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4446 1
2011-08-28
生物钟,是人类科学中的一个不解之谜。
人们一直不能理解:人体为什么能够具有时钟一样的功能,具有准确的运动规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似乎很神秘。
其实,它并不神秘。
我一直在说,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与事物都不神秘与神奇,它们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与表现,神秘与神奇只是人类不了解和不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主观判断,而非是客观事实。
古人的生活很规律,非常典型和普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虽然与同不完全一样了,但基本的规律仍旧是夜间休息、白天工作和做其他活动。
这是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钟。
一般的解释是:人类的大脑中的松果体能够产生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感受到了天黑就会分泌,而它的分泌就会使人类产生困倦感,从而产生睡眠的欲望与行为。
而到了白天,松果体不会产生这种激素,于是人类就不会产生睡眠的欲望了。
是这样吗?
这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
但是,人们一直没有关注,或者说没有论及动物界——它们一般与人类完全一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难道是它们也有大脑,大脑内也有松果体,松果体内也产生这种激素,激素也使它们产生了眨眼的欲望……?
科学界对此一直没有说,我估计也没有弄明白。
其实,科学只研究人,没有研究与人类具有同样规律的动物界,更没有揭示出这种共同规律背后的物质运动与科学原理。
这个物质运动的科学原理和共同规律是什么呢?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松果,也不在于褪黑激素,而在于细胞的“记忆”功能。
即是说,我们人类生命的细胞,是有着“记忆”的功能的,它们会对外界产生记忆并用来调节自己相应的生命活动。
例如,有些人有“择床”的习惯,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就会睡不阒,实际上,这就是人体细胞的记忆功能使它们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的床位产生了依赖感,而对陌生的环境与地方产生了不适应感与排斥感。
这实际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
那么,细胞为什么能够产生记忆呢?
我认为,它是构成人体的分子、原子,以及由分子组成的细胞、由细胞组成的器官,在与外界环境与外界事物接受、感受的过程中,外界人环境与事物的信息“输入”到了这些分子、原子、细胞和器官之内。
这与人类大脑细胞记忆的功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而关于大脑的记忆功能,我以前曾多次分析过了,它们实际是外界事物的能量对大脑神经元细胞所产生的刻痕与影响。
人体也是一样,于是人体在与外界接受、感受的过程中,同样产生了“记忆”的功能。
而这种“记忆”的功能一旦强大和强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其他的时间、地点,再次遇到类似的条件,就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心理、意识反应。
甚至在人类睡眠的时刻,由于人体细胞潜意识、无无意识的作用,同样会产生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应。
而在不同的时间段与环境条件下,人体呈现规律性、节奏性的反应,就构成了人体的生物钟。
比较典型的,比如前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们就是人类包括很多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与外界环境适应和不适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固定的“记忆”和条件反射。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委准确的生物钟的条件反射和“记忆”呢?
最主要的原因,仍旧是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和耗散性结构,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开放系统和结构,历而能够在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中最大可能地维护和实现自我利益。
人类生命的最大利益是什么?
就是保持生命这个自组织结构的稳定并延长其寿命。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自身物质与能量的损失,而最大可能地增加自身物质与能量的吸收与接受能力。
而我们都知道,白天之所以成为白天,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太阳光的照耀。
反之,黑夜之所以为黑夜,因为我们地球自转的原因,而导致我们背对太阳,太阳光不能够再照射到地球和我们人类身上。
万物生长靠太阳。
靠太阳的什么?
需要它的能量。
实际是需要它以热能和光能表现出来的微观物质。
无论是直接以叶绿素产生光合作用的植物,还是间接获得太阳能量的动物界,包括人类,实际都是为了获得太阳的热能和微观物质。
实际上,除了直接食用植物或者动物而获得的太阳能量之外,动物和人类还以直接的方式获得太阳能——这是人类一直没有注意到的现象。
这也是照射太阳能够补钙的原因,表明人类生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能量。
而在人类——包括动物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过程中,他们或者它们能够感受到白天的时候太阳能比较充足,而黑夜则不足,从而使白天和黑夜对生命产生了不同的能量效果。
实际上,黑夜中,由于外界以冷物质为主,外界主要是吸收人体的能量的。
所以,经常熬夜的人,对身体损害非常大,就是这个原因。
而包括人类和动物在内的生命,在长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白天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以及黑夜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伤害,所以它们的细胞与生命就产生了记忆功能,并且把这种记忆储存到大脑中。
注意:很多动物并没有进化到产生大脑的程度,但同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这更加深刻地说明了生命对于白天黑夜的感受是以细胞的物质性“记忆”为原始基础的。
而长期的“记忆”,使生命体形成了条件反射,笨遇到类似的环境与条件就产生自动性的反应,于是就产生了十分准确的生物钟。
人类生命中的青春期现象,有人也说是一种周期更长的生物钟。
我认为,它们也同样是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性“记忆”,并且通过性激素——前面是褪黑激素——表现出来。
这实际也是一种物质性的记忆,与前面的原理基本相同。
但是,今天没时间了,以后再详细论述这个问题吧。


人类为了更大可能地获得太阳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11 11:50:50
作者的假设还是归纳法,但是,那些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的动植物就可以推倒你的结论。此外,理论的正确除了要能解释反例外,还必须有可以解释重复检验的依据---作者没提供能检验人体细胞与阳光交换能量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假设还是不科学的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