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267 65
2011-08-17

         

股权转让前的背景说明

首先,荷金公司原大股东杨为荷金公司借款质押了其85.42%的股权,从担保公司给荷金公司借到600万元。其后,荷金公司未能按期偿还担保公司600万元,杨失去了他的为荷金质押的85.42%的股权;担保公司因此得到了85.42%的股权。最后,杨因为质押给自己造成股权损失,从荷金公司拿走资产计600万元。

这一系列交易形成如下结果:荷金借到600万元,被拿走600万元资产;杨股权损失600万元,但拿回600万元资产;担保公司借出600万元,换回85.42%股权。

                     

股权转让中形成的不确定性

      薛和李投资荷金公司1500万元资金,替荷金公司还银行贷款900万元,通过银行还给担保公司600万元,从担保公司获取了荷金公司85.42%的股权。担保公司放弃了85.42%的股权,获得了600万元资金,还附带解除了为荷金公司90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的担保责任。对于投入的1500万元资金的性质问题,荷金公司股东认识不一致,从而形成如下三种理解。

                     

股权投入及借入款确认三种观点

                第一种:荷金公司原股东观点

确认薛和李,股权投入1500万元,借入款为0万元。此时,荷金公司85.42%股权,价值1500万元。担保公司拿走股权转让收入600万元,其余900万元,形成担保公司对荷金公司的赠送,该900万元,列入资本公积金。

该方案,荷金公司原股东获得直接收益为131.22万元(900*14.58%)。

                  第二种:荷金公司新股东李的观点

确认薛和李,股权投入600万元,借入款为900万元。此时,荷金公司85.42%股权,价值600万元。担保公司拿走股权转让收入600万元,其余900万元,形成荷金公司对薛和李的借款。

该方案,对荷金公司及原股东,皆不形成直接的获益和直接的损害。

                  第三种:荷金公司新股东薛的观点

确认薛和李,股权投入0万元,荷金公司借入款为1500万元。该1500万元,形成荷金公司对薛和李的负债。荷金公司85.42%股权,价值0万元。该方案,对荷金公司及原股东,皆形成直接的损害。它给荷金公司形成了600万元的新负债,给荷金公司原股东造成87.48万元(14.58%*600)的直接损失。

                                        结局

因为新老股东之间及新股东之间,无法就1500万元的性质达成一致,该问题被暂时搁置1个月后再讨论。

但问题就是问题,一个月后咋办呢?请高手指教,到底如何处理这1500万元,才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7 21:32:01
请高手不吝指教,谢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21:36:17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并承担全部贷款风险,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贷款。
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为委托人提供金融服务,应收取手续费,不得垫付委托贷款资金,不得垫付委托人应纳的营业税,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22:56:33
有个很严重的概念叫“会计主体”    一个事项具体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  
债权人认为是严重减值的应收账款  已经减记至0  债务人也许不这么认为   还想着要还 而且债务重组前应付款项不能减记录
所以三个会计主体所形成的观点 和确认准则不一定是一致的!  这是首先  所以不要过分执着

这种金额这么大事项,应以双方协商确认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为准,这么大件事情,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文件,让人费解。如果真的没有协议,仅仅就以上陈述来判断:

1、原文中的陈述“薛和李投资荷金公司1500万元资金”  这样第三种观点显然不对  这不是一个完全的债务转移   否则不应使用投资1500万这种陈述,而应该是拆借,或者债务出售、转移

2、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是为了取得股权而超出股本金额额外付出的代价,而这里以担保公司的身份来看,他不是一个股权投资人,对股权没有眷恋,他的主要目的是收回借款或者担保款项,所以如果有人愿意以600万现金买回600万担保资产,任何担保公司都会立即同意。600就是用来购入股权的。

3、第二种比较合理,600万购入85.42%的股权,其余900万是大股东借款。

-----------------------

其实85.42%意味着什么? 绝对控股   大股东借款对公司而言  其实也是投资的性质

大股东想变成投资  通过个决议增资扩股就好了  其他应付款变成投资   大股东不想变成投资  就挂在负债上

没什么关系   薛和李有绝对的决定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23:03:54
此外第三种说法对原股东造成损失  是错误的

  债务只是换了人  并没有恶化     而且新增了900万新负债的同时 也得到900万的现金

  所有破产的公司几乎都死于现金枯竭 短期债务无法偿付

  新债还旧债虽然不是长久之道  但是900的新鲜血液  

有助于这个已经负债到需要84%抵押股权的困境中公司

  所以不一定损害原股东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8 07:59:57
hanneke 发表于 2011-8-17 22:56
有个很严重的概念叫“会计主体”    一个事项具体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  
债权人认为是严重减值的应收账款   ...
薛和李,和担保公司签了一个“股权转让协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这样写的:薛和李投资1500万元,用来偿还荷金公司两笔笔欠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