。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竞争中的投机倒把、冒险主义和尔虞我诈……从而净化人们的社会(集体)生活。
-
马克思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方法为什么会失败?两个根本原因: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是机械的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方法中,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这是建设共产主义不能以国家为单位的原因。无论如何,竞争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所以今天的朝鲜、古巴,我们可以说:那只是沉睡的、没有朝气的共产主义。
这是笔者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笔者为什么迈开经济学,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对新共产主义原理的探索?原因如下:
-
二、人的自觉性来至管理,如何管理。
笔者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称为机械的唯物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方法,是以“物质条件”来促使人们自觉起来。人的自觉与否,是建设共产主义的关键问题。然而,真实的现实是“物质条件”对人自觉性的影响,只能是一个外因的作用。更是不能决定人的自觉与不自觉。如同舞台不能决定演员要演什么样的节目,存款有一百万的人的下一步想法是什么,要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无法把握一样。人的自觉性只来源于管理,即如何管理,怎样管理中实现。因而,共产主义,不是以“物质条件”让人们自觉起来,而是刚好相反,是人们自觉之后,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去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
-
什么样的管理能让人自觉起来?见正文稿中的“复循式”管理模式。笔者提出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笔者的预计,这个管理模式的一经启用,十年,就能实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和平稳定的转变。注意,是“和平稳定的转变”。当人们在“复循式”管理模式下,向着自觉演进的这个过程,就是私有制渐进消亡的过程。原理是:自觉的人们在县长的带领下,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人们会联合起来。联合起来的人们就会创造出集体企业。集体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这个过程,就是私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的渐进过程。
-
三、共产主义,可以从局部开始建设
共产主义,不是需要一个国家、甚至于整个人类同时建设,才能实现。有这样的想法,是我们今天为马克思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失败之后,产生的搪塞理由。共产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实现,从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引路人。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内部的省或市进行建设,成为对共产主义建设探索的试点。一句话:只要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任何局部的区域里,共产主义隔我们就一步之遥。
-
好了,笔者的话就说到这里吧!至于上面提到的怎样让县长和民众之间高度的团结起来,国家、县长和人民之间,是怎样的相互作用关系?怎样才能让国家、县长和人民高度的统一起来,自觉起来?这是建设共产主义的关键。在正文稿中,笔者就系统地来阐述这个问题。
-
前言:
-
现实社会中一切不良现象形成的根源
在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百年周期性。就是无论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再顺畅,百年都会进入发展的转折。从中国历史五千年来看,一个新王朝从建立到覆灭,通常只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从现实来看,不同的国家即使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管理政策、各自不同的管理体制结构、以及各自不同的具体的管理流程,等等,但是我们面对集体(“社会”,以下相同。)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不良现象,是相同的。例如,两极分化、腐败、各行各业的犯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公共道德倒退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在笔者的研究中发现,集体存在着运动的轨道。这些现象,是集体在轨道上运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物。
-
这个原理形象的如同:我们要改变汽车行驶目的地,不是去改变汽车行驶的道路,无论我们如何操作汽车,不但不能改变汽车行驶的目的地,甚至于就会掉下悬崖一样。而道路,正是汽车行驶的轨道。就是说:道路已经决定了我们前进的目的地,我们能做的,只是慢一点到达这个目的地,却改变不了去向目的地的方向。而各个国家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等等,也就相当于驾驶这辆车的不同的驾驶员。由于是在同一轨道上行驶,即使是不同的驾驶员,但是目的地都是相同的。
集体运动的轨道是什么呢?集体运动的轨道就是集体管理模式。
-
人类总共存在有两种管理模式形态。即,循环式管理模式形态和阶梯式管理模式形态。这两种集体管理模式形态,就是集体运动的两种基本轨道。循环式管理模式,是实现集体作良性运动的轨道;阶梯式管理模式,是让集体进行恶性循环运动的轨道。
人类集体除原始部落时期之外直到今天,集体所运行的轨道便是阶梯式管理模式。正是阶梯式管理模式,决定了人类几千年来直到今天、“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尽可能延缓集体运动走向“恶性循环”周期的时间,却改变不了走向“恶性循环”旋涡的方向。
-
那么,人类的发展为什么在原始部落之后,出现了阶梯式管理模式这条轨道?阶梯式管理模式的结构、管理原理是什么?我们治理集体的一切行为为什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延缓“恶性循环”周期的时间,却不能改变“恶性循环”运动的方向?等等。
下面,我们就一步步的来认识这些问题,一步步来解开人类集体运动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