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舆情要览:要真正实现“先看病、后交钱”模式的推广,必须要有社会道德和政策制度托底作为保障。一方面,患者和医生的道德水平都应有较大提高,同时需要构建起全民的个人信用体系,加大个体的失信成本,倒逼患者个体诚守信用;另一方面,需要有ZF兜底的责任为依托,对于那些确实没有偿还能力者,ZF应当承担起救济责任,使医院免遭损失。
    新闻背景:
        病人住院不用先交押金,出院只交纳自付部分。最近,山东兖州市中医院的“先看病,后交钱”改革引发社会关注。截至目前,兖州市中医院已有7000名住院患者享受“先看病、后交钱”政策,占全部住院病人的近90%,没有发生一起逃费病例,也没有1人签署分期还款协议。(8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网言网语:
    网友: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这是医德的进步!但要加强管理!
    网友:关键是患者能得到方便、快捷的治疗,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支持!!!
    网友:这家医院如果真这样做必然会有大量拖欠,除非国家有大量投入。
    网友:这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国家应该大力推广!
    网友:其实把住院和看病的价格降低更实惠于群众。
  
  媒体论道:
    赞:“先治病后交钱”模式有“三利”
        作为“三有利”的模式——“有利于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利益、有利于医院发展”——兖州市卫生主管系统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不推行。
        称赞者看到的,是这一模式在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强化医院“救死扶伤”天职的进步价值。这自然是“先治病后交钱”的人性化、温情化的一面,有利于化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长期矛盾,回应了人们对医院公益属性的呼唤。但如果仔细研究兖州“先治病后交钱”模式的生存基础,未必会对这一模式的价值持全面乐观的态度。
    类似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一样,兖州中医院的这一模式,最大的“抵押品”就是患者的医保本。当初力推这一改革的兖州市中医院院长孔庆民的底气主要在于:兖州市“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覆盖率都在99%以上,假设所有患者都逃费,医院通过“医保”结算的费用,也能保证医药成本。再者,医患双方签有协议,加上医保本,医院不必过于担心。也就是患者入院时所抵押的医保本,一则保证了医院从医保部门结算的费用,一则制约着患者必须尽快补交费用。这两项,已经极大降低了医院的费用风险。院方在这一模式下的医疗过程中,最大的作用是让那些一时资金困难的患者第一时间就医。当然,救助这些患者的前提是:医保。
        医院的最大风险,在于医保部分报销滞后所发生的巨额垫资。但与此相比,预期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今年上半年,兖州市中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同比均翻了一番还多,业务收入增幅达120%。而在此之前,兖州市中医院还是一个正经历着财务危机、市场日益萎缩的地方医院。但只要协调好与当地医保部门的政策衔接,这一模式足可保证这家医院的经济收益。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病人都可以“先治病,后交钱”——那些没有医保的患者是被排除在外的。兖州市的“先治病后交钱”政策,解决的只是有医保本的患者,因为这些患者背后有医保兜底,医院最多是先行垫资,日后再找医保部门结算而已,而患者自付的那部分,由于医保本抵押在医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医院根本无需担心患者不来结算。
    而恰恰是那些没有医保的患者,才是“看病贵看病难”痼疾的最坚硬核心。
        我们设想一下,武汉打工仔因为没有足够医资先被缝合后又拆线的事件,如果移植到兖州中医院又将如何?兖州市卫生主管部门亦表示:因交通事故受伤致病责任尚未明确者、因打架斗殴受伤致病者、未参加医保者,仍不能享受这一政策。所以,“先治病后交钱”模式,是顺利涉过了医保群体的浅滩,而绕行了低收入自费群体的深水,并未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长期难题。这种绕道而行的不得已,也正是对更高层面的政策与法律救济的呼唤。(燕赵都市网 田勇)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