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富豪踪迹
隐形富豪虽然低调,但是在各大奢侈品展会和活动上,仍然可以嗅出他们的踪迹。既然一大半富豪聚集在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那么为何能有那么多隐形富豪“大隐隐于市”呢?
隐形财富知多少
中国究竟有多少富豪?福布斯和胡润给出的答案似乎相差甚远。去年12月28日,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大约38.3万人;而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于今年4月12日联合发布《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却指出,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已达96万人,这意味着全国每1400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
但仔细研读两份报告就不难发现,胡润报告中的“千万富豪”门槛为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个人,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和艺术品收藏。96万个千万富豪中,40万人可以拿出1000万元进行投资。而福布斯中文版只统计可投资资产,所以在去年底只统计出有38.3万人,这和3个半月后发布的胡润报告数据“40万人”出入不大。
即便如此,胡润这种统计中国内地富豪的方法还是引发不小争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就指出:“在没有公布数据来源、缺乏ZF证实的情况下,把所有动产、不动产都计算进去的做法不够准确和科学,容易夸大数字”。胡润自己也笑称,如果某人在上海拥有3套房子,很可能就算千万富豪了。
当然,胡润报告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他的数据来自中国内地富裕人士所拥有的上市或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投资性房产;流动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存款、保险等,并参考各个地区高档住宅数量、最近三年豪华汽车销量、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企业注册资本和其他高档消费等相关指标。根据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就会发现富豪榜上的“阳光富豪”只是中国富豪人数的冰山一角,胡润估计隐形富豪人数被漏掉一大半。
根据胡润的报告,中国内地十亿富豪大约有4000人,其中只有1363人为阳光财富;内地约有700位五十亿身家富豪,阳光富豪不足300人;百亿富豪大约有200人,其中97人为阳光财富。在这些阳光富豪中,企业主的比重占95%,有5%属于“投资家”,拥有总价值1000万以上的汽车,拥有总价值1亿元以上的自住房产,并收藏了价值3亿元的艺术品。另一方面,随着财富总额的增加,富豪们隐藏自己身家的困难也在不断增大。
据悉,亿万富翁平均年龄为43岁,比千万富豪年长4岁;平均拥有4.6块手表、3.9辆车;平均每年拥有假期16天,比千万富豪多1天,平均出国频率4次,比千万富豪多1次;国内旅游,他们更青睐澳门。外出时,他们更喜欢坐南航的商务头等舱,住君悦酒店。休闲时间,他们更喜欢家庭活动、登山和网球,打高尔夫他们比千万富豪打得好一点;品酒方面,明确更喜欢喝红酒;收藏方面,对四合院或老洋房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更倾向于在孩子更小的时候送他们出国学习。这类人群拥有实力购买千万级的豪宅和游艇,以及百万级的汽车,他们是高档珠宝和私人银行的准客户。
在中国内地所有省份中,北京有17万个千万富豪和1万个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有15.7万个千万富豪和9000个亿万富豪,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上海则有13.2万个千万富豪和7800个亿万富豪,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千万富豪人数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四川、河南等省份则在富豪人数上分列第四到十位。另外,以区域来划分,华东地区集中了国内40%以上的千万富豪,远远将其他地区甩在身后。
既然一大半富豪聚集在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那么为何能有那么多隐形富豪“大隐隐于市”呢?财经评论员马红漫表示,在国外,通过公开的工商企业登记报告、企业纳税规模与个人纳税申报、上市企业采购销售利润股权状况、奢侈品买卖、收藏市场价格变动等来测算相关财富数据。而胡润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企业主(55%)、“炒房者”(20%)、“职业股民”(15%)和“金领”(10%)。这样的结构划分值得玩味,所谓的“炒房者和职业股民”模糊了财富来源,炒房和炒股只是投资渠道,而这些富豪的巨额投资本金来自哪里?此外,以中国投机市场的暴涨暴跌状况看,“十个投资者七亏二平一赚”已经成为铁律,我国千万富豪中35%的炒房者和职业股民为何能够身经百战而屹立不倒?较之于海外市场的富豪信息透明,这样的中国富豪只会令人更加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