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851 11
2011-08-18
   微观经济学核心是立足点在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是将个体的人、厂商抽象成追求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这种假设所依赖的现实是抽象的不完全的,对于研究经济过程中人同时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但从经济行为人的本质而言所作的这一抽象恰恰是看到人在经济生活所具有基本法则——追求的机会成本最小趋于零!反映到数学上就是拉格朗日乘子法的求条件极值问题。
  微观经济学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可以得到一些等价的思维,比如说如上的机会成本最小化还有关键是匹配的思想,如何进行匹配,匹配实质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上的平衡。或者可以看成是竞争过程中的博弈双方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匹配过程,一旦一方作出某种决策之后,另一方的决策也影响到另一方的最优决策的依据。如果用匹配的语言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行为个体之间如何进行一定的行为活动使得已有的单位要素得到一定的报酬,即不存在浪费。
  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可以到处找到匹配的思想的踪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个体层次。这一层次是研究单个行为者最优行为的条件的。二、市场结构。这一层次主要分析是市场中企业如何面对要素、产出及其他厂商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一般均衡。研究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实现。四、公平效率问题。这一层次实质是研究市场与ZF之间博弈,就是研究ZF如何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市场失灵的行为的纠正。整个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应是以完全竞争作为理想化的假设,至此的一般均衡实质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论证结论。从一定意义而言,整个微观经济学就是在研究资源如何分配实质不发生浪费,即效率问题。至于公平问题应该是后续制度经济学的延伸研究的范畴,对于市场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范畴。
  微观三百年历史,思想源于亚当斯密,这一思想仍旧在微观经济学的各个章节中不断闪现。
  一点阅读小认识,犒劳下各位观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9 13:13:30
顶一下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9 13:13:36
顶一下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1 14:07:22
补充两点,主流微观经济学除了对抽象掉行为人的社会因素,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之外,还把市场的复杂性简化为完全竞争模型,以及把经济活动定义为都是一个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同质性过程。所有这些处理方法都是为了迎合便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微观经济学在穿上所谓的数学的科学化外衣的同时,也使得自己越来越远离实际。因为,实际上的经济行为往往嵌入与社会活动之中,而许多社会因素是难以量化从而纳入数学模型之中去的。
不知道经济学的这种发展路径是幸运还是悲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1 19:56:32
逆风飞扬 发表于 2011-8-21 14:07
补充两点,主流微观经济学除了对抽象掉行为人的社会因素,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之外,还把市场的复杂性简化为 ...
你完全可以脱去经济学的数学外衣,用文字或者其他方法加以理论化,只要你逻辑自洽、推论吻合现实,就仍然是好的理论。但如果现实经济中的规律,连数学都难以说清楚的,就怕你抛弃了数学更说不清楚。
经济学的窘态,恐怕不是数学方法这种发展路径的问题,而是现实经济的复杂,使得规律难以认识的问题。我不认为现实经济的复杂面前,你放弃了数学就会走认识的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1 20:14:08
iooo 发表于 2011-8-21 19:56
你完全可以脱去经济学的数学外衣,用文字或者其他方法加以理论化,只要你逻辑自洽、推论吻合现实,就仍然 ...
呵呵,多谢指教。
对于你关于能用其他方法表示清楚的理论仍然是好的理论的观点表示赞同。你在后面谈到,现实的复杂性是经济学发展的障碍,也表示认同。
但是,你认为“在复杂的现实经济面前,放弃数学就不会对现实认识得更好”,这一点是有待商榷的。实际上基于历史的方法、建立在生物学进化思想上的经济学研究,某种程度上对基于数理方法、建立在物理学均衡思想上的主流经济学研究更接近实际,得到的结论也经得起事实的检验。这种完全放弃数学方法、放弃自上而下建立空中楼阁似的经济学模型、而是坚持对历史事实的比较梳理、自下而上的构建经济学框架的研究,并没有走数学化的发展道路,同样能对复杂的经济事实进行入木三分的解剖和解释。
我个人觉得,基于历史分析方法的演化经济学是对基于数理模型的主流经济学的颠覆性弥补。不管是理论解释上还是政策研究上。不知您是否认同愚下之见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