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55 1
2011-08-29
【「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诡辩的原因】场景还原细说
  
  举例——
  
  A说:所有的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问B与C:你对此事的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B答:我没有观点。
  C反驳B:你回答的不对,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我们来还原各个人所说的完整内容:
  
  A说:所有的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针对这个问题,有同意与不同意两种态度,在这两个态度所组成的观点范畴中,你选择哪个?
  B答:我认同你所设定的观点的范畴,在我们都认同的观点范畴中,我的回答针对同意与不同意两者,都不是,我选择没有观点。
  C反驳B:你回答的不对,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
  
  注意:
  
  A在问的时候,已经预设了观点所包括的范畴,B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所包括的范畴。两个人的问与答都是没有问题的。
  
  *******************************
  
  C的诡辩表现在于:
  
  1、当时讨论的问题不是“没有观点算不算是一种观点(即观点的范畴中应该不应该包括没有观点)”,而是“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对不对”。
  2、C是反驳的B,但观点的范畴,并不是B预设的,而是A,如果要讨论观点的范畴问题,应该针对A的问题句而进行反驳,而不是针对B。
  3、C并没有提出要把问题转移到“没有观点算不算是一种观点(即观点的范畴中应该不应该包括没有观点)”而是针对B回答A原有的“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对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指责。但很明显,这已经是两个不同内容的问题了。
  A与B讨论的不是观点的范畴问题,这个观点的范畴,是指向ABC共同讨论的问题:“物质是不是都应该可见”。
  C与B讨论的不是物质是不是都应该可见,而是指向了另一个问题:“观点的范畴到底包括不包括没有观点”。
  C用这种对B的反驳,要达的目的是间接的回答A的问题。但可以看出来,两个问题此时已经不相干。
  
  C成立的表现应该是什么:
  
  C没有必要反驳B,因为B与C没有直接对立讨论的内容,两者的讨论属于空内容,C应该直接针对A,首先要针对主题进行反驳——问题不成立。因为讨论的主题是“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对不对,并预设了回答者的观点范畴”,然后再提出观点的范畴问题,这个观点的范畴问题,并不是讨论的主题,而是针对A设问时所附的条件进行的澄清(因为A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讨论的内容,所以不存在C的反驳情况,只有澄清与要求变化的情况)。
  C反驳B所提出的讨论内容,是一个脱离了主题内容,而且由C单方面不认同的一个新问题,它只是原来主问题的一个延伸疑问。所以,C的反驳是不成立的,根本谈不上针对主题进行的反驳。
  
  *******************************
  
  这就如同——(用你我他,比喻ABC)你是买东西的人,我和他都是买东西的人,我和你已经达成买卖关系,并且我对你的价格标准,没任何疑问与分歧。突然他站出来,说我的东西买做错了,应该把商品的价格标准依据他制定的标准(但东西与价格都没变),我的交易才算正确。
  试想,要不要按他的价格标准,与我们之间已经完成的交易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更何况,如果我对你的价格标准本身有疑问,我就会先讨论价格标准问题,而不是先同意你的出价格结果。他用他的价格标准与你的价格标准不同为讨论的内容,达到针对“我买你的东西的行为”的否定。这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与实际关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30 16:11:36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诡辩,某人说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反驳者有时会问,你所谓的客观,不也是你主观中的客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