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探讨股市盈利的原理。
如同笔者在2月份的文章《投资三要诀》中所指出,以股权及盈利增长为核心的投资方法,其关键要害之处在于,基于一适量本金为基础,利用时间复利及可合理达到的回报率,进行累积财富。巴菲特将这一方法,比喻为“snowball”,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雪球,斜坡越长,积雪越厚,到后来雪球便滚得越大。
这一方法,实际上也是林森池投资的核心方法,在其著作《证券分析实践》(简体版《投资王道》)第四篇,林sir谈五种《投资分析工具》中,便可以看到。
笔者在2010年12月份的《股票如何获利》中指出,投资者在股票(http://michael-chen.blog.caixin.cn/archives/12528)市场,所能获得的利润来自两部分:(1)该股票所代表的企业的盈利增长,带来企业实质价值的上升。(2)市场其他交易者对企业的实质价值的错误定价。
市场或者财务分析中,常以各种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或者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相对值,一个简单的例子,是P/E(市盈率)这比率。比如说,一只股票,2010年每股盈利1元/股,市场价格为12元,那么PE=12。如果5年内,该公司每股盈利以每年15%的形式增长,到2016年,每股盈利大约达到2元,如果市场继续以12倍市盈率形式交易,价格将达到24元。
如果投资者在2011年12元价格买入,持有到2016年,以24元时卖出,投资者的收益,便是大约5年翻一番,回报率约15%。这样一种在合理价格买入,然后同样合理的价格卖出,其投资所得的收益,便是前面说的第一类收益:由企业盈利增长引起得到的收益。
如果2011年8月市场出现整体暴跌,使得投资者能够以5元的价格(即是5倍市盈率)买入该股票,并且一直持有到2016年,假设届时又碰巧市场出现股市狂潮,尽管该股票每股盈利仍然是2元,但市场的其他投资者却给予30倍定价,而使股价达到60元。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同样持有5年,却可以获得12倍收益,获利惊人。这种超越了企业本身合理盈利增长,而由股市交易带来超额收益,便来自前面说的第2种收益:由市场其他投资者的错误定价所获得的收益。
这两种收益一起的作用,被称为戴维斯双击。即是每股实质盈利随时间上升,以及估值倍数的修复,双重作用,带来惊人获利。而对应的一种反向作用,由于盈利增长放慢及高预期倍数向低预期倍数的修复,从而带来股价大幅下跌的,则称为戴维斯双杀。尽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很大变化,但股价却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便是来自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对股票价值定价的差异,也是第2类收益的根本来源。
简单可以看到,要获得这种双击收益效果的前提之一,是在大跌市买入,大牛市卖出,而不是相反。因为只有大跌市,特别是长期阴跌,高度恐慌的市场,才能带来极度便宜的股票,而长期大牛市的百股齐升,突进狂飙,则为卖出昂贵股票提供了机会。
市场上的投资者,有时会因为某类策略性交易或者强制性原因进行交易,比如平仓式的强行沽出,或者因投资者赎回等因素,强行沽出以获得现金,又比如受某些消息影响,导致市场惊吓大跌,一部分交易者,有时受技术分析诱惑,或者市面价格波动影响,勤奋的进行计算资产面值,而害怕出现进一步跌价,从而在非常低的价位沽出以止损等。这部分操作,实际均是由于不懂得资产价值定价者,或者是基于其他交易逻辑而愿意在低价沽出股票。
相对应的,由于贪婪,期望在更低价位买入而没有在低倍数时及时买入,或者因为同样的贪婪,而不愿意在高倍数时及时卖出,甚至还有“追涨”这种很荒谬的交易逻辑者,这种种,是促使股价已经偏离其可能的实质价值时,相对准确定价者能够低买高卖的获利机会。
对于上述PE这样一个算式,只有两个变量:企业的实质收益,和股价。(即P及E)。而对于获利来说,严格的看,实际上只有一个投资变量,(P)股价。其原因是,由于现在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是通过董事会及管理层制度,分离在所有权之外,对于绝大部分非“主动型”投资者,无力或不能介入管理层运作,从而E这个变量,实质上,除了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无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该股票如何出价,均与其实质盈利无关。
同样的,PE实际上只是一个代表例子,类似的,PB,PEV,P/Sales,P/Market Value,PEG,ROA,DCF等各种财务分析估值的方法,在投资者无法占据大份额股份以影响管理层运作的情况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其实质运营盈利情况、资产质量等,均独立于投资者出价之外。投资者实际上,就是不断在股市上出价,买入卖出而获利。
从而,可以简单的得到,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其计算形式,最终依赖于买入时刻的价格,P0,以及买入时刻的价格P1两者之比率。如果P1>P0,那么投资者低买高卖,获得收益,如果P1<P0,那么投资者是高卖,低买。产生亏损。
所以,投资者最终的实质收益,只与其买入及卖出的出价有关。严格说来,如果没有其他分红派息、拆骨清算、接管并购、私有化等其他产权交易的变现渠道,而纯粹依赖于2级市场交易的话。那么,一切成功的投资策略的最终表现结果,便是“低买高卖”。这是股票赚钱的最核心原理。
由于股市的进化论淘汰功能,那么长期下,那么不断损失的投资者,最终被踢出市场,而其所持有的资金,实际上并不会消失,这一部分资金,一部分被耗散在股市的交易费用中,比如税收、券商、基金从业者的交易费用等,另一部分被转移到获胜者的手中。
(当然,如同所有一切的极其正确的核心原理一样,这也是一句极其典型的标准废话。无论如何,投资者在每一个买入卖出操作时,脑中如果能够不断强调这一句话,或许有利于克服事后看起来很荒谬的一些非理性行为。)
进一步的,可以以这一“低买高卖”原理为准绳,来审视可能达成这样一种结果的各种策略,理论上说,任何一种策略,只要能达成这样一种低买高卖的效果,便是一种好策略。无论是采取任何一种所谓的“技术分析”,“交易系统”,画线,制图,扔骰子,头肩顶构型,还是周公托梦,易经卜卦,而表现为一次或者数十次,上百次的“低买高卖”时,仍可能是一种扔骰子式的偶然结果。特别是考虑到“存活者偏差”时,情况更可能是如此。
但是,很明显的,随着掷色子次数的增多,大数定律开始发挥作用,一些短期内能够奏效的策略,很可能随着买卖次数的增加而失效,特别是将买卖股票看成一种随机交易时,情况更可能是如此。有一些蠢货,将股市由每天不同交易者集合而成的报价曲线看成“主力”,并进行“解盘”,然后“操作”。这是极其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