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 心得体会 1500 字
篇 1: 《羊脂球》 心得体会 1500 字
读羊脂球有感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斗中法国军队溃败, 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昂城时, 鲁昂城有 10 个人:
奸商鸟先生和夫人、 资产家、 政客卡雷·拉玛东先生和夫人、 贵族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
两位修女、 “民主党爱国人士”高尼岱、 还有妓女羊脂球抱着不同的目的在鹅毛大雪的寒夜同
乘一辆马车要离开普鲁士占据区。
同车的人群一开头听闻羊脂球说出来被扣留的真象时, 义愤填膺。 然而, 这正是莫泊桑细
心设下的一个铺垫, 高潮也顺应的在此绽开。 莫泊桑牢牢的把握读者, 导引着读者在他对各
人的态度、 言行的转变的阐述中跟随着他思索, 思索人性在环境转变中的承载力量——人群
起初的义愤填膺到被扣留后“大家对羊脂球的似乎有点冷冰冰了”。
“他们现在几乎有点儿怨恨这个女人了, 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个普鲁士人……”, 人
群为自己的境况担忧, 建议把羊脂球一个人留下, 让他们离开, 被普鲁士军官拒绝后, 他们
只有转变方法对羊脂球进行劝说和劝告……到最终, 羊脂球屈辱的为了大家的利益, 服从了
普鲁士这官而换来了放行, 却遭到无耻的同车人的冷待。
在这个小说里, 具讽刺性的对比手法在文中时时贯穿, 仆人公羊脂球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
底层, 饱受世人卑视, 但却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 与上流社会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
产生剧烈的对比, 揭示了后者虚伪的肮脏内心。 还有车中两次进食时各人言辞、 行为上的对
比、 人群对羊脂球前后态度的转变对比、 初上车时三位阔佬及他们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对其它
人等的蔑视和最终途中在高尼岱《马赛曲》 中的狼狈不堪、 愤怒的心情之间的对比。
莫泊桑客观而又冷静的塑造了一组典型环境下典型的人物: 卑劣下作的鸟先生、 道貌岸然
的伯爵、 表面得体内心淫贱的几位贵妇, 与之对立的是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喜爱祖国的……
小说通过描写这些典型人物的语言, 简洁而又剧烈的把那些身份名贵的贵族的丑恶嘴脸刻画
的入木三分。 另人不禁对这些虚构的人物嗤之以鼻。
《羊脂球》 最大的胜利在于真实的再现了现实中的真实人性。 在莫泊桑的笔下, 人性并不
是抽象的、 虚无缥缈、 神奇莫测的, 或是要遵循某种准则来进行, 而是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
环境转变的。
《羊脂球》另一个胜利之处在于在精确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述中体现出来来的丰富的思
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对生活细致的观看和剧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结合的基
础上。 这一篇小说是经得起历史的积淀和推敲的。
莫泊桑写下这部传世之作或许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19 世纪的法国布满着资产
阶级等级观念, 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的感情, 有的只是毫无人情味的虚伪奉承。 同时我联想
到自己, 身处 21 世纪的中国,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 相互关怀, 相互
关心的和谐社会是多么的珍贵, 多么暖和。
我还有我的同龄人们是幸运的, 上一代的前辈们用他们的牺牲, 他们的革命, 他们的奋斗,
为我们构筑这样一个幸福的社会, 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让我们的世界
布满暖和, 布满真诚, 布满爱!
莫泊桑在 200 多年前就呼吁我们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 我想, 这个
抱负终将实现, 所以, 当我们仰视这位巨人的高度, 当我们面对和正视他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崇敬和信服的同时, 也要从自己做起, 努力将他的抱负变为现实!
读后心得
《羊脂球》 这本名著, 在我中学时期就早有耳闻。 但由于学业紧急, 一向未能窥到其中的
资料。 所以每次听到他的名号脑中就布满了疑团: 为什么叫羊脂球?我有猜书名的怪僻, 列
出来的解释真是五花八门, 其中最为确定的解释是: 一则有关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