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也是雨,洪水还是水
——把灾害变成财富那才叫牛
21年郑州洪水千年一遇;23年北京暴雨140年一遇;近些年来,洪水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严重。年年洪水,年年灾。抗洪、救灾全国上下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很少看到有人参与防洪、防灾。多是灾难来时嗷嗷叫,灾难过后睡大觉。没什么人去寻找灾害频发的根源及如何预防。
综观历次洪水,多是由山洪引发,大山因为森林稀少,留不住水资源。每下大一点的雨,雨水从没有树林的山上一泻而下形成了山洪。多股山洪会集在一起,就形成惊涛骇浪的洪水。古中国的天空也下雨,现在的洪水更多,损失更严重,是因为我国森林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山林是一个投资小,收益大,但周期慢长的项目。没有拼命的精神守不好一座山林。农村山林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太大,国家的强权难触及,导致“集体所有”变成了“集体掠夺”,砍伐森林最积极,植树造林,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干了。
等待森林这个自然水库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修一个防洪水库,却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事。防洪水库,不仅能留住宝贵的水资源,减少洪灾的发生,并能減少水土流失,还能发展养殖、林木、果蔬等产业。水是生命之源,把水留住,就是把希望留住。建一个水库,就是造一个聚宝盆。
大修防洪运河,把洪水导到沙漠里去,把南方的洪水导到极度缺水的北方去。洪水不仅仅是因为暴雨,更是因为水流不畅。山区建水库把洪水堵住,平原建防洪运河,建立四通八达的防洪运河,构建全方位的防洪体系,把洪水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
中美贸易战,中欧关系紧张,外向型经济越来越难。发展环保经济,大修防洪水利工程,加大内循环,提振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让中国再一次腾飞。
抗灾、救灾是英雄,防洪、防灾更是好汉。暴雨也是雨,洪水还是水,把灾害变为财富那才叫牛。变灾为宝,向洪水索要财富,在高科技的今天,完全能够实现。
笔者:谭树如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城市化、农场化、林场化
——拯救环境的法宝
洪水,是天灾更是人祸
长江:自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黄河: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
古代,洪水最多的是黄河。现代,黄河洪水是少了,更多是断流。今天,洪水最多的就是长江,年年洪水,年年灾,不断在长江流域上演。我们家乡在湘江支流的舂陵河边,采矿都是毁灭式,大量泥沙流入长江洞庭,山中一树难求。
2020年我们又迎来惊涛骇浪的夏天:此次洪灾,多地的最高水位已经超过了1998年历史极值。6月以来,141人因洪涝死亡失踪,全国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倒塌房屋2.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接近700亿元,195.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我们对待生存环境是不是太不珍惜了?没有人类以前,黄河一定不是有大量泥沙黄色的河。一定是一条山清水秀的河流,现在是断流不断上演,沙尘暴接踵而来。看黄河流域的新闻、图片、电视、电影,背景都是一树难求,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
小时候,我们是在舂陵河里泡大的,直接喝着河里的水。短短几十年,母亲河就变成了一条没有鱼虾的小黄河。解放前,我们村是一个森林小山村,短短几十年,变成了一个山中无树的大矿区。
我们穷尽所能地向大自然索取,矿没了,山没了,我们还能索取什么?祖先们把黄河破坏掉。今天,我们又要把长江糟蹋掉。明天,我们的子孙只得移民到火星上去了。
古代,长江十年一次洪水。今天,年年洪水,年年灾,上半年看长江洪水,成了每年必演的新闻。总喊着:伟大民族复兴,年年抗洪,怎么兴得起来?一场洪水,就可以把不少人的一切化为泡影。
2020年的洪水,不少新闻媒体都把原因怪罪老天。古代的天空也下雨,如果长江流域象古代一样,到处是森林,有三峡水电站的调节,又有南水北调工程,还有不少水电站调水,洪水会不会少很多?看看我们的窗外,山上有多少树林在守护着我们?
不爱惜大山,大山回报我们的就是洪水、旱灾、垮塌、泥石流、沙尘暴等。2020年的洪水,是天灾,更是人祸。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