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8-29 21:27:27
一个定律

黑色星期一和每次大危机必然有一个经济学理论挂掉。搬着指头数一下,硕果仅存几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34:47
古典经济学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35:55
又搬出一个死去的“新神”

杨式小凯的理论被老外如何批判的,知道吗?他的超边际分析能否融合分工理论,老外叫什锦菜。中国叫烩菜。

接近诺贝尔奖就接近永恒真理吗?看过西方的调侃没,“经济学诺贝尔奖”已经是“炸药”经济学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36:21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1-8-29 21:24
斯蒂格利茨算吗?什么叫复赛?我也不喜欢一目十行之辈。
可以啊,我现在手头就有斯蒂格利茨编撰的《经济学》上下册
可惜,现在大学流行的经济学教材是曼昆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37:42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1-8-29 21:35
又搬出一个死去的“新神”

杨式小凯的理论被老外如何批判的,知道吗?他的超边际分析能否融合分工理论, ...
行啊,远离诺奖更接近永恒真理,行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39:10
你知道休谟公理么?
你要反对一个权威的观点,起码拿出一个更权威的名头
“老外”是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40:02
分清楚在高校吃开口饭的经济学家人数(自由经济学家)和在ZF混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比例,有可比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43:09
不是在论战名次经济学或者位置的经济学的,而是在讨论为何有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东的周期律?这是大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43:36
弗里德曼从一介布衣到ZF座上嘉宾,
他的权威性,绝不比凯恩斯差,
其他我还可以搬一大堆叫得响的名字出来,
为啥你只能搬一些末流文人出来反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45:43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1-8-29 21:43
不是在论战名次经济学或者位置的经济学的,而是在讨论为何有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东的周期律?这是大前提!
凯恩斯的刺激经济手段早已被欧美国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你却对经济学的进步视而不见,
当然,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我朝的经济学教育。

想想看,弗里德曼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刚刚获得主流经济学的认可,
我朝那时才刚刚开始改革,从马教转向西经,你以为高校里面的那些老学究真的懂经济学么?
他们从一开始就学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51:50
总统经济委员会需要一一列寄出来吗?跑题,这不是一个好的辩风。一个反问:凯恩斯已经被终结了N次了,为何总是死灰复燃?真的是学术偏好至上吗?还是现实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就拿欧洲的债务危机国家做经济思想的试验田,秋后会有一颗粮食收获吗和会害死那些国家?那么,签订债务互换协议是吃饱了撑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56:20
楼主 两点问题 请考虑
1、 请研究下凯恩斯主义的代价 滞涨这个以前历史上从未产生过的东西 是怎么搞出来的 是否与凯恩斯主义有关
2、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是否无可避免 若无法避免 其是否有积极一面 奥派无所作为本身是不是一种接受的态度
不站在奥派立场 应该也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有助于了解凯恩斯主义本质 我看来凯恩斯就是种通胀政策 搞通胀促就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56:21
你知道凯恩斯已经被终结N次了,这很好
死灰终究是死灰而已,
它的前身叫做重商主义,到今天已经一代不如一代,
这符合人的认识螺旋式上升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1:57:39
要给你看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的新进展》吗?
最新趋势二者的融合,威廉姆M斯卡斯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导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综合》读过几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00:58
再次降临人世就是死灰,两大思潮的交替与认识螺旋式上升的挨着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05:44
威廉姆M斯卡斯是谁?
这个名字,还是不够响亮~~

后人总是比前人知道的多一些,这是事实,
反对牛顿,高中生就足够了,
但是反对爱因斯坦的话,你起码得搬霍金出来。

前文中,弗里德曼已经讲的很明确了:凯恩斯发现的问题(古典经济学的)是存在的,但解释与解决手段完全错误。

综合什么?凯恩斯的一点小发现而已,
在我看来,他的理论完全不配与古典理论相提并论。不是一个级别的~~~

当然我也知道,萨缪尔森很抬举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10:33
之所以引证权威的话语,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时省事一些,
毕竟我们谁也不希望,把经济学教材从到底再重写一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18:20
通论不排除先天不足,我个人怀疑与其总量理论有关。但是,也不排除文本的含混不清,容易引起歧义;最后,经济环境很重要,特别是670年代的宏观资本结构已经不同于二战前,照方抓药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代价就是两害权衡取其轻,是要一个人立刻死掉还是减缓病情,选择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很多人忘记了制度竞争的因素。若果没有外部压力,这个社会会搞福利制度?退一万步讲,就是没有凯恩斯主义,也有瓦尔纳法则。财政平衡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危机本质问题,我在此不想展开。就像讨论幸福数太虚空。这种经济打摆子你硬要说有积极的方便,那会是增加抵抗力?西谚云,生病次数越多离上帝越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22:49
去看一下经济思想史,恰恰是萨缪威尔逊在一仆二主,萨氏才是不懂通论的最大的异教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25:21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起初采取过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结果担心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1980年他又迅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又一次使得通货膨胀再度飞升......

