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2009年3月的《论心理估值及盈利之来源》中指出,
http://blog.donews.com/michaelchen/archive/2009/03/28/1480893.aspx
“如果股票不代表任何产权,或者任何实物资产的话,而是纯粹被视为筹码的话,那么,这样一个市场,便是一个典型的赌博市场,投资者在买入一刻的对错,最终由日后卖出时的高低进行验证”,不幸的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比如说,股票上市时的费用,ZF的税收,券商的佣金,付出给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给分析师的高额咨询费用、薪水等等,这些费用是从市场中抽水,而耗散市场的总体资金并降低投资者的回报率。
相反,现在被很多股票市场参与者认为是“抽水”的增发新股,如果该企业募集到新资金之后,确实能够利用该本金发展赚钱的话,反而是增大了企业的价值,而不是一种对资金的耗散作用。投资者应该关心的不是抽水导致的股价低迷问题,而是增发价位是否公平,增发后是否创造价值。
衡量这样一种由于过高的交易费用,导致股市利润耗散程度的一个合适指标,是换手率。股票的每一次易手买卖,ZF和交易商均抽取佣金,坐地收租。因此,换手率越高,说明市场越接近于赌场,越多的可能收益被开赌场的黑社会抽走。祁斌在多次演讲中指出,“2007年一个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所有主要市场的换手率平均在100%多,一只股票一年倒腾一次。而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平均换手率是927%,深交所是987%,”以此来说明中国市场尚未成熟。
但祁斌没有明确说明的是,由于这样一种达到成熟市场9倍以上的换手率,如果没有新的资金不断进入的话形成一个庬式骗局的话,那么,在有限的资金下,长期多次交易的最终结果,便是被ZF或者交易商,通过索取费用而榨干了一切盈利,当每一个将股票视为“筹码”,无论是以任何高频交易策略,或者准随机模式,不断交易者,长时间下大部分人都将是输家。因为每一次交易发生时,输家输双重,赢家被抽水。这即是查尔斯•埃利斯所谓的“输家的游戏”。
这样一种投资环境,深刻的展现了蚣匪62年前入城以来,“率人相食,坐地分赃”的一贯做法。而这样一种高换手率的促成者,除了送钱给人的入市者缺乏适当的教育之外,也与整个行业的从业者有关。无论是在行情好时,号称“高半牛”,行情不好,即刻改称“高皮条”的高薪分析师,还是在论坛写贴,天天“呵呵”,强调“筹码”,“交易”,“追涨”“盘面”等短线交易者,乃至名曰“时间玫瑰”,长期持股,实则胡乱操作的短线私募,或者在银行发售一些莫名其妙产品给老头老太,由短期排名驱动的公募基金,或者包装,发行大量垃圾公司上市的操作者,实际上均是ZF和交易商骗钱的帮凶。在这样一个由**的ZF所主导,充斥着大量**的骗钱从业者的市场。散户必须练就火眼金睛,不要胡乱交易,尽量减少交易次数及税费,不要把钱交给骗子管理,不要胡乱投给摧毁财富的公司,才不会让血汗钱被骗走。
基于这种一种节约交易费用和减少税收耗散的思维,查尔斯•埃利斯、约翰博格,甚至有时巴菲特都推崇散户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但是,任何一种策略均有其局限。1999年在《财富》杂志《巴菲特谈股市》中,巴菲特比较了1964-1981年间的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7年间,从874.12点跑到875.00点,只涨了一点,如果期间长期持有该种指数基金,又没有分红收取的话,那么,还不如存入银行。更糟糕的例子是日本股市,80年代末的顶峰时期的指数,现在仍然未回家乡。
考虑到中国的ETF基金,实际上不同于美国的ETF基金,一方面没有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还收取高额管理费,分红派息被管理费所蚕食。在这种情况下,持有中国式的ETF基金,并不是非常好的策略。这方面,笔者在关于《股息》的系列论述中,已经指出过了。
相对来说,比指数基金更简单的占优策略,便是投资者基于指数之上的自行选股构造,比如“过气狗骨10”,或者高股息小规模组合策略等。林森池在《证券分析实践》,“利用指数基金获利”一节,便演示了小投资者如何根据恒生指数自制简化版的指数基金。实际上,这些策略只是一种取巧的偷懒方式。
指数基金实质上仍然只是一个企业组合。林sir的投资逻辑,依然是,找到一个高速发展中的经济,其代表性企业,盈利会不断增长,从而由其代表性企业所构成的一篮子组合,整体盈利会不断增长,推动其股价节节上升。---------》(这隐含着日后的“低买高卖”)
严格说来,采用“滚雪球”式策略,以实现“低买高卖”的目标,最重要之处,是加入时间视野。这一点,是最为老生常谈,而又最容易被所谓“价值投资者”所忽视的。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遵循格雷姆式的教导,投资赚钱的方式,是静态价值及隐含资产的清算,进一步的,由于这种清算可能性,如果投资者能够购入一篮子低PB,低PE或者即将破产,但其中隐含优质资产者(这在中国类似ST股票),那么,迟早会通过出售给有能力清算者,或者直接清算实现其价值。这种投资方法,并不是以未来盈利为导向,严格说来,是一种静态的投资方法。即在此刻时点上,股票隐含的价值,超越其目前市场价格。
而以盈利增长为导向,则是巴菲特在学习了费雪之后发扬的路线。如果盈利回报率,能够达到年12%以上,连续增长30年,则可达到32倍回报。40年则可达到93倍回报。当投资者以一合理回报买入,然后在日后以同样倍数的合理回报卖出,那么,其获利所得,便以数十倍计算。而如果能投资50年,以同样回报率计算,则其复利倍数将极其惊人。这是时间复利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