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1 2
2011-08-25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8.19)

    这周,来了两个美国人。一个要常驻几年,一个待几天就走。


    常驻的,是有着华裔血统的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


    路透社报道说,骆家辉一到北京就安慰中国,说中国应该放心,它的美元资产仍是安全的。尽管存在经济和政治矛盾,世界两大经济体仍可以找到共同点。在被问及中国对美国经济和信用的担心时,他说,奥巴马总统与国会已经制定出一条“确保美国财政健康的道路”,尽管信用评级下调,美国国债仍有买家。


    中国的官员对这些话很在意,但民众似乎更关心其他事儿。抵达北京前,骆家辉就出现在中国的网络上。有照片显示,他在西雅图机场排队买咖啡,身边没有保安和秘书。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引发啧啧赞叹声——看人家的官员!


    当然,骆家辉此行并不轻松。法新社认为,他的新职位“富有声望但异常艰难”。虽然外界通常看好骆家辉的中国血统,这会给他的驻华大使工作“加分”,但其所体现的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也许恰恰是他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美国《市场观察报》评论说,这是一次有利于美国企业进驻中国的外交任命。骆家辉被任命为驻华大使,正值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企业常常抱怨被中国市场排挤在外。


    待几天就走的,是美国副总统拜登。


    他是不是像骆家辉那样艰苦朴素,关心的人倒是不多,但美国媒体对他的访问忧心忡忡。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的经济困境给拜登访华蒙上阴影。这次不是拜登就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施压,而是中国官员就美元的稳定性问题向拜登施压。在目睹了奥巴马总统难以说服国会共和党议员提高债务上限的一幕后,中国人会努力衡量奥巴马的能力。


    美国人担心的,不仅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中不再如以往那般强势,更有自家问题。英国发生的骚乱,让美国人反躬自省。《大西洋月刊》的文章悲观地问:今天是英国,明天会是美国吗?


    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以及政治阶层对底层群众的冷漠忽视,是导致伦敦骚乱产生的原因。《大西洋月刊》提出,这描述的不也正是今天的美国吗——贫富差距加大,失业,还有失望的下层阶级?


    在英美媒体唱悲歌、中国媒体唱赞歌的同时,德国媒体在唱理性之歌。德国《巴登日报》8月14日的文章直言不讳地说,在西方危机面前,中国自信心高涨,但这不一定是正确的。


    文章说,中国或许已经有了胜利的感觉,至少比目前惨败的美国要好很多。但是,胜利的感觉有时是危险的,因为它会阻止你看清这场游戏的本质,而且,其结果还远远没有到来。


    文章认为,在这场危机中没有国家是赢家,只有更大的输家和更小的输家。尽管中美之间存在近几十年的政治对抗,但在经济上是相互缠绕的。美国人是中国商品的最重要买家,美国目前的虚弱,也损害了数以万计从事出口行业的中国人。若订单下降,他们也就失去工作。中国已意识到,这将威胁到中国的社会稳定。


    《洛杉矶时报》分析认为,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对中国最大的担忧,就是所谓的经济“硬着陆”。如果欧洲和美国出现经济倒退,中国制造的商品需求下降,面对新一轮的经济衰退,中国将无法再次享受经济成果。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提高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比美国个人消费占GDP总数的70%,中国仅约为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25 15:41:24
看完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怪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8 16:23:51
值得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