弗里德曼说服了罗纳德.里根与玛格丽塔.撒切尔在80年代接受他的思想,开始大规模放松管制,才迎来了一波新增长。

我的意思是,中国现在发生的事情,没什么特色。
人家早已经告诉你,此路不通。但是有些人就是置若罔闻,打着摸石头过河的旗号为所欲为。

用古典经济理论很容易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

古典理论认为,物价取决于货币与社会产出之间的关系。而社会产出又取决于生产效率。
当ZF参与经济事务时,其效率一定低于自由竞争中的私营企业,所以,降低了社会总产出。
同时,ZF投资的资金来源往往是来自滥发货币,结果又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ZF干预经济事务必定会遭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的两难。

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就是有人要混淆是非?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在中国这么有市场?
为什么曼昆与弗里德曼都说经济学家分歧大是一种误解,到了中国就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多想一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33:06
凯恩斯的理论诞生于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失业率高达25%,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这才是凯恩斯的真正贡献)
白天挖坑晚上填上的举措,只是起到了一个福利发放的作用,虽然杜绝了不劳而获,缺点是灰常不低碳。

而当社会中不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时,ZF投资是毫无意义的。因为ZF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不过是从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的,而ZF投资项目,必定比正常运转市场体系下的其他行业低效。

今天回头重新审视,凯恩斯理论的错误,一眼可见。
ZF豢养的经济学家选择性无视,另有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34:08
挂一漏万!有些是自己的体制造成的,那么输入性通胀哪?为何闭口不谈?任何大的经济体都是开放的经济体,国际生产关系不重要吗?我们时候可以有整体的因果关系思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39:08
输入性通胀?
需要我给你罗列一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史吗?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一直在主动贬值,通过滥发货币满足ZF开支的庞大需求。

只不过,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过度发行货币造成的通胀压力。

按照购买力平价原则,既然深圳人民都已经跑到香港去打酱油了(这也是输入性通胀?),人民币汇率再次贬值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22:41:02
路透2010年6月19日电



央行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以下是路透整理的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年代 汇率变动的内容

======================================================================

1948/12/1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



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

1955/3/1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

1955-197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

1962年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是受到严格计划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如此.

--------------------------------------------------------------------------------

1971/12/18布雷顿森里体系出现问题,美国不再追求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美元兑黄金

官价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

1972-1979 布雷顿森里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

1972年为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

1978 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

1979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并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启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外汇.

--------------------------------------------------------------------------------

1981/1

由于中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控制,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外贸企业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中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

--------------------------------------------------------------------------------

1983/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央行的职责,剥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

1985/1/1 中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

1987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

--------------------------------------------------------------------------------

1991/4/9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出口企业亏损严重.中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

1994/1

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这次汇率并轨後,中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1994/4 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负责银行间的外汇交易.

--------------------------------------------------------------------------------

1996/4

中国消除了若干在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後即可购汇;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

1996/11/27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但此时中国对于资本项目仍加以限制.由于中国担心金融危机可能引发资本外逃,所以中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非常严格.

--------------------------------------------------------------------------------

1999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

2001/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003 美国参议员SChumer首次向国会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

--------------------------------------------------------------------------------

2004 中国银行垄断外汇业务的年代成为历史,金融机构被允许从事外汇交易.

--------------------------------------------------------------------------------

2005/7/21

中国启动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立即升值2.1%.

--------------------------------------------------------------------------------

2006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上升到创纪录的2,330亿美元,两位美国参议员联合向国会提交提案,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

2007 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0.5%.

---------------------------------------------------------------------------------

2008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

2009

人民币依然是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由于中国担心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冲击到金融体系,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仍然受限,人民币离完全的自由兑换的目标似乎还遥不可及.

--------------------------------------------------------------------------------

2010/6/19 中国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

注:以上信息来自政府公开资料.(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7:05:20
平时采用自由主义经济学政策,萧条时采用凯恩斯经济学政策,这是混合体制的常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9:21:09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1-8-30 07:05
平时采用自由主义经济学政策,萧条时采用凯恩斯经济学政策,这是混合体制的常态。
在中国,平时与萧条时都采用凯恩斯经济政策
在西方,平时与萧条时都采用自由主义经济学政策
这才是当下的常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9:27:56
再次强调一遍,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发现的问题是存在的,其解释与解决手段是错误的。

凯恩斯仅仅是发现了非自愿性失业,由凯恩斯的发现发展起来了一门宏观经济学。
但是,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当中,对凯恩斯理论并无多少肯定之处,秉承的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

我朝学习西经之时,弗里德曼刚刚开始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
高校的老学究基本都是学了80年代之前的错误经济理论,那些老脑筋改不过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9:35:51
天下不只曼昆的教科书一种!你去过外国网站就会知道,那只是入门。伯南克的教科书也说得过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9:48:58
虽然1+1=2只是小学数学的入门,
难道数学博士来了就可以说1+1=/=2?

如果你连1+1=2的道理都要否认,
那只能说明,你还没入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09:58:31
你的联想思维?否认入门从何谈起?过时就是过时,我个人了估计他已经没戏拿诺奖。一开始他也被列入新凯恩斯主义之列,只是后来他有个学术转向。后金融危机时代之宏观经济学正处于范式革命之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固定化教条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