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复杂
副标题: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的新描述
作者: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译者:陈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1997-04
内容介绍:
本书详细描述了美国1980前后,一批跨学科的科学们对复杂、混沌的边缘、正反馈、人工生命等领域的探索,并以圣塔菲研究院的发起、成立及早期的研究活动为背景,展示了一幅波澜起伏的科学思潮的兴起!是国内大学本科、研究生获得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的优秀著作。
管理专家王育琨推荐《复杂》
王育琨,著名管理专家和并购专家,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大学经管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多家企业集团顾问。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知名企业集团副总裁。
读后感:
桑塔费笔记1苦行僧的粗布衣服
李华芳
“苦行僧的粗布衣服”是《复杂》的最后一章中的一个标题,目前,我的想法也真是苦行僧一样的自我摸索,我模糊的感到头脑里有一种想法正在清晰,只差一点点我就可以抓到它了。这就是我目前的情况。我的想法最早是从coase那里来的,命令作为一种组织的方式,而后是张五常的启示,将要素合约作为涵盖价格机制&命令的组织方式,接下来我自己考虑了一种与命令以及价格机制均不相同的组织方式——家庭,但是我接着发现其实还有更多的组织方式,而这些组织方式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这样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虽然中间在浙江大学icss呆了一年的时间,这一问题被转化成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这样一个经典的社会学问题,但是以前的思路还是一直停留在演绎法,而非归纳的手段,而这回为了写《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的书评,特别重新找来《复杂》读,可以不客气得指出,目前浙大的工作远远没有跟上桑塔费的任何进展,甚至还没有达到《复杂》一书出版时候的水平。阿罗甚至早就指出演化经济学(或者称为演化博弈论也好)是不同于常规经济学的另一种新的经济学,尽管我们都知道常规经济学就是阿罗-德布鲁体系,而阿罗的转向是必须注意的一件事情。
Richard Lewontin指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科学家,第一种科学家把世界基本上看作是均衡的。如果有某种不合时宜的力量在某一时刻将整个系统略微推离了均衡点,他们会感到,从通盘来说,这个系统仍然会回归到均衡点上来。列文丁把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叫作“柏拉图派”,因为柏拉图这位雅典哲学家曾声称,我们周遭这个混沌而不尽完善的世界不过是尽善尽美的“原型”的各种影像而已。而第二种类型的科学家则把世界看作一个流动和变化的过程,看作同种物质以无穷无尽的不同组合不断循环往复。列文丁把这些科学家称为“赫拉克利特派”Heracliti-ans),因为赫拉克利特这位爱奥尼亚哲学家曾热烈而诗意地认定,这个世界处于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比柏拉图几乎早一个世纪的赫氏因观察到“你踏入同一条河,但流过的却是不同的水流”而著称。他的这句话被柏拉图意解为:“一个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的确如此,不管是现有的学术规则对经济学的陷害,还是其他的什么理由也好,经济学虽然在阿瑟、谢林、vernon smith、阿克赛罗、gintis等的努力下 ,逐渐朝边际报酬递增、演化博弈的方向前进,但是这个过程离阿罗设想的过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对于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忽视,使国内的研究远远追不上桑塔费前进的思路,这是非常要命的。
虽然目前有一些学术翻译的引进工作,但是对话以及跟进学术研究的步子仍然远远落后,只有一些“粗布衣服”,离锦衣华服还差得远呢?如果不重新考虑研究的问题,那么过许多年而重复前人的道路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倒是觉得可以要求桑塔费给予一定的经费,在中国翻译传播他们的思想,然后再来谈对话、谈合作、谈科学的进展吧。
桑塔费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是令人望尘莫及的,但是不少结论却是可以直接引用的,这一点一直为人忽略,比如阿瑟的玻璃农场模型,放弃两分法忘记所谓的均衡,就会发现在2-3条简单规则下,模拟情形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它们会演化出农场、公司、贸易商,这一切与现实的经济如此像,而全然不同于阿罗-德布鲁体系以及他们的小修小补。也就是说,我设想的组织方式以及方式与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设想完备,而是无数个体在其中学习适应的结果,这个结果会靠近那些物理学算法或者计算机算法得出的临界状态吗?这才是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果不会靠近,那么是什么迫使市场体系维持在稳定与混乱之间的某个状态,或者说为什么在这个状态范围内活动?这一切从股市、从菜市场、从任何你可以观察的人类行为角落里都可以看到。而计算机既然能用简单规则来模拟出如此真实的场景。这不同于演绎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归纳的手段,经济学的革命不是在于去推断理性人假设的逼真与否,而是在于讨论其中的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