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从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资本市场、供求结构、政绩评价体系、行为经济学等方面发表见仁见智的见解?
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思路尽可能扩展,角度尽可能求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9 23:29:00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如果不遇到自然灾难,房价永远不会跌,因为除了买房者或将要买房的人希望跌以外,其他的各方均不希望跌,比如当地政府不希望,地产商也不希望,买了房子的更不希望,总之,除了买房者外,还有很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房价跌,那么房价又有什么理由跌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房子的都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在与高收入阶层的对弈的时候,能够对抗过高收入阶层吗?我觉得不可能。
所以,除自然灾难外,房价永远不会跌。
个人认为,如果是在市场主导下,供求或许是根本,但是在如今扭曲的市场下,更多是政府行为诱使房价的上涨(政府出于对gdp考虑).
中央政府想打压房价,地方政府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导致房价变化并为有所起色.但也应该看到的是,在这样的博弈下,中央政府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坚决(内蒙古,河南,上海出现的政要下台可见一斑).应该会令各方面产生某种预期了.
我个人觉得政府的出让行为是地产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它占总成本的大部分。
大家都谈到了政策的原因,个人认为消费者的群体心里也是一方面。人们买房不外乎两个目的:1、为自己找个安身之所,这是正常的需求,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为了投资,还美其名曰“炒房”。当然房子不是每个人都能炒的,但大有大炒,小有小炒。炒来炒去,把房价炒上了天。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房地产业产生了高额利润,使所有开发商趋之若骛!
我觉得也是供求关系
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每个家庭都需要住房,而且面积还要越来越大,所以,从长期来看,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不仅中国的房价会越来越高,全世界都将如此。
我认为是供不应求,现在的人口远远大于房屋的供应量,所以导致物价的上涨,而且现在的房地产投资又能赚取较高的利润,所以在城市中炒房地产是很火的一件工作,导致房屋价格的不正常的高。
以上几楼的观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平衡的供需关系。我也深有同感,这是中国的国情,是客观原因。
但我又觉得这种观点是不是有点悲观?既然中国的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过多,而人口在短期内是降不来的,那么政府抑制房价的措施不就没有任何用处,广大人民是不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房价飞涨而无能为力?我们是不是要等到供需平衡时才能轻松拥有自己的住房?我想,最起码要等100年。
房价上涨,我们不光探讨其原因,更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所归纳的原因使我们太悲观,看不到希望。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我觉得政府应该多建一些廉租房之类的,让穷人真正住得起房子,才是解决之道吧
我认为房价的高涨政府要负很大的责任,提到了土地的出让政策,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大家都说到了),其实我对出让政策不懂,但想想那肯定是对政府有利的(主要是地方政府)。
还有回顾一下房价波动的周期,政府一直都是在操纵,美曰“调控”。它主要是通过控制土地的供给(从而控制住房的供给)来操纵的,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盖房是要指标的(小城市或郊区),不然会被城管强行拆掉,结果是先盖房后贿赂城管。我想如果没有上面的支持,城管是没这么大胆的。
政府要修路会征收旁边的土地,强行的。然后把这些土地拍卖出去。这样的行为让不我不得不想到政府就是最大的开发商。这样还会阻碍小城市的发展,除了沿海的,农民大多是没能力购买如此高额的房子,从而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以上比较凌乱的,也许是错误的(我希望如此)。不管怎样,政府这样行为阻碍了市场的自动调整,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
不认同楼上的观点
市场的自发调节将实现均衡的房价,而均衡的房价必然要比现在要高,因为我国住房需存在超额需求。
不是政府不应该干预,而是干预的太少,干预的方法不对。政府应该做的是:低成本扩大住房供给
有此一说
全面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房价自然就合理了,市场的问题就应该让市场本身解决。
全面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脱离政府干预可能吗
‘市场问题市场来解决’,做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4:55:06编辑过]
房地产商囤积房源造成的供给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原因如下:
1、公共政策决策失误,宏观经济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而我们总是等到发现问题时(时滞后期)才临阵磨枪,总是找不到“提前量”。
2、公共财政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僧多粥少,不得不出售地皮勉强度日,领导政绩也是依赖地皮建立了财政来源。
3、经济学有句话: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高的提高土地售价,必然增加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企业商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4、政府机构内真正懂经济、金融的人才太少,马屁“经济学家”过剩。同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结局可想而知。经济学术氛围太差。
5、政府官员经济近视问题。现在的领导几年一换,目前的官员考核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必定从事的是“经济近视”行为。没有官员会做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还有就是“镀金”的干部本身就是“经济管理近视眼患者”。
6、政府经济决策机构不完善,看重人才的文凭和关系,不看人才的才干。
房价的形成,是供求关系。关注房价的实质,是关注贫富分化的问题。
不应该就房价论房价,因为房价的形成就是供给和需求,没有太多讨论
的余地,然而房价上涨的后果,是社会贫富差距的快速拉大,这才是老
百姓关心的问题,领导人关心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可惜的
是,不认为政府能够通过代价很小的手段来平抑房价。
同意Practicer的说法.但是中国的政府的房价改革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太多地方官员和房产商,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勾结起来,成为了既得利益的集团.不断的为抬高房价而造势.对中央的一些政策也是阳奉阴违.而且,他们的力量强大到甚至可以让中央做出一些继续提高房价的政策来.
如果把房屋看成是一种商品,那么主要是由于房屋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低,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把价格定得很高,依旧不会影响很多消费者行为。现在的房屋价格不是马歇尔所说的那个均衡点。
政府政策等外部环境只是一些约束条件的变动。
改善居住条件是群众的愿望,提高城镇化率是政府的政策导向,需求不断增长的,控制房价根本是太难
土地价格+建筑成本+利润=房价
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肯定是开发一块少一块,而且由于是政府定价,当权者为了粉饰政绩,寻求更大寻租空间,也不断提高土地批租转让价格。
建筑成本中材料近几年价格上涨是不争事实,人工的价格也是小河淌水悄悄地往上走。
房产商的逐利心理越来越黑,恨不得一块地皮就富得登上排行榜,而且确实需求比较旺,城市化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好地段的好房子注定是要价格高高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