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61 2
2011-08-14

身与心的距离!

——拷问身心,信仰,还有价值...

文/于海辉(问答篇)


问:身与心的距离就是认识自己的距离?
        答:为人不自欺,不欺人~ 所思所行为人之本,身与心的距离也可以说是尊而重之的信仰,自我价值体现是为自知之明,身与心的距离就是对自知自明的认知程度!

            为人不自欺(自负),不欺人(弱的表现)~ 言语道断一个字,“明”!

            人除了思与行,还能剩下什么?身与心的距离,是自我人格的体现,思与行都在里面。

            认识自己是尊重自己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还谈何受人尊重呢?

            那真的就是烂肉一堆了~


        问:身是什么,心又是什么,距离又是什么?
        答:身为行,思为心~  思与行既是身与心的距离~
   
        问:身心是分离的吗,这个制造分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答:身心是思与行的综合体,这个制造分离的东西是为虚与实的辩证,亦为“欲”~

            正取为实,念在其中,行在其果~ 是为住因住果!这个制造分离的东西是“半斤八两”!


        问:到底是谁是什么想拉近身与心的距离?可能会被拉近吗?
        答:问题不在可能与不可能,而在想与不想拉近(认识自己),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或者说是价值观~ 人各有主,这个主就是个人主观论断的任何事物,自然也包括认识自己~


        问:即使被拉近了,是否还是存在着距离?
        答:人非圣贤,身心的距离是“希望”,稀缺于自身的一种希望,或者说是目标,愿景(远景)。

            认识自己不是歌宗膜拜,而是身体力行,实事求是,不虚不晃~

            只要有欲望,身与心的距离就永远存在......


        问:是否只要存在着距离,就还是存在着分离?这样的拉近,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距离本身是单纯的,关键在于这个身与心的距离不是单纯的肉体与思想的距离~

            而是知自己之不足,是半斤八两,还是三斗五车~

            认识自己是自我救赋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精神,除非你颓废自弃,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意义之上的探讨了,亦或你入得窄门,身心合一,只是这一步却是万距之遥~


        问:认识自己重要吗?
        答:一个人的“自我”重要吗?


        问: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原则的人会是什么样?


        问: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是一个被充满着一些想法所驱动的一个人吗?
        答: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哪儿来的想法?驱动又从何谈起呢?


        问:认识自己要从哪里开始呢?
        答:“自命修心,自性修行”!


        问:我们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来认识自己?

        答:这个世界什么样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觉得她美好,那它就是美好的,反之亦然~
            一颗心,一世界!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你的缩影~


      再问:还是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自己的所思所想开始认识自己?
        答: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自知之明”!

            从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开始~ 所作所为,难在又又,易在醒身~
            知而自醒,醒而自清,清而自明,明则自知,说到底还是“自己”。

            比,不如悟,悟不如学,学不如实践,模拟......


        问: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是一个被充满着一些想法所驱动的一个人吗?
        答: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哪儿来的想法?驱动又从何谈起呢?


      再问: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有想法吗?就没有自己的或者是别人教的经验教训反应吗?

        答: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又如何界定自己的主观意识呢?


        问:这一些的经验或者是反应不就是驱动自己的动力来源吗?

            一个或许认识了自己,或者是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的人,是否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欲望?

            他还是否或者是被想法欲望所驱动,即使被驱动的时候,自己是否了解?

        答:针对经验教训的认识也是要具体到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来评判,实践是很好的自我认识的渠道。

            目的是认识到自己针对事物的判断是盲目的还是真正去了解分析过的一个很具体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判断和认知都没有,又如何去驱动自己的动力源?

            首先我们要确定被驱动的东西是不是单纯的建立在激情之上,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驱动力?

            根本问题不在想认识什么,而是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时分析应该怎么做!

            借鉴和认知是通过自我客观评判而拿出一个自我认识的基础,这个过程即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一个不认识自己,或者说对自己认识不足的人,如何判断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个人主观任何时候都要建立在客观体系之上。

            堂吉诃德不要和风车战斗!但是可以和自己战斗,战斗的前提就是要不断的使自己进步,

            进步的过程既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不然就是自负,自欺欺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4 10:39:33
不错,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4 10:53:58
身是自我,最原始、野蛮的躯体,而心就是本我,是思想、文明智慧的凝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