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开改,永葆求变之心
我们村在长江流域,人口密度大。全村平均每人不到四分田,三分地,二亩山。这点资产对每家每户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现在,极少有青壮年在家务农,多在外打工。山谷里的水田全部荒芜,唯有村屋前有水库灌溉的水田,还有老人在耕种。看着光秃秃的山,听父辈们多次说要植树,多年过去,山还是光秃秃的,只有一些野草与小树争辉。
当年的大集体,让中国经济到了破产的边缘,改革开放,开创一代中国盛世。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承认财产私有,让我们自个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的“承包到户”家庭手工业作业模式,又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党政机关在城镇,农村太大,缺乏国家强权的约束,集体所有制,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变成集体掠夺。村民只想着掠夺集体资源,占集体的便宜。田地还好,山林这种周期长、收益缓慢,不拿出拼命精神,守不好一座山林。改“承包到户”为“农场化”、“林场化”。政府只要做好一个裁判,山中无树,就找林场主的麻烦;田园荒芜,就找农场主的麻烦。
山林、田地都是财富,财富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最大价值。把山林、田地所有权归还给农民,让喜欢森林的,多买点山做林场主;喜欢种田的,多买点田作农场主。专业的事情,由专人来做。不要象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强制权力的集体把持着山林、田地,真正的国人却是看客。
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什么发展,就是因为古代当权者,宁可亡国,也不可变法。邓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能取得巨大成功,就是顺应时代,拥有一颗求变的心。
当年大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如今踪迹难觅。现在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造成水土流失、山中无树、环境恶化的根源。解放前,长江十年一次洪水,现在年年洪水,年年灾。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再适合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就是改革僵化的体制,永葆一颗求变的心。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农村经济,大兴水利建设,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城镇土地国有化,农村土地私有化
——不变土地财政,增加农村活力,加大环境保护
城镇土地有警察、城管,加之党政机关都在城镇,一般人都不敢乱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村里有治保会,村政府班子齐备,相关政策也能执行到位。内地农村,没有经济来源,财政支持最多到乡政府,一点漏网之鱼也只能到村官的碗里,根本没有什么经费作村管理用。
我们村,村干部多在市区或镇上居住与工作,村里的职位多为兼职,只是有什么任务时,才会回村报到一下,极少有村干部在家务农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这种每家每户一点土地资产,手工业作业模式,无法支撑一个家庭在农村生存。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人与小孩在村里居住。
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农村土地,每家每户承包的一二亩田地,种呢,不赚钱;不种呢,政府会找麻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分,权力的缺失,让农村土地成了集体掠夺的对象。
改革开放,创造中国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没有一次改革成功,是因为当权者,罔顾国家利益,只为个人利益。当年的大集体,让国家到了破产的边缘,改革开放,承认财产私有,说白了,就是财产私有制的功劳。
城镇土地国有化,不会影响当今的土地财政。农村土地私有制,能让环保更有力。山林是一种收益大,但时间长的环保产业,唯有拿出搏命的精神,才能守护好山林的成长。
在现有承包到户责任制基础上,把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承包者所有,并允许买卖。让想种田的多买一点田作农场主,让喜欢树林的,多买一点山来作林场主。让部分农民能在农村生存与生活,让部分农民能一心一意在城市安家落户。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环保经济,完全可以让我国成为一个森林国家。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环保应当视为产业来经营
小时候,政府部门在我们村组织过多次植树。如果那些树能活到今天,三四十年了,一棵杉树可以卖到四五百元,1.5平方米一棵杉树,一亩可产四百多棵;只要植一下树,前几年花点精力除一下草,后面根本不用花时间管理。三十年后,每亩收益20万人民币,真正花费的时间,还不到十天。算上防止水土流失,为人类提供新鲜空气。树林就是一个投入极少,产出巨大的聚宝盆。
多次植树,我们村的山还是光秃秃地。因为山地是集体的,没有人愿意主动植树。植树只是一个形式,只植不理,只见植树,不见成林。不拿出搏命的精神,守不好一座山林,农民只有对待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倍加珍惜。
《日本木材出口量达到历史新高,主要销往中国》,日本那么小,人口密度超过中国,地处地震、台风多发地段,却有大量木材出口到中国,因为日本是一个森林国家,每一个山林拥有者是在为自己,为子孙管理山林。
电视剧《陆战之王》,剧情是好,看得打鸡血。但也看得泣血,背景那么多山,一林难求。军营一般都是建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连军营所处位置都是一林难求,其他的地方更是可想而知。如果中国是一个森林国家,山林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不仅能直接提供大量的木材,更会让环境灾难减少很多。
总喊着爱国,有国才有家,但国也得爱国里面的家。中国是由14亿中国人才组成的一个国家。一个没有强制权力虚拟的集体拥有山林、田地,而真真实实的人类却是看客。没有人发自内心地去守护山林,形成一种集体掠夺的局面。
当年的大集体,让国家经济到了破产的边缘。人类首先是自私的,只有在满足个人意愿下,才会关心大家,关心集体。要做好环保,唯有把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统一起来,让每个公民为自己植树,为儿女奋斗,才能创建一个森林国家。
喊口号,不如给政策,搞好环保,把环保视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环保产业,收益慢,但却是投入小,收获巨大的产业。不讲奉献,只讲利益,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公民获得直接利益,环境自然就变好了。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赠送《环境保护活动计划书》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