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一种概念或“有意义的符号”的联系及意义符号之关系的处理的过程,其不同于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地方似乎是有“心”的参与,“心”在感知、觉知思维的对错,从而修正其思维的内容。这种“心”的觉知不同于感官,而是下意识对意识的筛选,是意识与下意识的互动。
思想是将思维的内容“写作”出来的文字体系或“演讲”出来的话语体系或“符号体系”。思想必须让获得思想的人觉得有意思、有价值,具有启发性,具有创新性,具有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性,具有娱乐性,具有情感性。
写作就是一边思维一边诞生思想的“笔”“述”过程。“笔”是技术工具。“述”是“符号表达”, 即:所谓不同语言或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音体美的艺术创作在作者看来实质上也都是具有思想和思维的“符号表达”意义的“写作”。“通感”是最高的写作境界。
“符号表达”可以是多样的:第一,基于眼的视觉符号(如视觉文字和图画,这是地球人目前的主要的思想表达工具;其实,原始的身体语言也是视觉符号,聋哑人的手势语言则是现代人的特殊语种);第二,基于耳的听觉符号(如音乐和语声,由于图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语声目前已经退化成是地球人的第二大“符号系统”,虽然语声符号还是不能书面交流的人的主要交流工具;此外,目前人类用语声积累的信息还基本不能实现死人与活人的交流,而文字符号是活人与古人对话的主要途径);第三,有基于鼻子的嗅觉符号(据说,一些服务业企业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嗅觉形象识别系统,估计嗅觉符号是将来的人类的重要“写作”载体,但其“嗅觉笔”的生产成本目前来看比较“视觉笔”---如电脑多媒体的生产成本似乎要高,人类似乎在“笔”的选择上有更多的“视觉笔”进化的路径依赖);第四,基于舌头的味觉符号(如品酒师的神奇表现,人类如果能发展出基于舌头的味觉符号系统,则思想的表达肯定更加的多样化并更能准确表达);第五,有基于皮肤感觉的触觉符号(盲文其实就是这种触觉符号系统,人类将来应该可以发展出一种振动符号系统---如类似发电报的点击身体来让人感知发报人的信息,让人的身体通过振动的感觉来直接感知彼此的思想);第六,基于意识的抽象符号系统,例如数学的符号系统、计算机的程序语言等。
“写作”最容易让人体验到“思想”“思维”之心理异同。思维是各类意识到的或没意识到的符号系统的有序运作过程,思想是思维有序性的证明和表征;如果思维失去有序性,那是神经病变;思想失去意义,那是没意义的程序运行;思想一般是通过单一符号系统表达而形成写作,思维可以是通感的美妙享受;思维可以是概念、印象、多媒体信息等在知觉里的再现(如幻听)或自组织(如梦)或自发性生长(如归纳总结),但思想一定是有检验和实证的、有目的性和现实指向性的(心理体验也是一种实证,这一点常常被现代“科学”人忽视)。本人的很多稿子都是思维的自动生发机制下的写作,多半不是有实证的思想,因为:思维是想象力的象征,而思想是想象力落地生根的结晶。
按照我们的上述分析,人类相对于地球的动植物之根本优势在于人类具有基于意识的抽象符号系统。但是,同样根据我们的上述分析,人类的文明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真正高级的文明是能发展出基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并彼此通约且相辅相成。我们建议,大力发展基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多元的抽象符号系统,这是实现人类与动植物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将来与外星文明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例如某种外星人仅仅基于触觉的抽象符号系统发展出高度的文明(他们的互联网不是多媒体的互联网,而是基于敲击或震动的互联网,但表达喜怒哀乐的意义与人类是相同的)。根据上述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可能是各自符号系统的特殊性造成的,基于这种因素造成的差异不仅没有良莠之分,而且可能是人类发展出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保护、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